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空紙
編輯 | 空紙
前言
1991 年那個寒冷的冬日清晨,醫院的甯靜被打破。
護士發現三毛失蹤,推開浴室門時,被眼前景象吓得不輕。
隻見三毛安靜地坐在馬桶上,絲襪繞頸,那姿勢、那狀态,與人們印象中自殺者的慌亂截然不同,雙手合十更添幾分神秘色彩。
點滴架高度有限,以三毛身高,本可輕松自救,可她卻沒有。
這一違背常理的自殺方式,瞬間在台灣掀起軒然大波。
人們紛紛猜測,到底是什麼讓這位寫出《撒哈拉的故事》《夢裡花落知多少》等經典之作的才女,決絕走向死亡?
奇女子的隕落:自殺現場疑雲重重
1991 年,那個冷得徹骨的冬天,醫院裡,清晨的查房打破了平靜。
護士路過三毛病房時,察覺到一絲異樣,推門而入,瞬間一股寒意從腳底直沖腦門,浴室門敞開着,眼前的景象讓她倒吸一口涼氣。
三毛,靜靜地坐在馬桶上,姿态怪異得讓人心裡發毛,她的脖子上,絲襪一圈圈纏繞着,整個場景安靜得可怕。
和大家印象裡自殺者慌亂、掙紮的樣子全然不同,她雙手合十,帶着一種近乎莊重的肅穆,給這冰冷的畫面添了幾分神秘。
病房裡的點滴架并不高,以三毛的身高,要掙脫這束縛本輕而易舉,可她就像被一股神秘力量拉扯着,鐵了心往死亡的深淵走去。
這自殺方式太不合常理,一下子就在台灣炸開了鍋,大街小巷,人們都在議論紛紛。
大家怎麼也想不通,寫出《撒哈拉的故事》《夢裡花落知多少》這些經典作品的才女,到底遭遇了什麼,怎麼能如此決然,毫無眷戀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三毛在文學界聲名遠揚,她的作品字裡行間都洋溢着對生活熾熱的愛、對愛情浪漫而執着的追求,文風灑脫不羁,似一陣自由的風,吹進無數讀者的心田,深受大家喜愛。
在親戚朋友的記憶中,三毛在生命的最後階段,言行舉止并無任何異常表現。
她因子宮内膜肥厚住院,手術進行得十分順利,出院在即,美好的生活似乎正張開懷抱等待着她。
誰能料到,命運卻在此時悄然變臉,死神的鐮刀無情落下,将她從衆人身邊奪走。
她日常與親友的交流,充滿着生活的煙火氣,行為舉止間沒有絲毫流露出對死亡的向往或對生活的絕望。
卻在那一天被徹底颠覆,三毛的離世,成為萦繞在衆人心中一道難以解開的謎團,久久不散,折磨着每一個關心她的人。
情殇與通靈在生死邊緣徘徊
1979 年 9 月 30 日,對三毛而言,世界轟然崩塌,摯愛荷西潛水意外離世,這噩耗似晴天霹靂,瞬間擊垮她。
望着荷西冰冷的遺體,三毛精神失控,哭笑交織,陷入無盡痛苦。
曾經,他們在撒哈拉沙漠的浪漫過往,如今都成了刺痛她的利刃。
家人憂心忡忡,生怕她想不開,可三毛對荷西的深情太重,讓她難以自拔,為再 “見” 荷西,她決然踏上通靈之路。
沉浸在喪夫之痛裡,三毛如黑暗中孤獨摸索的行者,極度渴望一絲慰藉。
她頻繁與朋友玩筆仙、碟仙遊戲,起初隻是嘗試,可命運弄人,或許是執念太深,竟真的通靈成功!
