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高培智|我的胡同我的家

作者:豐融春秋

我的胡同我的家

作者:高培智

高培智|我的胡同我的家

在我的心靈深處始終有一個說不盡的家鄉情結,那裡的一草一木、一街一景都時時在腦海中湧現。

開封,是一座曆史悠久極具文化特色的城市,古城的老胡同記載了這座古都的風貌和曆史變遷,老胡同濃厚的民俗風情,是這座城市幾千年優秀文化的源泉。

高培智|我的胡同我的家

我生長在這個城市的一個平常胡同中,對老胡同有着深厚的情感。自小認為,家就是胡同,胡同就是我的家。踏入部隊後,在40多年的軍旅生涯中,回去的時間是短暫的,沒有更多機會細細品味小時候住過的胡同。退休後,閑暇的時間多了,每次回到家鄉都要去老胡同,盡管那裡的老門老戶早已物是人非,曾經的院落已被雜亂無章的房屋所掩蓋,但我還是喜歡行走在已顯狹窄的胡同,尋找早已斑駁破舊的牆壁,呼吸飄灑在胡同中的味道,仿佛隻有這樣才能釋放割舍不斷的情懷。據史記載,這個位于市中心的胡同,在明代時有一段叫“薰家圈”,到了明末清初有一惠氏人家在此重新修建,改稱“惠胡同”,到了民國定名“惠家胡同”,至今一直沿用。

高培智|我的胡同我的家
高培智|我的胡同我的家

這個看似普普通通的胡同,其建築布局極為神奇。胡同正中早年是一個較大的院落,以它為中心的四個方向,都建有通往外面的小巷。胡同北口與木廠街緊緊銜接,距繁華的馬道街和著名的大相國寺不到三百米。向南經太山廟街就是大南門和古城牆。東南是現在的前新華街,經卧龍街通往小南門。西面和西北較早有兩個出口,僅百餘米就是中山路。《東京夢華錄》記載,古時大相國寺緊鄰河,寺前設有碼頭,《清明上河圖》中汴水秋聲穿古城的壯觀景象,站在胡同口即可一目了然。這種巧妙設計,在城市胡同中是極為少見的。

惠家胡同雖位居古城中心,與繁華的商業區近在咫尺,但卻沒有附近市場的喧嚣,沒有大街上的車水馬龍,一直都是那麼甯靜和幹淨整齊。清朝末年,在開封舉辦的兩次全國科舉考試,遠道來應試的學子,有的就選擇在此居住,圖個靜心複習。胡同中過去的四合院也很講究,平時較為封閉,後來有的四合院改為幾家合住。在我的記憶中,胡同生活一直是閑适的。老人們上午多聚在宅院門口,閑聊一些舊事,開封故事多,他們每天都有新段子。-大清早,商販都會陸續來到胡同,多是賣主食,如蒸馍、熟車頭、高爐燒餅和胡辣湯等。開封人實誠、講信用,有人一時缺錢,可以先拿走。晚飯後孩子們是最輕松快樂的。每當夜幕降臨,在昏黃的路燈下,孩子們盡情奔跑嬉鬧。最為壯觀的是一些推車的、挑擔的挂着油燈的小販,紮堆兒叫賣,是胡同獨有的“小夜市”。順着他們悠揚的吆喝聲,兔、燒雞的香氣,讓孩子們久久不願離去。

高培智|我的胡同我的家

上世紀50年代,胡同正中的大雜院是組織居民開會和活動的主要場所。尤其是春節期間,來演出的隊伍一撥接-撥。有街道組織的,有附近工廠的,也有群衆自己組織的。表演人員才藝出衆,有踩高跷、扭秧歌、舞旱船和戲曲演唱,極其熱鬧,晚來的人隻好趴在牆頭上觀看。

開封的人性格淳樸、豪爽,待人親切真摯。我每次回汴都與胡同的老街坊一起閑談,他們為生長在這座曆史文化古城、生活在這個生态環境宜居的城市感到滿意和自豪。我雖然一直留戀自小長大的老胡同,但我喜愛開封現在這座處處充滿生機活力的城市,更喜愛今日西湖汴水菊滿城、遊人如織不夜城的新開封。

高培智|我的胡同我的家

(圖檔系作者手機自拍)

高培智|我的胡同我的家

作者簡介:高培智,籍貫河南,1945年生,1960年參加工作,1963年8月入伍,2001年退休,大校軍銜,現北京西城區第九軍休所休幹。喜好文學藝術,在北京《學習強國》學習平台、《軍休之友》雜志、《汴梁晚報》、河南詩詞網等多個報刋、網站發表散文、随筆、詩詞5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