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了解“煙卡”熱背後孩子們對課外遊戲活動的渴望

了解“煙卡”熱背後孩子們對課外遊戲活動的渴望

極目新聞

2024-06-12 12:52釋出于湖北楚天都市報官方賬号

蛙眼輿情分析師劉道勳實習生李若涵

近段時間以來,玩和收集“煙卡”在國小生群體中成為了一種新的風潮。“煙卡”由廢棄煙盒制作而成,小朋友們把各種煙盒蓋撕下來折成長方形卡片,雙手合攏,以空掌心擊拍地面,煙卡被掌風擊中翻面就算赢。此外,據媒體報道,小朋友們還會根據香煙價格将“煙卡”分為不同等級,一些孩子已經熟知香煙的“檔次”和價格。

據齊魯蛙眼輿情大資料平台監測顯示,自5月25日至6月12日9時,相關話題全網資訊量約5.62萬條,形成23個話題熱搜。

輿情走勢圖(圖自齊魯蛙眼輿情大資料平台)

了解“煙卡”熱背後孩子們對課外遊戲活動的渴望

話題熱搜分布情況(圖自齊魯蛙眼輿情大資料平台)

了解“煙卡”熱背後孩子們對課外遊戲活動的渴望

關鍵詞雲圖(圖自齊魯蛙眼輿情大資料平台)

一、何為“煙卡”?

“煙卡”物如其名,源自于香煙盒,孩子通過折疊香煙盒制作成長方形的卡片,放在地上輪流拍,拍到其翻面就能赢得這張“煙卡”。随着“煙卡”遊戲的興起,也逐漸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産業鍊。媒體關注到,在各大電商平台,不同類型的“煙卡”琳琅滿目,價格從幾毛錢到幾元不等,滿足了不同層次的需求。此外,線下的文具店、玩具店等也将“煙卡”作為一類新奇的玩具進行銷售。這些商家還會根據孩子們的喜好,設計不同圖案和顔色的“煙卡”,從動漫角色到流行元素等應有盡有。有些商家還會推出限量版或特别版“煙卡”,以吸引更多的關注和購買。

了解“煙卡”熱背後孩子們對課外遊戲活動的渴望

一國小生所收集“煙卡”攝影劉道勳

二、“煙卡”潛在危害引發輿論擔憂

梳理相關話題媒體評論及網民留言,亦可感受到“煙卡”流行的潛在危害所引發的輿論擔憂。首先在于孩子們遊戲過程中可以接觸到的煙草元素,包括煙草廣告、品牌标志等,很容易誘導孩子們對吸煙産生好奇。其次,“煙卡”在買賣環節缺乏必要的監管,不排除一些商家将惡劣有害的“煙卡”出售給孩子們。再次,“煙卡”流行有可能導緻孩子們沉迷其中,忽視學業和家庭責任,甚至産生暴力行為。同時,有法律界人士表示“煙卡”雖不是煙,但取自煙盒,是香煙制品的一部分,商家向未成年人銷售“煙卡”的行為已逾越法律紅線。

了解“煙卡”熱背後孩子們對課外遊戲活動的渴望

某電商平台關于“煙卡”的售賣資訊

三、家長評論呈現兩極化趨勢

據相關媒體報道,對于孩子們接觸“煙卡”的态度,家長的态度呈現兩極分化趨勢。有家長對“煙卡”流行不以為然,認為把煙盒當玩具并非這一代孩子的“特色”,一些“70後”“80後”小時候也會折疊軟包煙盒或酒盒玩“摔三角”遊戲,認為對“煙卡”批判屬于小題大做。同時,一些家長認為青少年不應接觸任何煙草制品,包括“煙卡”。

四、“平替”缺乏是“煙卡”流行的重要原因

有專家認為,“煙卡”遊戲的競技性和不确定性是其在國小生群體受歡迎的因素所在,與此前所流行的“蘿蔔刀”有相似之處。對于孩子們而言,過早接觸煙草元素固然不好。盡快找到“煙卡”遊戲的“平替”是破解社會“煙卡焦慮”的重點所在。客觀來說,當下國小生群體所能接觸到的優質課外活動并不算多,從“蘿蔔刀”到“煙卡”都可以看作是國小生群體中一類現實存在的“社交貨币”,也反映出國小生們對簡單遊戲活動的渴望。

五、結語

對于“煙卡”而言,家校方面大可不必焦慮過度,而是要找到話題背後的深層原因——孩子們成長過程中對社交的訴求及優質課外活動供給的不足,與此前“課間十分鐘”話題所引發的熱議有相似之處。是以,各方面要了解并滿足孩子們遊戲、社交的訴求,篩選一批喜聞樂見的校園活動,把孩子們的關注點從“煙卡”轉移到體育、繪畫、閱讀、博物館遊覽等活動中,更好的保障孩子們健康快樂成長。

(來源:大衆報業·齊魯壹點)

檢視原圖 339K

  • 了解“煙卡”熱背後孩子們對課外遊戲活動的渴望
  • 了解“煙卡”熱背後孩子們對課外遊戲活動的渴望
  • 了解“煙卡”熱背後孩子們對課外遊戲活動的渴望
  • 了解“煙卡”熱背後孩子們對課外遊戲活動的渴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