天天看點

“人之初、性本善、不寫作業是好漢…”娃的惡俗詩詞張口就來,咋辦?

01

現在的孩子真是超出我們想象,一二年級就已經開始玩爆改詩句的梗了。前些天接OK放學,他和同學一路嘻嘻哈哈地把不知道哪學來的詩句念給我聽,直接把我給“驚”到了!

我摘幾段給大家感受下:

人之初,性本善,

不寫作業是好漢。

老師來了怎麼辦,

拿起菜刀跟他幹。

菜刀斷了怎麼辦,

拿起手槍跟他幹。

沒有子彈怎麼辦,

回家去找奧特曼。

奧特曼飛得慢,

飛到淩晨三點半。

三點半,撿破爛,

撿到一顆手榴彈。

扭一扭,按一按,

作業炸得稀巴爛!

我不知道大家的娃是不是也帶回來一些類似朗朗上口的改編詩句?你們聽了這些後是啥感覺?

會有點被吓到,開始擔心現在的孩子怎麼會這樣想,哪來的歪風邪氣?

還是會既有點驚到也覺得有點好笑,他們是怎麼做到這麼能造、還句句押韻的?

抑或是心情複雜,諸多情緒都有?你們會立馬批評阻止?還是會不置可否,回避着随它過去?

02

那天我第一次耳聞,還是有點意外的。剛開始聽到拿工具和老師幹,我覺得好粗魯,但是聽到後面還是覺得有些好笑的,奧特曼也好、不想做作業也好,都來源于真實生活中接觸的和感受到的!

雖然這種篡改文化,我是不認同的,惡改詩句在這群還不具備是非判斷的國小生中流傳,是對孩子的荼毒。

但是在那個當下,孩子們正興緻勃勃,我完全不想拉下臉和他們講道理。因為這很容易把氣氛弄僵,然後孩子們内心就一定會想:“那下次就不和你說好了。”于是彼此漸行漸遠……

是以我認真聽完後,反倒先表達了自己認同的那部分,比如改編後的那些幽默感和真實的生活元素,不認可的部分先暫時擱下了,等後面找時機和孩子聊。

03

暫且撇開篡改的内容惡俗這一點,站在一個國小生的角度看,平時背着各種似懂非懂的古文詩句,突然發現這些有點距離感的詩句可以通過改編變成另一個有着強烈對比的版本,他們就會覺得特别有意思。其實某種意義上,它也屬于幽默感中的“認知反差”。

就像我們之前分享過的,從兩三歲開始,每個孩子天性裡就開始有幽默感。他們一直很喜歡“認知反差”,比如幼稚園的時候,你和他說,渾身是刺的豪豬穿上波點襯衫就是一場災難;一條蛇想給自己穿上褲子然而它并沒有兩條腿;毛絨絨的綿羊穿上厚厚的外套後熱得直冒汗...... 他們都會笑得前仰後合。

“人之初、性本善、不寫作業是好漢…”娃的惡俗詩詞張口就來,咋辦?
“人之初、性本善、不寫作業是好漢…”娃的惡俗詩詞張口就來,咋辦?
“人之初、性本善、不寫作業是好漢…”娃的惡俗詩詞張口就來,咋辦?

另外通過這樣的改編,諸如“不寫作業”之類這些内容也多少說出了孩子們平時壓根不敢說出口的“心聲”,釋放了他們内心的壓力!

有時候,也正是這樣說說笑笑的心态,讓他們學會接受和寬容自己的不夠好。在這個雞血不止的社會上賴以生存,保有這樣一份能力其實也挺重要!

其實進一步想來,和我們工作不順心時會吐槽其實也差不多!(當然需要掌握度)

04

其實我們很多時候都因為不能了解孩子的幽默感,親手毀掉了娃天生的幽默感,其實也挺可惜。

正如之前有個媽媽也道出了家裡孩子爸爸的“殺傷行為”:

“人之初、性本善、不寫作業是好漢…”娃的惡俗詩詞張口就來,咋辦?

要知道一個幽默的人(即便隻是孩子),是具有天然的資源吸附能力的。因為它不是一個單向生長的品質,它更像是土壤,能源源不斷地給智商、情商帶來持續的滋養。

是以對孩子一生的成長來說,幽默感有時候真的會比天資、起點這些“硬體”來得更為重要。

奧地利研究者們近年發現,有趣的人,尤其是享受黑色幽默的人,相比缺乏幽默感的人,語言與非語言智力更高,而情緒受擾以及侵略性産生的幾率則更低。

這個理論放在孩子身上非常好了解,孩子要展現出幽默感,涉及語言表達技巧、肢體配合程度,以及揣摩人心的能力,很顯然,一個能夠敏銳地捕捉到别人笑點的娃,他的智商和情商一定是不低的。

從小習慣于幽默表達的孩子,長大後往往更加豁達包容,對周圍的人更友好,對生活充滿積極樂觀的解讀和向往,對挫折和痛苦有更好的回彈和修複能力。

幽默對孩子來說是最不稀缺的品質,大部分孩子在孩童時期就已經是天生的“幽默家”了,而最後能否保留下來,全憑我們的保護了,至少,不要輕易地去殺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