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達摩院删除姜萍“數學天才”的稱号,另一位負責人為姜萍發聲

作者:阿明娛樂線上

最近,數學界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17歲的姜萍,因為在阿裡數競中的出色表現,成為了輿論的中心。

有人驚歎于她年紀輕輕就展現出的過人天賦,預言她将是未來的數學界領軍人物;也有人質疑她的成績,懷疑其中有存在某種問題或陰謀,甚至有人惡意揣測她的家庭背景,試圖挖掘出一些“不為人知”的内幕。

達摩院删除姜萍“數學天才”的稱号,另一位負責人為姜萍發聲

一時間,贊美和質疑齊飛,姜萍的名字和“數學天才”的稱号一起,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一段被過度解讀的采訪視訊

事情的起因,源于達摩院——阿裡巴巴旗下那個彙聚了頂尖科技人才的神秘機構——釋出的一段采訪視訊。

視訊中,姜萍身穿簡單的T恤,紮着馬尾辮,面對鏡頭落落大方,侃侃而談自己在數學領域的學習和思考,展現出與她年齡不相符的成熟和自信。

達摩院删除姜萍“數學天才”的稱号,另一位負責人為姜萍發聲

然而,這段原本旨在展現“天才少女”風采的視訊,卻成為了她被攻擊被質疑的源頭。

一些細心的網友發現,姜萍在視訊中提到自己正在學習大學高年級才會接觸到的專業書籍《數學分析》,這與她17歲的年齡以及高中生的身份似乎有些不符。于是,質疑的聲音開始出現,并迅速在網絡上形成一個專門的質疑派别。

達摩院的“迷之操作”與網友的“火眼金睛”

面對網友們越來越多的質疑,達摩院沒有正面回應質疑,也沒有對姜萍的學習情況做出解釋,而是悄悄地修改了那段采訪視訊,将其中提到的《數學分析》改成了更為通俗的“數學知識”。

達摩院删除姜萍“數學天才”的稱号,另一位負責人為姜萍發聲

這波“掩耳盜鈴”的操作,不僅沒有平息質疑,反而引發了更大的争議。有人分析姜萍在比賽視訊中的微表情,試圖找到作弊的蛛絲馬迹;有人扒出姜萍的社交賬号,試圖從她的日常生活中尋找“突破口”。

印卧濤:用專業和理性,守護年輕的天才

就在質疑聲音越來越大的時候,達摩院決策智能實驗室負責人印卧濤為姜萍發聲。作為業内大佬,印卧濤在人工智能領域有着極高的聲望,他的發聲無疑給這場輿論風暴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達摩院删除姜萍“數學天才”的稱号,另一位負責人為姜萍發聲

他首先解釋說,姜萍在試卷上出現的“Z”字形筆迹,并非抄襲的證據,而隻是她個人的書寫習慣。為了證明這一點,他還特意将姜萍的課堂筆記和比賽試卷進行對比,結果發現,姜萍的書寫習慣一直如此。

達摩院删除姜萍“數學天才”的稱号,另一位負責人為姜萍發聲

接着,印卧濤用專業的角度分析了姜萍在比賽中的表現,指出她的解題思路清晰,邏輯嚴謹,展現出了紮實的數學功底和過人的解題能力。他認為,姜萍取得這樣的成績,是天賦與努力共同作用的結果,并非偶然。

“天才”的稱号,是榮耀,也是負擔

然而,事情并沒有就此結束,在修改視訊後,達摩院又默默地删除了姜萍“數學天才”的稱号。這一舉動,再次引發了網友們的猜測:難道達摩院也開始懷疑姜萍了?

達摩院删除姜萍“數學天才”的稱号,另一位負責人為姜萍發聲

事實上,達摩院的這些舉動,或許隻是想保護姜萍,讓她遠離輿論的漩渦,安心學習和成長。畢竟,對于一個17歲的女孩來說,過早地被貼上“天才”的标簽,未必是件好事。

天才的光環固然耀眼,但也可能成為一種負擔。過度的關注和贊美,可能會讓一個年輕人在成長的道路上迷失方向。而過度的質疑和否定,則可能打擊他們的自信心,甚至扼殺他們的天賦。

我們需要怎樣的“天才觀”?

姜萍事件,如同網絡時代的一面鏡子,映照出人們面對“天才”時的複雜心态,也引發了關于如何看待贊美與質疑的思考。

達摩院删除姜萍“數學天才”的稱号,另一位負責人為姜萍發聲

對于誇贊,我們需要保持理性與克制。

姜萍展現出在數學領域的天賦固然可喜,但過度的贊美,尤其是“百年難遇”這類标簽,可能會将她置于不切實際的期望之下,對她未來的發展造成壓力。

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認識到,每個孩子的天賦領域不同,發展節奏也不同,我們應該鼓勵所有孩子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努力,而不是過度關注個别“天才”。

達摩院删除姜萍“數學天才”的稱号,另一位負責人為姜萍發聲

對于質疑,我們更要保持謹慎和善意。

網絡并非法外之地,任何質疑都應該建立在事實和邏輯基礎之上,而不是毫無根據的揣測和攻擊。

在姜萍事件中,一些網友僅憑“Z”字筆迹就斷定她作弊,甚至對其家庭背景進行人肉搜尋,這些行為不僅是對姜萍個人的傷害,也違背了網絡道德和法律規範。

那麼,面對姜萍事件,我們應該持有怎樣的态度呢?

達摩院删除姜萍“數學天才”的稱号,另一位負責人為姜萍發聲

尊重事實,理性判斷。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更應該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不盲從、不傳播未經證明的資訊。對于姜萍的成績和能力,應該由專業的機構和人士進行評判,而不是由網絡輿論來決定。

寬容對待,鼓勵成長。姜萍隻是一個17歲的女孩,她需要的是一個寬松、包容的環境,讓她能夠安心學習、自由探索,過度的關注和壓力,可能對她造成傷害。

達摩院删除姜萍“數學天才”的稱号,另一位負責人為姜萍發聲

關注教育,引導價值觀。姜萍事件也反映出目前教育中的一些問題,比如對“天才”的過度追捧,對個體差異的忽視等等。我們應該反思這些問題,努力為每個孩子提供更公平、更優質的教育,引導他們形成正确的價值觀。

達摩院删除姜萍“數學天才”的稱号,另一位負責人為姜萍發聲

或許,我們應該給這些年輕的天才們多一些空間,多一些時間,讓他們在寬松的環境中自由地探索,盡情地發揮自己的才能。

畢竟,天才的成長之路,需要陽光雨露,也需要呵護和了解。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檔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将第一時間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後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