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曉河等:以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推動農業高品質發展

作者:新三農

原文載丨《農業經濟問題》 2024年第4期

馬曉河等:以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推動農業高品質發展

摘要:

農業新質生産力的形成對于推動農業實作高品質發展、推進鄉村實作全面振興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質生産力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和重大部署為基礎,根據農業農村經濟現實條件和發展趨勢,對農業新質生産力的形成推動農業高品質發展的内涵特征與作用機制、困難挑戰與現實問題、政策思路與實踐路徑進行了梳理和分析。總體上看,農業新質生産力在農業領域的形成和發展對于農業高品質發展意義重大,其發展過程既具有諸多現實優勢條件也面臨一些困境和難題,是以要以加快形成農業新質生産力為重要着力點,以建立健全農業技術供給有效機制、提高農業技術創新成果應用轉化效率、加強農業創新型人才培養、完善新型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建構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為重點任務,促進資源要素特别是科技、人才等稀缺要素高效合理配置,為新質生産力形成和農業農村高品質發展提供條件。

關鍵詞:

農業新質生産力;科技創新;高品質發展

引言

根據産業鍊縱向整合理論,縱向整合反映了企業決定用内部的或行政管理上的交易來代替市場交易去實作其經濟目的。人為因素與環境因素互相影響下所産生的市場失靈,會導緻市場交易出現交易成本,而企業對産業鍊的縱向整合可以幫助企業節約費用、獲得經濟效益、減少供給和需求的不确定性。該理論為農資零售商縱向整合農業産業鍊的轉型行為提供了合了解釋,本文建構了如下分析架構。

農業新質生産力的形成對于推動農業實作高品質發展、推進鄉村實作全面振興具有重要作用。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調研時首次提出了“新質生産力”這一概念,并強調“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随後,2023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确指出,“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産業創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産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産力”。2024年1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紮實推進高品質發展進行第十一次集體學習中進一步強調,“發展新質生産力是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點,必須繼續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推動新質生産力加快發展”。

農業新質生産力的出現符合生産力發展演變規律,其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即新一輪技術革命背景下一系列新技術湧現并在農業生産中不斷應用,進而重塑農業生産和農村社會形态的過程。而從生産力發展演變的規律看,每次社會生産力出現巨大的、質的躍升,都是由科技革命出現重大突破引起的。18世紀60年代,以蒸汽機被廣泛應用為标志的第一次科技革命,催生出了以機械工具代替手工勞動為新起點的生産力的形成與發展;19世紀中後期,以電力技術、内燃機技術的廣泛應用為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催生出了以電力、化工、石油、汽車等産業大規模變革為新起點的生産力的形成與發展;20世紀下半葉,以半導體、計算機等技術的突破和廣泛應用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則催生出了以電子産品制造、資訊、電腦系統設計及相關服務等産業大規模變革為新起點的生産力的形成與發展。遵循上述生産力發展演變規律,以新一代資訊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資訊技術革命以及由此引發的産業變革,正推動新質生産力的形成和發展,必将催生新産業形态。面對目前全球經濟秩序變革和中國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大背景,進一步推動新質生産力發展在推動中國經濟實作高品質發展過程中具備了新的重要意義,而農業新質生産力在農業領域的應用也在農業農村實作高品質發展過程發揮了重要作用。新質生産力的核心是科技創新,其表現為新質生産要素不斷投入和新質産業不斷發展,并最終影響和重塑傳統産業的生産組織方式及産業整體結構。同時,新質生産力與傳統生産力息息相關,其以傳統生産力為土壤生長,又深深影響着傳統生産力為主導下的經濟社會特征,是對傳統生産力結構下要素投入結構、生産組織模式及産業結構和發展模式的“揚棄”和“重構”。

“新質生産力”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最新成果。從首次提到“新質生産力”,到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發展新質生産力”,再到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的系統闡述,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質生産力的一系列重要論述,不但為推動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更是為農業新質生産力配置和農村農業整體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引。曆史上每一次科技革命的實踐結果,最終都必然表現為生産力的巨大躍遷,而目前伴随以數字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資訊技術革命的孕育、爆發及其在各産業領域的廣泛融合和滲透,農業新質生産力也已成為推動農業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支撐和保障。這是因為,作為經濟社會的重要基礎,農業新質生産力的廣泛應用不但是鄉村實作全面振興的重要基礎,更是縮小城鄉經濟發展差距、實作城鄉産業融合的重要依托。在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程序中,通過加快形成農業新質生産力,宜業宜居的和美鄉村也會盡早實作。

現階段,伴随農業高品質發展以及鄉村全面振興的步伐進一步加快,以發展新質生産力賦能農業高品質發展,以及對農業新質生産力的形成推動農業高品質發展的内涵特征與作用機制進行梳理和分析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而解決農業新質生産力發展過程中的現實問題與困難挑戰,推動農業新質生産力形成過程中實作農業高品質發展,則是本文的重點關切與邊際貢獻。

