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寨巍巍見證600餘年歲月更疊|仙門城:開啟鄉村振興新征程

作者:潮南區融媒體中心

日前,在廣東省文聯、廣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公布的第七批廣東省古村落名單中,我市潮南區仙城鎮仙門城社群榜上有名。近日,記者走訪了這座置寨距今600餘年的傳統古村落,這裡小巷靜谧,古寨巍巍,有諸多具有美妙傳說的古老祠堂,更有始創于清同治年間的特色産品“仙城束砂”。

古寨巍巍見證600餘年歲月更疊|仙門城:開啟鄉村振興新征程

明建文年間置寨距今600餘年

“仙門城社群被評為第七批廣東省古村落,該榮譽對社群3萬多村民是最大的鼓舞和鞭策。”談及獲評省級古村落殊榮,仙門城社群黨委書記趙元廷表示,獲得榮譽來之不易,一定要将先人的寶貴文化遺産完好保護起來,讓世代子孫永遠記住先人的智慧,激勵鄉村振興和“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能夠如期實作甚至超前完成。

古寨巍巍見證600餘年歲月更疊|仙門城:開啟鄉村振興新征程

仙門城隸屬于潮南區仙城鎮,下轄8個自然村,是全國人口數居第二位的行政村(社群),在海内外的鄉親有近10萬人。據介紹,仙門城社群的九石埔和老寨曆史悠久,底蘊深厚,建築特色鮮明,是具有人文價值的傳統古村落。

據記載,仙門城置寨于明建文年間,距今600餘年。建寨時隸屬潮州府潮陽縣管轄,寨名“山門城”。世居趙氏一姓,為宋太祖趙匡胤之弟魏王趙匡美後裔,從福建漳浦遷居洋烏都大塘隴(今大長隴)。其中一脈趙五千約生于元大德年間,世居大長隴村,傳至仙門城三世祖趙碧川,得到仙師何野雲指點,先到寶地九石埔,後建立山門城,因仙師指點,故名“仙門城”。

古寨巍巍見證600餘年歲月更疊|仙門城:開啟鄉村振興新征程

走在古寨中,仍可以看到儲存着的寶貴古建築,這些古建築仿佛是凝固的時光和雕刻的歲月,向人們講述美妙的曆史故事和滄桑巨變,見證着曾經的繁華。

古寨巍巍見證600餘年歲月更疊|仙門城:開啟鄉村振興新征程

文物級老建築比比皆是

“未有山門城,先有九石埔”。社群幹部說,這是當地村民口口相傳的一句民諺,昭示着九石埔悠久的曆史。九石埔寨牆系古式夯土結構,由一寨門出入,寨内北側有一口距今600餘年曆史的古井,井口如今已磨損變形,但井水依舊清甜,至今長年不涸,據村民介紹,這口水井是九石埔原住民唯一飲用水源。在老寨,寨内有很多條巷道,寨内分布着趙氏大宗祠、如川祖祠等多座祠堂、廟宇和民居,房屋有“四點金”“下山虎”以及普通平房。

古寨巍巍見證600餘年歲月更疊|仙門城:開啟鄉村振興新征程

趙氏大宗祠位于仙門城古寨内東南角,有豐富的文化碑刻及石雕、木雕、嵌瓷、壁畫等潮汕傳統藝術精品,古祠堂美輪美奂,相傳為仙師何野雲指點、趙氏三世祖趙碧川建立,主祀仙門城一世祖趙五千、二世祖趙平田。宗祠中正堂左側的碑銘記述着建祠淵源,一側還專設殿堂立何野雲像,以紀念何野雲對趙氏之功。據社群幹部介紹,趙氏大宗祠曆代皆有重修,對傳承曆史文化及海内外趙氏宗親尋根祭祖有着重要的曆史價值。

如川祖祠建于公元1762年,是一座儲存完好的老建築,正廳上方挂有“缵緒堂”牌匾。2017年,趙氏大宗祠和如川祖祠一起入選汕頭市第六批文物保護機關名錄。

全域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當地村民說,來到仙門城,一定要品嘗特色産品“仙城束砂”。“仙城束砂”始創于清同治年間,曆史悠久,制作方法獨特,在花生米外面包裹一層厚薄均勻的糖衣,潔白如銀,質地松脆,吃起來既有花生的香味,又有白糖的清甜,是潮汕人喝工夫茶的佐料佳品,深受贊賞。

“我們将整合本社群的特色産品‘仙城束砂’、餅食制品、水果蔬菜、日用百貨等,支援各類産品從内需向外銷轉型更新,拓展村民的經濟增收管道,為鄉村振興增活力,推進社群全域的美麗鄉村建設。”趙元廷書記告訴記者,仙門城社群要注重打造特色産品,同時,以被評為第七批廣東省古村落為契機,把近期已經建成投入使用的長2480米、寬15米的陳仙公路仙門城路段兩側共400個商鋪門面統一裝修商品辨別,建立美麗文明社群,全力以赴打造良好營商環境。

記者在仙湖風景區看到,這裡背山環水,自然景色優美。近年來,社群黨委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引導鄉賢和社會力量,全面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生态宜居的美麗鄉村。

記者采訪獲悉,仙門城社群已榮獲汕頭市潮南區“創文示範社群”光榮稱号,趙元廷也獲得“汕頭市道德模範”等榮譽稱号。目前,仙門城社群廣大幹群正以高昂激情,把握機遇,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征程上,譜寫一曲碧水環繞、綠色宜居的絢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