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汽車價值戰的“問界範式”,九個月從稚嫩走到成熟

作者:經濟觀察報
汽車價值戰的“問界範式”,九個月從稚嫩走到成熟

王子陽/文

從微型電動車市場,到中高端增程車市場,再到混動緊湊型轎車市場,新能源浪潮催生了一批又一批熱銷車型,但其中的大多數如同流星一般,銷量繁榮一閃而過。

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盡管影響一款汽車産品市場表現的因素紛繁複雜,但縱觀汽車産業曆史,能夠長盛不衰的經典國民車,往往都善于自我定位和自我剖析。

作為一款2023年9月上市的25萬級大型豪華智慧新能源SUV,問界新M7至今累計大定數突破18萬輛,這一數字不止在新能源市場首屈一指,即便從整個汽車市場角度看,也堪稱新時代的國民SUV。

5月30日,問界新M7車主半年用車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正式釋出,問界新M7對自身進行了外科手術式的精準剖析,讓外界看到了這款智能電動時代國民SUV成功的必然與經驗。

在完成階段性自我剖析的同時,問界新M7也開始向更高的下一級台階邁出新一步。5月31日,問界新M7 Ultra煥新上市。

汽車價值戰的“問界範式”,九個月從稚嫩走到成熟

從技術、産品、制造等各個方面,問界新M7 Ultra都展現出了在價值競争次元更成熟且深入的思考,而這種思考正在讓如今深陷惡性價格内卷的國内汽車市場,看到走出泥潭的希望與方向。

能當國民SUV的,也可以是豪華新能源産品

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今年比去年競争更激烈。但無論多激烈的競争,市場最終都會用實打實的資料分出高低。根據汽車垂直平台車主之家的資料,在1-4月全國TOP10銷量排行榜中,共有2款豪華車型,其中一款外資品牌車型,另一款是中國品牌車型——問界新M7。

汽車價值戰的“問界範式”,九個月從稚嫩走到成熟

從品牌層面來看,3月,問界全系傳遞新車3.17萬輛,在新勢力品牌中占據領先地位。這一銷量成績的背後,問界新M7的貢獻極為關鍵,該車單月傳遞量達2.45萬輛,在中國新勢力品牌車型中優勢明顯。此次《報告》宣稱,問界新M7在2024年一季度中國市場高端車型銷量中位列全品牌第二,僅次于一家非新勢力車企。

站在整個汽車行業的角度,一個革命性變化也在今年出現:新能源市場成為主流賽道,中國的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在4月上旬超過了50%,新能源汽車銷量首次超過燃油車。這意味着,新能源市場的頭部玩家,也将自動成為整個汽車市場的頭部玩家。

如今,能夠反映這一趨勢的代表性車型之一是問界新M7。不過,中國汽車市場從來都不缺少國民車,此前出現的國民車,多數是入門級代步車,與低價挂鈎,例如燃油車時代10萬元左右的某些入門級轎車和SUV,以及新能源時代幾萬元的微型電動車。

作為問界品牌的主力車型,問界新M7在過去半年多時間的熱銷,标志着國民車不再是入門車的同義詞,豪華新能源SUV如果做得好,也能成為現象級國民SUV。

針對5月31日煥新上市的問界新M7 Ultra,太平洋證券5月26日的研報已給出相關預測。研報稱,問界M7煥新版底盤懸架,雷射雷達,座椅、音響、前臉等内外飾全方位更新,煥新版上市有望再次打造國民 SUV 沖擊新勢力車型銷量榜。

汽車價值戰的“問界範式”,九個月從稚嫩走到成熟

智能化時代的使用者思維,是創造式的思維

如今,電動化、智能化技術不僅帶來了汽車形态的變化,也在重塑使用者的需求。傳統燃油車技術已極為成熟,企業隻需要保證使用者現有的體驗次元足夠高水準即可,但智能電動時代,技術日新月異,隻滿足使用者現有體驗次元遠遠不夠,高水準的企業懂得通過提供高價值的全新場景體驗,來激活使用者對新技術、新功能的内在需求。

