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方接連反制後,歐盟做出讓步,下調對華拟議關稅,幅度令人意外

作者:賀文萍

日前,經中歐商定,雙方将就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案啟動磋商。不過歐洲方面的态度依舊強硬,歐委會聲稱,如果無法協商一緻,那麼将會如期征收臨時關稅。

在此期間,中國也祭出了一系列反制措施,包括對産自歐盟的豬肉進行反傾銷調查,同時密切關注國内業界對歐盟乳制品開展反補貼調查的呼聲。

中方接連反制後,歐盟做出讓步,下調對華拟議關稅,幅度令人意外

另有消息稱,歐洲的奢侈品、大排量汽車等也進入了中國的視野範圍内,不排除中方對上述産品加征關稅作為反制。

在此背景下,歐洲的态度似乎稍微有所松動,考慮“略微”下調對華拟議關稅。據觀察者網引述外媒資訊可知,歐盟原定對比亞迪加征17.4%的關稅,對吉利汽車加征20.0%的關稅,對上汽集團加征38.1%的關稅,其他公司分别加征21.1%到38.1%不等的關稅。

而歐盟在研議後,決定對吉利汽車加征19.9%的關稅,對上汽集團加征37.6%的關稅,其他公司分别加征20.8%到37.6%不等的關稅。比亞迪維持17.4%的關稅不變。

可以說這篇文章的措辭非常嚴謹,說是“略微”那就是略微,沒有絲毫誇大其詞的地方。歐盟這種調整,雖然看似做出了讓步,但完全看不出想要解決問題的誠意,反而會從中嗅到幾許居高臨下的意思,是以讓人倍感意外。

中方接連反制後,歐盟做出讓步,下調對華拟議關稅,幅度令人意外

前不久,歐盟發言人吉爾稱,歐中官員就對華電動汽車關稅案的磋商“坦誠且富有成效”,雙方将保持對話。

他還提到,就反補貼調查案商談出的任何結果,必須有效地解決損害性補貼問題。雙方将于未來數周内持續在各層級進行磋商。

現在看來,這顯然是台面上的客套話。眼下距7月4日已經沒有幾天,如果歐盟隻能拿出這種态度與價碼,那麼就說明他們根本沒有對話的誠意,所有的表态與磋商,都是基于歐洲業界壓力的面子工程。

可以預見的是,如果最後談判破裂,歐盟會率先“表示遺憾”,然後表明“已盡最大努力”,接着“甩鍋中國不肯讓步”,最後再義正言辭的強調會“竭力維護業界利益”雲雲,這一出戲才算完滿。

中方接連反制後,歐盟做出讓步,下調對華拟議關稅,幅度令人意外

用兩個詞來形容當下的中歐關系,那就是“敏感”和“不确定”。歐盟給人的感覺就是,每當你覺得他有機會支棱起來的時候,總有一堆破事又打碎了你的期望。

就拿針對中國電車加征關稅一事來說。歐盟成天嚷嚷着要搞“綠色轉型”,結果現在卻悶着頭跟美國炒作中國“産能過剩”,打擊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這難道不是自相沖突嗎?

歐盟如果真的想戰略自主,那就不能總是跟在别人背後搞那一套強盜邏輯,你技術領先的時候,就鼓吹市場經濟、自由貿易;你産業落後的時候,就炒作産能過剩,脫鈎斷鍊。這樣不僅毫無道理可言,甚至可以說是極端反智。

中方接連反制後,歐盟做出讓步,下調對華拟議關稅,幅度令人意外

中歐關系的本質還是優勢互補、互利共赢。雙方互為重要的經貿夥伴,且有着共同的戰略需要、共同的政策定位、共同的發展利益,加之中歐之間并無核心沖突,這也決定雙邊關系本質上是“非對抗的”。

現如今,全球挑戰層出不窮,逆全球化與貿易保護主義擡頭,合作應對是中歐共同的戰略選擇。但歐盟必須思考的是,究竟是走獨立自主的大道,還是走陣營對抗的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