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理響中國 | 金牌思政課】在文化傳承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網
【理響中國 | 金牌思政課】在文化傳承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2023年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在新的曆史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要堅定文化自信,堅持走自己的路,實作精神上的獨立自主。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為新時代文化傳承與創新指明的新方向,為文化發展與繁榮提出的新要求。

   一、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必須堅持以問題為導向,把中國經驗提升為中國理論。這是實作文化創新與發展創新的根本路徑。理論是對時代任務和問題的“解”和“答”。一種理論之是以能夠被稱為真正的創新的理論,就在于它回答了時代的問題,完成了時代的任務。不同時代的理論體系之是以有萬千形态,就是因為不同時代面臨着不同的問題和任務,因而對這些問題和任務的回答也就不同。文化創新的關鍵就在于它是否提供了解決時代問題、完成時代任務的方案,就在于它是否從事中見理、器中見道,從特殊中發現普遍,從個别中提升出一般,從中國問題和中國實踐中概括出中國理論,再用中國理論指導中國實踐。用孔子的話說就是是否做到了“下學而上達”。

  生活和實踐是一切認識的來源。任何觀念和思想都不可能成為理論産生和發展的最終原因和源頭。我們不能幻想從某一文化觀念和文化形态出發來建構與發展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相反,我們應該從社會的物質生活實踐出發,從正在進行着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出發,來思考和研究時代提出的客觀要求,思考和回答時代提出的問題和任務。當代中國文化的主要内容,隻能來自我們正在進行着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

  是以,當代中國的文化創新與發展,必須立足中華民族偉大曆史實踐和當代實踐,用中國道理總結好中國經驗。堅持以問題為導向,聆聽時代的聲音,回應時代的呼喚,認真研究解決黨和國家面臨的重大而緊迫的問題,認真研究中國共産黨執政規律,認真研究中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真研究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努力揭示大陸社會發展、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為世界發展提供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二、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建設以人民為中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實作精神上的獨立自主。“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差別于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标志。”馬克思主義就是一門研究如何實作無産階級和全人類解放的科學,研究如何實作每一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科學。簡言之,就是一門研究如何實作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人民過上好日子的學問。是以,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指導當代中國文化發展,實際上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定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緊緊圍繞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興黨興國的根本指導思想。”中國共産黨和全體中國人民立黨立國依靠的是馬克思主義,興黨興國依靠的也是馬克思主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馬克思主義信仰、共産主義理想,就沒有中國共産黨,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政黨一旦放棄馬克思主義信仰、社會主義和共産主義信念,就會土崩瓦解”。同樣,沒有馬克思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新中國。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确提出“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态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為我們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指導當代中國文化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緊緊圍繞最廣大人民的利益,建設和發展好當代中國文化,是由大陸社會的基本性質決定的。“統治階級的思想在每一時代都是占統治地位的思想。這就是說,一個階級是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物質力量,同時也是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精神力量。” 觀念形态的文化屬于上層建築的範疇,任何上層建築都是經濟基礎的反映,并且歸根到底都服務于經濟基礎。無論哪一個國家、哪一種社會制度,也無論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統治階級是剝削者時,這種文化就要表達剝削者的願望;統治階級是勞動者時,這種文化就要表達勞動者的願望。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如果沒有了反映和維護其經濟基礎的主導文化,該國家的存在就難以維系和持續。是以,堅定不移地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旗幟鮮明地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當代中國文化發展,是由大陸社會主義的根本性質和廣大人民群衆的切身利益決定的。

   三、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必須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堅持以中國文化為載體,堅持古為今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黨的十九大和二十大明确提出了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的問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結合當今時代條件,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衆的社會主義文化”,“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辨別和文化精髓,加快建構中國話語和中國叙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裡有什麼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今天這麼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綿延幾千年的中華文化,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成長發展的深厚基礎”,“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國家和民族傳承與發展的根本。

  發展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必須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把當代中國文化放到整個中華文化和文明發展的長河中去考量,讓當代中國文化融入整個中華文化和文明發展的大系中。馬克思主義如果不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它就隻是一種外在于我們的文化,就是無根的文化,就不可能在中華大地生根、開花和結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果不與馬克思主義相結合,不與新時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相結合,它依然還是古代的文化,就不可能成為反映、維護和代表廣大人民群衆利益的社會主義新文化。

  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就是要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結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了一個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讓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現代的,讓經由‘結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态”。

  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必須堅持洋為中用,積極吸收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促進外來文化本土化,不斷培育和創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創新和發展當代中國文化,要秉持開放包容,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外來文化本土化,不斷培育和創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對于外來文化,我們既要反對盲目排外,同時,還要反對不加分析地盲目崇拜和全盤吸收。列甯說:“無産階級文化應當是人類在資本主義社會、地主社會和官僚社會壓迫下創造出來的全部知識合乎規律的發展。”毛澤東說,“對于外國文化,排外主義的方針是錯誤的,應當盡量吸收進步的外國文化,以為發展中國新文化的借鏡;盲目搬用的方針也是錯誤的,應當以中國人民的實際需要為基礎,批判地吸收外國文化”,“中國應該大量吸收外國的進步文化,作為自己文化食糧的原料,這種工作過去還做得很不夠”。對于外來文化,我們一方面要看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另一方面還要看到“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當代中國文化的發展,不能離開人類文明的共同成果。要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汲取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建設發展面向和解決中國實踐和中國問題的中國人自主的哲學社會科學知識體系。

  五、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必須堅持以守正創新為基本方法,利用不同思想資源,不斷推動當代中國文化發展。守正創新展現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創新理念,是馬克思主義開放性和發展性理論品格的思想提升。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錯誤,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我們要以科學的态度對待科學、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傳承和發展中華文化。

  守正就是守馬克思主義的正,守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的正,守中華文化的正。創新就是在守正的基礎上,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原理和思想方法,挖掘新材料、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觀點、建構新理論,提煉出有學理性的新理論,概括出有規律性的新實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融通各種資源,不斷推進知識創新、理論創新、方法創新。我們要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既向内看、深入研究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課題,又向外看、積極探索關系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既向前看、準确判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趨勢,又向後看、善于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既為當代中華文明的傳承發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又為當代中國文化的創新發展提供了可操作性的路徑和方法,切實解決了文化傳承與發展的世紀難題。

  (作者系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北京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作者:孫熙國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2023年6月7日第2666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