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文強錯失三次機會:在老師和同學召喚下歸隊,他還會變成戰犯嗎?

作者:半壺老酒半支煙

《特赦1959》中的劉安國,曆史原型就是在淮海戰役被俘的徐州“剿總”前線指揮部中将副參謀長、代參謀長文強。

在電影《決戰之後》中,文強以真名實姓出現,作為影片顧問的文強并不介意葛優飾演自己,說明他已經看開了一切,注重的已經不是形象而是内涵了——我們細看文強曆史照片,就會發現影視形象與本尊相差實在是太遠了。

文強錯失三次機會:在老師和同學召喚下歸隊,他還會變成戰犯嗎?

文強是電影《決戰之後》的顧問之一,總顧問就是王英光的曆史原型姚倫,文強在《口述自傳》中回憶,他跟姚倫相處十分融洽,在戰犯管理所期間就已經成了朋友,是以後來才有了在電影中的合作。

文強的履曆有多複雜,王英光也隻能跟副所長馬玉和說三分之一,因為再往深說,就會牽涉到很多敏感話題了。咱們今天聊的這個話題,也不能不避開一些人和事,而是隻讨論文強不再注重自己影視形象的原因:他已經錯過了三次改變命遠的機會,如果他抓住其中的一次機會,他在影視劇中的形象就會截然不同,是以不反對葛優演自己,文強的想法大有禅意,至于其中禅意如何解讀,請恕筆者才疏學淺,還真說不明白。

文強字念觀,老蔣的兩個兒子和戴笠,不是稱其為“念觀兄”就是稱其為“學長”,似乎完全忘了文強在南昌起義時就已經是賀龍上司的二十軍第三師黨委成員、少校連長,也忘了文強曾任四川省委常委、川東特委書記,上司着二十三個縣的紅色根據地。

文強錯失三次機會:在老師和同學召喚下歸隊,他還會變成戰犯嗎?

從1948年1月被俘到1975年3月特赦,文強一直不承認自己是叛徒,他在《口述自傳》中一再強調自己一生都是愛國愛民,沒有做過什麼壞事,更不曾出賣或抓捕過一個過去的戰友,當年脫黨是無奈之舉。

文強為什麼脫黨,這件事三五千字說不完,而且同樣會涉及一些不太可說的史料,是以咱們跳過文強如何在被戴笠邀請加入軍統,以及他為什麼能成為軍統少數幾個中将之一,直接來看他錯過了哪三次歸隊的機會。

軍統有中将,這件事筆者說過不止一次,而且也注明過文強在軍統時期就授銜中将的準确時間和具體職務,這裡就不再贅述。

文強第一次錯過歸隊時間,是文強擔任參謀本部上校參謀、特務處駐上海辦事處上校處長兼蘇浙行動委員會人事科科長期間。

戴笠給文強配發了一輛小汽車,文強整天開着汽車在上海到處跑,然後就在馬路上偶遇了新四軍政治部主任、黃埔四期同學袁國平(袁裕),袁國平一把抱住文強:“你曉得不曉得周主任在找你呀?是王明路線害了你們。你還不知道呀,周主任知道你的情況了,在延安給你平反了。要你去歸隊。”

文強錯失三次機會:在老師和同學召喚下歸隊,他還會變成戰犯嗎?

文強表示隻肯跟過去的戰友做朋友,并以此婉拒歸隊:“我離開四川回了老家湖南。找不到周主任呀,到了參謀本部。我已經七年沒歸隊了,先把抗日戰争打下來再說吧。現在大敵目前,把日本人打敗了再說。”

袁國平提到了延安很多文強的親友,然後再次向文強伸出手:“我不好怎麼說,也不好同意你的意見,也不好不同意。打好這個仗,把日本打敗了再說,把日本打敗之後你還要回來,是不是這個意思啊?”