新質生産力推動農業高品質發展的

内涵特征與作用機制

農業是産業發展之基。新質生産力推動農業高品質發展的重點是将傳統落後的農業生産和經營方式轉變為現代先進的農業生産和經營組織方式,而農業技術創新是加快這一程序的核心和重要驅動力量。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産業創新催生了農業新質生産力,與大陸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形成曆史性交彙,為新時代推進農業高品質發展提供了難得的重大機遇。

(一)農業新質生産力的内涵特征

通過梳理文獻可以發現,目前學術界關于新質生産力概念和内涵讨論較多,對于新質生産力整體的定義相對清晰,而關于農業新質生産力的概念涉及則較少,對于農業新質生産力定義和内涵的探讨更是鳳毛麟角。根據馬克思所定義的“生産力,即生産能力及其要素的發展,是人們運用勞動者、勞動對象和勞動資料進行組合配置,在既定生産關系下創造出社會所需要的物質産品和服務能力”的經典論述,同時參考學術界對于新質生産力的界定,即“新質生産力是一種依靠科技創新實作傳統生産力躍遷和更新的新型生産力”,本文認為,農業新質生産力是指以突破性創新為基礎和前提,以重大新技術産業化應用為主要依托,以現代先進要素為引領,以改善要素投入結構和資源利用效率為标志,以農業生産經營模式實作轉型為主要表現的新型農業生産能力,其在助推農村經濟實作跨越式發展過程中作用突出。農業新質生産力的本質即先進農業生産力,它要求進一步發揮傳統農業生産能力,并通過革新農業生産中的技術應用群組織模式,實作農業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組合的優化和更新,以及農業全要素生産率的大幅提升,進而進一步激活農業發展潛力。即農業新質生産力包含新勞動者、新生産資料和新勞動對象三要素,以農業生産中要素投入結構和産業活動組織模式變動為主要特征,意味着新産業、新模式、新業态和新産品的出現。

農業技術創新是農業新質生産力形成的核心,表示“農業生産函數的移動”,如圖1所示,在生産函數由Y0移至Y1的過程中,L0L2的勞動與K0K2的資本均得到了節約,并且最小成本的切點也由e0降低至e2,因而對農業發展的作用可以達到很高的水準。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到,“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産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研究表明,20世紀初,一些經濟發達國家的農業生産力增長中隻有20%是靠技術創新實作的,但是到了70年代,農業技術創新對農業生産力增長的貢獻已經達到了60%~80%。總之,農業新質生産力的形成過程中,突破性創新是基礎和前提,重大新技術應用是主要依托,現代先進要素是引領農業要素投入結構改善和資源利用效率提升的主要标志,最終推動農業全要素生産率大幅提升。農業新質生産力形成在農業農村發展過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催化作用,其滲透于生産力三要素之中,目标是激活農業生産要素創新性配置潛力,推動農業産業深度轉型更新,實作農村經濟高品質發展,并是以成為提高農業生産效率和農産品品質、降低資源消耗的農業經濟内涵式增長的關鍵。

馬曉河等:以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推動農業高品質發展

(二)新質生産力推動農業高品質發展的作用機制

新質生産力不僅會改變工業與服務業的發展,還将滲透至農業、農村領域,為農業高品質發展提供充足動力。與農業傳統生産力不同,農業新質生産力使農業擺脫了低效能、低消耗的不經濟模式,以集約化、高效能、高品質為特征,實作了農業生産的精細化、高附加值化、綠色化,展現了農業生産經營過程中的生産力能級的躍遷,是一種新型的農業發展方式。本文以農業生産體系、産業組織模式和營銷模式為架構,從要素融合效應、業态變革效應和供需比對效應三個次元分析以新質生産力形成推動農業高品質發展的内在作用機制。

1.新質生産力形成過程中新興生産要素與傳統生産要素融合的效應。從本質上看,農業新質生産力推動農業發展主要通過新興生産要素的應用改變農業産業活動形态而實作,這些新興生産要素主要是以新一代資訊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和新能源技術為核心的先進生産資料,具備引領性、不可替代性和協同性作用,能夠促進資源優化配置以及農業生産精細化和智能化水準提升。事實上,農業新興生産要素的出現也經曆了一個“量”的積累和“質”的飛躍過程,其内涵的抽象技術經過不斷演化和實踐應用,并最終以先進生産資料的形态應用于農業生産之中。農業新質生産力的發展既是新興生産要素不斷替代傳統生産要素的過程,更是新興生産要素重塑傳統生産要素主導下農業經營方式的變革,實作新興與傳統要素融合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新興生産要素在農業生産中的應用規模不斷增加,應用場景越來越多元化,其與傳統生産要素的結合越發緊密,并提升傳統生産要素的利用效率和産出水準。

整體上看,農業整體發展的過程,就是新興生産要素不斷應用的過程。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農業的生産工具材料由石頭到木頭再到鋼鐵,加之以生産經驗積累、選種育種技術進步以及化肥農藥應用,農業生産的效率不斷提升,機關勞動力的産出不斷增加。在農業新質生産力不斷發展的背景下,随着資訊技術及其延伸技術和工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