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野生動物頻繁“進城”:我們如何想象人與動物的新未來?

作者:Beiqing.com
野生動物頻繁“進城”:我們如何想象人與動物的新未來?

為了友善你收聽長節目,反向流行已經在蘋果播客、小宇宙、喜馬拉雅、網易雲音樂等音頻平台上線,在上述平台上搜尋"反向流行"也可以收聽!

最近,很少出現在公衆視野中的野生動物引起了很多讨論。遷徙過程中不斷進食的"亞洲象"也成為人們強烈關注的焦點。

在許多地方,野生動物已經進入城市或人類住區。一群亞洲象從家鄉西雙版納一路向北,漫步數百公裡進入昆明市,東北虎"恩達山1号"闖入村子,杭州野生動物世界三隻準成年豹逃生,在上海出現了100多個街區......

我們如何了解這些人口稠密的野生動物進入城市?可以做些什麼來幫助促進動物和人類的适應和共存?

本期《逆向流行》我們邀請了野生動物研究者、複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王普特與我們探讨動物人類與城市空間關系的變化。我們談到了最近一連串的野生動物"進城"事件,關于動物的工作方式,關于氣候變化,生态系統,最後是關于吃野味和素食的争議,以及如何看待人類中心主義的概念。

這是一次幹巴巴的、專業的聊天,但令人驚訝的是,我們很前衛,充滿激情,非常感人。在這裡,我們可以想象動物和人類更美好的未來。

"本期主播"

野生動物頻繁“進城”:我們如何想象人與動物的新未來?

《新京報書評周刊》記者、主編張偉,《新京報書評周刊》記者、主編青青子,《新京報書評周刊》記者徐月東。

本期《賓客》

野生動物頻繁“進城”:我們如何想象人與動物的新未來?

此播客的亮點

野生動物的定義正在發生變化

為什麼在不久的将來會出現強烈的野生動物"進城"事件?

為什麼這次亞洲象遷徙會引起大規模的讨論?

馴化是動物和人類之間的雙向互動

動物保護如何運作

人類沖突,沒有一勞永逸的解決辦法

動物園裡有"原罪"嗎?

動物是人力資源嗎?

動物保護就是保護動物栖息地和生态系統

對國内動物園的有益探索

如何了解人類的中心主義?

煮龍蝦和吃狗肉一樣殘忍嗎?遊戲和素食主義

想象一個更美好的未來:農場将被取代?

對本期節目的提及

《成為鲑魚》,作者:Mariana Elizabeth Lynn(挪威),譯者:張偉,版本:Mint Experiment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21年7月

《動物與人類II》,吉爾伯特·西蒙登著,譯者:宋德超,版本:廣西百迪亞人民出版社,2021年3月

《野生唯物主義》,雅克·萊茲拉著,譯者:王琴等人,版本:北京大學 2014年1月出版

《動物解放》,彼得·辛格著,譯者:祖淑賢,版本:湖岸|中信出版集團 2018年8月

《吃動物》,作者:Jonathan Safran Foer,翻譯者:陳婷,版本:文輝出版社,2021年5月

《槍炮、病菌與鋼》,作者:賈裡德·戴蒙德,謝彥光譯,版本: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6年4月

紀錄片《地球變化之年》(2021)。

瑪莎·努斯鮑姆,"動物:擴充人文學科",講座

:: 歡迎回到文化頻道首頁,進入野生動物頻繁進入城市:我們如何想象人類和動物的新未來?收聽此播客的音頻。為了友善大家收聽長節目,反向流行已經在小宇宙、喜馬拉雅、網易雲音樂等音頻平台上線,在上面的平台上搜尋"反向流行"也可以收聽!

本期《音樂|來自摩卡的快樂

本期主播|張偉, 青清子, 徐月東

音頻剪輯|劉明軒

編輯|離開

校對|趙琳

标題來自紀錄片"地球上的變化之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