文強回答:“有這個想法。”

文強還說了一些不太好聽的話,但是那些話在《文強口述自傳》中能說,筆者在這裡卻不能複述,總而言之一句話:文強已經在1937年前就被平反,而且組織上多次尋找并請他歸隊,文強不知為什麼,居然一直拖到抗戰勝利後,也沒有響應周主任的召喚。

文強錯過了第一次歸隊的時間,直到戴笠墜機、軍統亂套,文強的人生才迎來轉機:他婉拒了蔣建豐和鄭介民、毛人鳳的挽留,到湖南投奔程潛,當了長沙綏署辦公室主任兼第一處處長,程潛承諾在不久之後任命他為中将軍長。

程潛已經在暗中策劃起義,組建新軍,也是為了跟老蔣和白崇禧抗衡,如果文強當了軍長,自然會在起義中給予程潛極大支援。

文強錯失三次機會:在老師和同學召喚下歸隊,他還會變成戰犯嗎?

程潛的《告湖南人民書》就是文強代筆寫好釋出的,程潛十分欣賞這位“世侄”的才能,再加上他又組建了三個兵團,更需要信得過的進階軍官,就私下裡征求文強的意見:“你是在我們這裡當個廳長,還是當個軍長呢?”

文強不假思索地回答:“你讓我當軍長我就當軍長,你讓我當廳長我就當廳長。 我個人沒有意見。”

還沒等文強當上軍長,老蔣的調令就來了,程潛也隻能無奈放人,在餞行的時候,提醒文強到了徐州,要做好“當俘虜”的準備,文強有些無奈,也有些不服氣:“我不去也不行。去呢,我憂心忡忡。不過你講要準備當俘虜,我還沒有想過。我們是進階司令部的人,難道還跑不掉嗎,不見得當俘虜。”

多年以後,文強才知道自己又錯過了一次随程潛起義而歸隊的大好機會:“我心想,頌公給我餞行,怎麼說出這樣的話呢,準備當俘虜,我認為他的話說得太過火。現在想起來,頌公的話一點也不過火,頌公還真說對了,時間不長,我真的當了俘虜。 事後我覺得,人很難逃脫宿命。當時我決定不再參加内戰,費了好大的勁才脫離軍統,到了程潛老前輩的旗下,我以為走脫了,結果可能是命運決定,還是走不脫。杜聿明向蔣寫報告,一定要把我調了去,蔣就準許了。想躲躲不掉,這不是冥冥之中自有主宰嗎?”

文強錯失三次機會:在老師和同學召喚下歸隊,他還會變成戰犯嗎?

文強錯過湖南起義、在淮海戰役被俘是命中注定嗎?恐怕不盡然:如果他不想去當什麼副參謀長,有一百種辦法推脫,老蔣和杜聿明也不可能趕鴨子上架。

文強可能一直有些不服氣,雖然淮海的對手不是老同學,但是他當東北行營督察處處長、東北保安司令長官部督察處處長的時候,肯定心裡憋着一股勁,老蔣丢失東北,文強也許有些不甘心。

文強兩次錯過歸隊機會,到了淮海戰場,最後一次機會也失去了——當時杜聿明、李彌、邱清泉和文強都陷入重圍,大家湊在一起看勸降信的時候,都有心戰場起義或投誠,但誰也不敢先開口。

文強在《徐州“剿總”指揮部的混亂》、杜聿明在《淮海戰役始末》、李以劻在《淮海戰役國民黨軍被殲概述》都有相似的說法:在文強眼裡,杜聿明是蔣介石的親信大将,在杜聿明眼裡,文強又是有過“特務”身份的人物,是以誰也不敢先提起義投誠。

文強在《口述自傳》中說得很簡略:“杜聿明收到了劉伯承的信,我收到了黃埔四期林同學(他說了名字的)的信,但是我們把信燒掉了。”

文強錯失三次機會:在老師和同學召喚下歸隊,他還會變成戰犯嗎?

杜、文燒掉了劉、林的信,就失去了最後一次改寫命運的機會,尤其是文強,更是辜負了黃埔四期同學的一片情義:劉帥在淮海前線,勸降杜聿明是應有之義,而林遠隔千裡寫信給文強,則說明他并沒有忘記這個曾住過一個宿舍的同學。

文強認為自己的坎坷人生是“冥冥中自有天注定”,但是我們細看相關史料就會發現老天并不是沒給文強機會,隻不過文強在猶豫不決之間,白白浪費了這三次機會,最終成了電視劇《特赦1959》中的劉安國,這也給我們留下了這樣的問題:這三次歸隊的機會,文強抓住哪一次,結局會更好?文強錯失這三次機會,主要原因又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