她激動地說,荷西好似附在右手上,借筆與她交流。
林青霞自傳中也提過,一次聚會衆人歡笑,三毛卻獨坐桌前,邊寫邊喃喃自語,稱在和荷西對話。
旁人聽後無不驚訝,這也讓三毛在通靈路上越陷越深,緊抓這虛幻的 “救命稻草”,隻為延續與荷西的情感。
通靈次數增多,危險悄然降臨,一個寂靜深夜,三毛讀完哲學書,急切想和荷西分享感悟,便用自動書寫法溝通。
以往交流順暢,這次卻反常,“荷西” 提出舉辦天主教彌撒,還否定三毛推薦的神父,惡語相向。
三毛頓感不對,質問對方,緊接着,她的手不受控,寫出 “魔鬼之神” 的西班牙文。
這驚悚一幕,如噩夢将她拉回現實,恐懼籠罩全身。
此後,三毛暫時收斂,可她與通靈的糾葛,卻如詛咒,悄然延續,等待下一次爆發。
觀落陰與神秘遺書
42 歲那年,命運再次與三毛開了個充滿神秘色彩的玩笑。
台灣媒體為制作一檔極具話題性的通靈節目,四處尋覓合适人選,最終将目光投向了三毛。
在一場精心籌備的觀落陰儀式中,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參與儀式的衆人中,唯有三毛成功進入了那神秘莫測的 “地府” 世界。
觀落陰作為民間道教流傳已久的通靈法術,需借助高人施法,引導人的元神進入地府,整個過程神秘而莊重,充滿了未知與奇幻色彩。
三毛從 “地府” 歸來後,稱自己看到了生死簿,還清晰地念出上面的内容,其中明确提到她一生會寫 23 本書,而彼時的她,僅僅才完成了 14 本。
令人驚歎的是,三毛去世後,出版社經過仔細統計,她一生創作的作品恰好是 23 本。
這一神奇巧合,猶如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石子,激起千層浪,讓通靈之說再次甚嚣塵上,引發大衆的廣泛關注與熱議。
難道生死簿真的存在,且能精準預示一個人的命運軌迹?
這一疑問,如同陰霾,籠罩在人們心頭,揮之不去。
三毛離世後,媒體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鲨魚,敏銳地注意到與她來往親密的青年眭澔平。
然而,彼時的眭澔平行為十分古怪,面對媒體的圍追堵截,他選擇了拒絕采訪,而後更是遠渡重洋,前往英國留學,對三毛之事避而不談,仿佛在刻意隐瞞着什麼。
17 年後,或許是内心的愧疚與責任使然,或許是覺得時機已到,眭澔平終于打破沉默。
三毛曾留遺書給他,還在離世前打了兩通電話,電話中,三毛的聲音平靜卻又透着一絲難以言喻的失落,隻因未能聯系上眭澔平。
這兩通電話,成為三毛離世前最後的 “傾訴”,承載着她怎樣的情感與心事?
是情感糾葛的無奈宣洩,還是通靈帶來的精神重壓下的絕望求助?
通靈之說,雖至今無法得到科學證明,但在三毛的生命曆程中,無疑留下了濃墨重彩、難以磨滅的一筆,成為解開其死因謎團的關鍵線索。
眭澔平公開的遺書與電話,又如同迷霧中的微弱光亮,為真相蒙上了一層更加神秘的面紗,吸引着人們不斷探尋。
結語
三毛的一生,宛如一部跌宕起伏、充滿奇幻色彩的傳奇小說。
從浪漫迷人的撒哈拉生活,到痛失夫妻的撕心裂肺,再到與通靈的神秘糾葛,最終以離奇自殺落幕,每一個篇章都讓人揪心、感慨。
她的離世,宛如一顆流星劃過天際後留下的遺憾,讓無數讀者為之痛心疾首,也引發了人們對生命、愛情、超自然現象的深刻反思與探讨。
回顧三毛的經曆,我們不禁陷入深深的沉思,生活中的苦難與情感挫折,對一個人的影響究竟能有多大?
面對超自然現象,我們該秉持怎樣的态度,是盲目相信,還是理性審視?
三毛用她充滿故事的一生,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文學财富,也留下了一道待解的謎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