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彭雪楓敢跟毛主席拍桌子,毛主席大度地說:可能你是對的

作者:曆史客棧

在我軍曆史上,彭雪峰将軍是一位非常傑出的人才,軍事政治上都很優秀,陳曾稱贊他:"我的黨遍布世界各地,君君也是君才。"

毛主席也欽佩彭雪峰,稱他為"共産黨人的好榜樣",兩人在革命鬥争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有時甚至在桌子上互相拍打,事後沒有任何芥末。

彭雪楓敢跟毛主席拍桌子,毛主席大度地說:可能你是對的

1935年9月12日,紅軍抵達甘肅俄邊境,召開重要會議,批評張國軒的錯誤,決定縮小紅軍的目标,以軍委縱隊、紅軍為上幹支部,彭德懷為司令員,毛主席為政委,林渝為副司令員, 葉建英擔任參謀長。

三縱下的上安支部,林宇兼任一列師長,彭雪峰兼任兩列師長,葉建英并列三縱隊,可見彭雪峰在我軍高位,毛主席的體重。

1935年11月30日,彭雪峰參加紅軍幹部大會,會後,彭雪峰正準備回去休息,但被告人毛主席想和他談談,彭雪峰去了毛主席的官邸。

先是毛主席和彭雪峰談起梧栖鎮的戰争,然後毛主席就山安支部第二縱隊的組建提出了一些問題,問彭雪峰:"聽說你有不團結的現象?"

彭雪楓敢跟毛主席拍桌子,毛主席大度地說:可能你是對的

彭雪峰公開說明情況,稱有的士兵違章群衆,卻處理得太重,甚至殺了情況,官兵反映很集中。

本來,紅軍士兵經過長征,身體一直沒有恢複,軍隊缺衣缺糧,個别官兵餓着肚子實在受不了,吃着人民的東西,而且因為真的沒有錢,沒有給老百姓,導緻違反群衆紀律。

彭雪峰如實告訴毛主席:"一些上司幹部在處理這些問題時,已經采取了過于嚴厲的懲罰,甚至處決了許多士兵,在軍隊中産生了相當大的影響。"

這時,毛主席回答,問彭雪峰:"聽說張問天帶頭反對這種整治紀律,有這樣的事情嗎?"

彭雪峰給出了肯定的回答,并認為張問天這樣的觀點是正确的,士兵出兵一些問題應該主要是批判教育,怎麼能随便濫殺濫殺呢?

彭雪楓敢跟毛主席拍桌子,毛主席大度地說:可能你是對的

然後,彭雪峰還列舉了幾名被處決的士兵,強調張問天對這些人的待遇有意見,他在擔任軍事裁判長時,堅持不簽字,但他沒有決定權,他的意見沒有被認真對待,是以士兵們被處決了。

而那些上司覺得張問天總是在幹巴巴的,對自己的敵意,說了一句話,張問天這麼老了,什麼也做不了,哪怕是紅軍戰士都不合格。張文天鑒于當時的情況,便不再說話,沒有位置,隻是跟着隊伍走了。

毛主席聽完後點了點頭。

然後,彭雪峰也談到了幹部失蹤的問題,這一次,毛主席有些不高興,說:"平時說愛兵如孩子,根據基地的人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軍隊,給你,而你莫名其妙地失去了他們,那麼怎麼對廣大士兵負責呢?""

彭雪峰說:"我們也找了,也查了,但是沒有結果。"

彭雪楓敢跟毛主席拍桌子,毛主席大度地說:可能你是對的

彭雪峰還談到了紅一軍的複辟,紅三軍被降為紅一軍第4師,紅三軍幹部意見很廣,思路很亂。聽到這話,毛主席很生氣,對彭雪峰說:"幹部兵不了解情況,你們不知道情況嗎?"你有沒有告訴士兵們調整部隊的決定?你解釋過嗎?"

彭雪峰說:"不僅認真傳達,還專攻幾天的教育,統一了廣大群眾的思想,但仍有少數人無法轉身。還有,紅三軍團的人對你也有看法,說你隻和一個軍團的人合影,不和三軍團的人合影。"

毛主席聽到這裡,火了,拍了拍桌子,站了起來,說:"這是山頂主義!"完全的山頂主義!"

彭雪峰聽到毛主席這麼說,也火了,也跟着桌子走,大聲說:"沒有,有山,卻沒有學說!我們黨建立了井岡山的革命基地,即有自己的山丘,并建立了大量的革命基地,這是我們的總山丘。學說,就是我們都放棄小家庭,關心每一個人,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争取民族解放。你戴上了"汕頭主義"的帽子,反正我受不了!"

彭雪楓敢跟毛主席拍桌子,毛主席大度地說:可能你是對的

毛主席也覺得自己剛才說得有點多了,對彭雪峰說:"你說得有道理,也許你說得對,但有些問題我需要再考慮一遍。"

接下來,兩人坦言早,毛主席學到了很多重要資訊,而通過彭雪峰的介紹,毛主席進一步了解了黃克成敢于講真話、堅持原則的品質,為黃克成重新入山奠定了基礎。

這是毛主席和彭雪峰的偉大革命友誼,即使他們互相拍桌子,但事後沒有芥末,仍然互相尊重,互相信任。

1944年9月11日,彭雪峰在指揮部隊殲滅頑固敵人時被流彈打死,時年37歲。

彭雪楓敢跟毛主席拍桌子,毛主席大度地說:可能你是對的

毛主席聽到壞消息,很震驚,傷心地說:"小八麗莊,竟然打傷了我的一位将軍!"

在彭雪峰将軍的追悼會上,毛主席和朱德、彭德懷、陳毅共同獻上了一份合力畫冊,書寫如下:

二十年的艱苦事業,将足足完成,忍受着輝煌的成就,英名永遠在,第一世界的忠誠,是共産黨人的一個好榜樣;

千裡萬裡山水被破敗,正等待着被洗白,鮮血飛濺,為國家的犧牲,充滿悲痛和憤怒,為中華民族哀悼英雄。

以彭雪峰的資曆和功績,如果沒有早逝,就足以授予開國元勳,可惜!

(參考資料:《彭雪峰傳》《彭雪峰世代名人》《文化史博覽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