就智能化而言,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追求更便利的駕乘體驗都是汽車産品最核心的追求之一,智能化給駕乘體驗帶來了新機遇。

此前很長一段時間,智駕主要是用于提升某款新車乃至整個品牌形象定位,由于技術不成熟、價格過于高等各種因素,智駕對一台智能汽車的銷量貢獻是很小的,甚至是負的。一言蔽之,智駕更多是一個象征意義大于實際價值的花瓶功能。

但問界新M7開始讓智駕真正成為刺激新車銷量增長的關鍵力量,大量使用者就是因為智駕才選擇問界新M7。《報告》顯示,到今年4月,問界新M7智駕總裡程超過9946萬公裡,相當于環中國自駕遊2617次,其中城區智駕總裡程超過932萬公裡。

汽車價值戰的“問界範式”,九個月從稚嫩走到成熟

問界新M7的智駕之是以能夠獲得使用者普遍性的認可,在于它能夠帶來更高的效率與舒适。根據《報告》,問界新M7的APA+RPA自動泊車系統累計成功泊入351萬餘次,平均每次用時僅45秒,為使用者累計省下4.4萬小時的時間。

長城證券4月的研報稱:“國内高階智駕迎政策端+産業端+成本端多重利好,産業進展有望加速,華為智駕作為國内引領者,産品力逐漸得到驗證,帶動行業加速向智能化發展。”

當然,智駕與智艙兩個體系,不是互相獨立的,而是高度關聯的。當使用者的大量原本用于開車精力被智駕解放出來之後,智艙将給使用者帶來更加友善的生活體驗。

《報告》顯示,問界新M7的智艙已經成為與使用者密切相關的車生活的一部分——使用者累計喚醒智慧出行管家“小藝”6500萬次,對話時長51萬小時,小藝幫助使用者操作車型設定3095萬次,各類用車貼心提醒超3803萬次……

汽車價值戰的“問界範式”,九個月從稚嫩走到成熟

就電動化而言,電動汽車已進入滲透率30%以上的大衆化階段,與多為技術發燒友的早期使用者不同,蜂蛹而來的大衆使用者更理性、更挑剔,他們不會簡單為某些新穎的噱頭買單,而是會關注用車是否無後顧之憂,例如用車成本高低。

《報告》顯示,長途型使用者關注低油耗,CLTC工況下問界新M7平均油耗後驅5.6L 、四驅5.8L,比行業平均值能省30%;市區純電型使用者關注低電耗,問界新M7平均每公裡成本6.6分錢;大5座、享6座問界新M7多人出行自駕遊,使用者每人每公裡出行成本低至5分錢。

從電動化到智能化,玩家多如牛毛,問界新M7能夠被使用者普遍認可,源于華為在技術層面的多重“護城河”。

浙商證券4月的研報稱,華為自研了傳感器(雷射雷達、毫米波雷達、超音波雷達)、晶片(智能座艙晶片、智能駕駛晶片)、以及電驅動系統、AR-HUD等智能化零部件,并深入研究攝像頭、雷達多傳感器融合感覺算法,四大核心硬體全方位布局,自研零部件實力卓越。

遭雪藏的正确競争觀,被華為重新舉起

持續蔓延的價格戰,讓汽車市場出現了一種奇怪現象,有的車企原先在硬實力層面真刀真槍拼不過對手,但通過無底線降價實作銷量攀升後,開始回過頭來洋洋自得,甚至高調輸出自己的“成功經驗”,全然不顧這是以企業自身長遠發展以及行業健康發展為代價的。

惡性價格戰對于智能汽車與電動汽車市場的傷害,要遠大于對傳統燃油車市場。傳統燃油車技術體系已相當成熟,而智能汽車與電動汽車仍在技術突破階段,如果車企都将心思放在卷價格而非卷價值上,等于給智能化、電動化的技術向上勢頭不斷澆上一盆盆冷水。

但汽車市場需要的,也并非簡單喊出“我們應該進行價值競争”這種口号的空洞行為,而是能真正能勇敢踐行這一正确競争觀的切實案例。

無論是已售半年多的問界新M7現有車型,還是5月31日煥新上市的問界新M7 Ultra,都是将高價值打造成為自身銷量增長的核心驅動力。如今,問界新M7可以視為價值競争的成功先行者。

