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最悲催的開國皇帝,本可稱高祖,卻隻能是太宗---清太宗皇太極

作者:繡樓夢回

“創業難,守業更難。” 這句古語,用來形容清太宗皇太極的一生,真是再合适不過了。提起皇太極,大家可能沒有他爹努爾哈赤、兒子順治、孫子康熙那麼熟悉,但這位在位僅17年的皇帝,卻是後金乃至整個清朝的關鍵人物。我覺得,說他是最悲催的開國皇帝,一點也不為過,明明可以是“清高祖”,卻隻能屈居“清太宗”。

最悲催的開國皇帝,本可稱高祖,卻隻能是太宗---清太宗皇太極

一、承上啟下,功勳卓著

皇太極的一生,可謂是承上啟下,功勳卓著。

1. 結束内亂,穩定政權: 努爾哈赤去世後,後金内部争位奪權,亂成一鍋粥。皇太極力排衆議,最終繼承汗位,并迅速穩定了政局。這就好比一家人,本來日子過得挺好,突然老爸沒了,幾個兄弟開始争家産,眼看就要家破人亡,皇太極站出來,平息了争端,穩住了家裡的生意,你說這功勞大不大?

2. 勵精圖治,開疆拓土: 皇太極可不是個“守成之君”,他親率大軍南征北戰,打的明朝節節敗退。而且他還特别聰明,知道籠絡人心,不僅收服了蒙古各部,還招降了明朝不少将領,為入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 改革弊政,奠定國基: 皇太極可不是個隻會打仗的粗人,他在政治上也很有建樹。他學習漢族先進文化,重用漢臣,還建立了類似于明朝的内閣制度,為清朝入關後的統治奠定了基礎。

二、英年早逝,留下遺憾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卻在42歲就英年早逝了。更讓人唏噓的是,他到死都沒能實作入主中原的夙願,這對于雄心勃勃的皇太極來說,無疑是最大的遺憾。

試想一下,如果皇太極能再多活個十年八年,以他的能力和手腕,入關中原、一統天下,恐怕就不是什麼難事。到那時,他就是名副其實的“清高祖”,而不是現在這個略顯尴尬的“清太宗”了。

最悲催的開國皇帝,本可稱高祖,卻隻能是太宗---清太宗皇太極

三、廟号之謎,背後的無奈

說到這兒,就不得不提一下皇太極的廟号問題了。按照古代的傳統,開國皇帝一般都會被尊為“高祖”或者“太祖”,以彰顯其功績。但皇太極卻被尊為“太宗”,這在曆史上是比較少見的。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我覺得,這背後其實隐藏着皇太極和他的子孫們無奈的妥協。

一方面,皇太極雖然功勳卓著,但畢竟沒有完成入主中原的最終目标。如果把他尊為“高祖”,難免會引起一些人的非議。

另一方面,皇太極的兒子順治最終完成了入關的偉業,如果把皇太極尊為“高祖”,那順治的地位就顯得有些尴尬了。

是以,最終,皇太極被尊為“太宗”,既肯定了他的功績,又避免了不必要的争議,也算是比較合理的安排了。

四、結語:曆史的塵埃,英雄的背影

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留下了無數英雄的背影。皇太極雖然沒能成為“清高祖”,但他為清朝的建立和發展做出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他的雄才偉略、他的雄心壯志,都将永遠被曆史銘記。

最悲催的開國皇帝,本可稱高祖,卻隻能是太宗---清太宗皇太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