為什麼還要加上“成功”二字?當下的汽車行業,信心比黃金更值錢。其實,卷價格沒有前途,卷價值才有前途,大部分車企都知道這個道理,但很多車企在實際做法卻與此觀念相反。因為,行業整體缺乏信心,各類銷量資料一直在傳遞這樣一個信号,卷價值“填不飽肚子”,卷價格才能“填飽肚子”,誰不拼命卷價格,誰就會被市場邊緣化。

如果說,問界新M7在價值競争問題上做到了“先行”二字,那麼,華為智選車在價值競争問題上就做到了“成功”二字,而這種成功将讓整個行業都獲得轉向價值競争的信心提振。

在2024年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餘承東透露,今年前3個月,華為智選車業務已經扭虧為盈了。在大部分新勢力車企都在持續虧損的情況下,華為智選車後發制人,率先實作商業閉環。

“華為智選車代表品牌問界憑借出色的産品力,從2023年下半年開始傳遞持續放量,我們認為智選模式規模效應已初步顯現,随車型矩陣進一步拓展,傳遞進一步提升,智選車模式與車BU自身盈利能力有望快速改善,華為正成為車企邁向高階智能化的重要選擇之一。”信達證券5月的研報稱。

經過半年多摸索,“問界模式”走向成熟

作為一個成功的案例,問界的價值競争之路可以分為兩個階段,而時間上的分界線是5月31日問界新M7 Ultra煥新上市。

汽車價值戰的“問界範式”,九個月從稚嫩走到成熟

在此之前,是摸索成長階段,問界新M7在行業内沒有可供借鑒的雙智成功案例的情況下,必須作為先行者自己去摸索和試探使用者的反應;在此之後,是成熟引領階段,問界新M7 Ultra讓卷價值而非卷價格的“問界模式”開始向行業全面示範。

其一,無論是技術、功能還是體驗的創新,都要建立在深刻了解使用者的基礎上,這是态度層面的問題。例如,餘承東曾在問界新M7 Ultra開啟預售前發起投票,調研使用者對問界M7煥新版最期待的更新點。

汽車價值戰的“問界範式”,九個月從稚嫩走到成熟

其二,在經過市場驗證後,對于被使用者高度認可的智能化體驗,需要車企重點關注。目前,問界新M7搭載的華為智駕已經是行業天花闆水準,而問界新M7 Ultra在沒有真正有威脅的對手的情況下,仍然選擇繼續不斷更新和完善。

其三,近幾年很多新能源品牌在新車量産問題尚未徹底解決時就啟動預售乃至宣布上市,這導緻新車上市與傳遞間的間隔長達數月乃至更久。雖然如此操作有助于品牌更早展開營銷攻勢,第一時間吸引使用者乃至投資者,但一旦後續遲遲無法傳遞,将容易引發使用者不滿,傷害品牌形象。

從問界新M7 Ultra開始,鴻蒙智行告别“産能爬坡”,迎來“火箭發射”式傳遞,背後所展現的是華為強大的體系力。為了圍繞生産制造搭建體系能力,華為不僅自身耗費大量資金投資了新生産線,也通過合作開發、駐廠協調等方式,統籌了整條産業鍊上的資源,實作了效率最大化。

結語

其實,如果将時間視野放大到最近兩三年,可以看到的是,問界新M7這一路,并不是一個永遠幸福的夢幻童話故事,這款如今的國民SUV,在誕生初期也有過銷量承壓的階段。

汽車價值戰的“問界範式”,九個月從稚嫩走到成熟

隻是,與其他很多在壓力下逐漸被市場邊緣化的車型不同,從問界M7到問界新M7,再到剛剛上市的問界新M7 Ultra,背靠華為的這款車乃至問界品牌,正是懂得通過自我革新、尊重使用者,才得以從豪華新能源SUV市場最初摸爬滾打的一名“學生”,成長為能給智能電動汽車市場提供優秀發展模闆的一位“老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