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縱覽黃河東平段!沿着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勇前行

作者:金台資訊

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鑒古而知今,臨黃河而知中國。

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千秋大計。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實地考察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作了一系列重要講話和訓示批示。前不久,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品質發展規劃綱要》,将為保護好黃河流域生态環境,促進沿黃地區經濟高品質發展提供更有效保障。

循着習近平總書記的重托,新時代前行的铿锵腳步,留下一串串奔跑追夢的足迹,留下一片勃勃生機。從東平遠眺滾滾黃河水,近看文明璀璨處,一條古老而又生機勃勃的黃河向我們款款走來。

在這裡,遇見雄奇壯美的黃河

黃河東平段從戴廟鎮入境,流經銀山鎮、斑鸠店鎮,至舊縣鄉出境,全長36.3公裡。群山環繞間,鑲嵌着一顆黃河文化的璀璨明珠東平湖,常年水面209平方公裡,是《尚書》裡的大野澤,是《水浒》裡的梁山泊,也是山東省第二大淡水湖泊,黃河下遊唯一重要蓄滞洪區,國家南水北調工程調蓄樞紐、京杭運河複航戰略樞紐和未來京津地區、雄安新區的重要水源地。古今從此交彙,文明在此共生。

縱覽黃河東平段!沿着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勇前行

東平湖分布有三個出湖閘門,陳山口出湖閘、清河門出湖閘和龐口防倒灌閘,東平湖水從出湖閘經出湖河道出龐口閘與黃河彙合,清澈的湖水與渾濁的河水形成“泾渭分明”的景觀。

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河東平段屬黃河下遊,河床高出地面數米,坡度變緩,是名符其實的地上懸河。

縱覽黃河東平段!沿着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勇前行

一條大河波浪寬。該段河道最寬處約5.5公裡,最窄處約1.4公裡,河面寬闊,氣勢雄偉,水工資源豐富。有“山東黃河第一閘”之譽的石窪閘,共49孔,是黃河向東平湖新湖區分洪的唯一進湖閘,在石窪閘北有占地約9000平方米的休閑公園,公園内有草坪、巨石、長廊、亭子,站在壩頭,可以俯視黃河,枯水期,大河溜靜波平、如鏡似畫;豐水期,尤其是每年的調水調沙期間,濁浪滾滾,漩渦環生。

縱覽黃河東平段!沿着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勇前行

壯美獨特的地質形态,盡在東平大地。西北部黃河蜿蜒曲折,似巨莽,若長龍,大河風光浩瀚壯美,群山峰巒疊嶂,環抱着泱泱湖水;東部山區丘陵與泰山山系相銜接,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刻、摩崖等人文景觀散落其間,讓人流連忘返。

在這裡,遇見文化璀璨的黃河

悠久的曆史,孕育出豐厚的文化。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品質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刻不容緩。

悠悠五千年,古黃河和今黃河的文化與文明,有史可鑒,傳說4000年前的大禹治水,把全國的地域按行政區域劃分為冀、兖、青、徐、揚、荊、豫、梁、雍九州,而治水重點地區在兖州,東平湖大部區域古時屬兖州。禹利用疏導的方法,開掘九州的大河通海,疏浚溝渠通川,曆時13年,水落土出。由此可見,在曆史上東平湖一帶便是治水活動較早的地區之一。

縱覽黃河東平段!沿着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勇前行

濟水古稱濟渎,是分洩黃河水的主要河道,為古代“江、淮、河、濟”四渎之一。濟水在東周分洩黃河水于河南省鴻溝,東流至原武分為南濟和北濟兩支,同屬大野澤。濟水出大野澤後,東北流經郓城至安山,會東北來之汶水,彙入大清河(濟水下流)。1855年黃河銅瓦廂決口後,北徙奪大清河入海,即為今天的黃河。東平湖彙集濟、汶,接納黃河之水,造就了湖泊,并成為黃河文化的重要辨別。

曆史上,東平湖曾是商貿和交通重地,東平城為國、為郡、為路、為府、為州。元世祖至元九年,作為大運河的中心城市,經濟社會發展鼎盛一時,意大利著名的旅行家和商人馬可·波羅盛贊東平“是一座雄偉壯麗的大都市”。漢代東平經學,宋代東平儒學,元代東平府學,都成為領風騷于華夏的學界翹楚和文壇時尚。

一方土地,有悠久的文明傳承,孕育出一方人傑。東平聚集過蘇轼、司馬光、辛棄疾、文天祥、元好問、王士祯等傑士英才;誕生了戰國時女政治家鐘離春,“建安七子”之一的劉桢,北齊中國四大僧侶書法家之首被稱為“大字鼻祖、榜書之宗”的安道壹,唐朝開國功臣程咬金,北宋宰相梁适、梁子美,“父子狀元”梁颢、梁固,中國“兒科鼻祖”宋朝醫學家錢乙,中國“簡筆畫鼻祖”南宋著名畫家梁楷;宋代禮樂大師郭茂倩,元代有“小關漢卿”之稱的大戲劇家高文秀,《三國演義》《水浒傳》作者羅貫中,明朝《農書》作者王祯,民國時期南京中山陵設計師呂彥直等名彪青史的傑出人士。

流經東平湖一帶的河流,如黃河、汶水、古濟水等,是中國最古老的自然水系。人類在這一帶治水的曆史悠久,積聚了豐富的治水經驗,留下了衆多的水工程,水文化遺産十分豐富。母親河無私地養育了她的兒孫,給後人留下了豐厚的文化烙印,這烙印早已融入一代代東平人的生命中。

然而,母親河那桀骜不馴的性格,給她的兒女也帶來了數不清的災難,東平湖東納汶水,西連黃河,形成的自然滞洪區又必然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湖泊。“東平州,十年九不收,收一收,吃九州”的民謠分明唱着她的富庶和貧瘠。

近半個多世紀以來,黨和政府上司人民治理黃河、東平湖,取得了巨大成就,幾代黃河治理者睿智的治水思想和治水藝術彙聚成了不可替代的文化遺産,讓東平湖逐漸成為了山東大地上秀麗富饒的“魚米之鄉”,并且擔負起了堅守黃河安瀾的重任,這是曆史賦予這片古老水域的光榮使命。

在這裡,遇見寬廣包容的黃河

眼下,黃河東平段、東平湖迎來最美的季節:炫彩斑斓的色彩簇成的湖面上空,一群群鳥兒不時掠過。這其間,時隐時現青頭潛鴨的身影,這一被稱為“鳥類大熊貓”的極度瀕危物種,對水質和周邊生态環境要求很高,目前全球數量不足千隻,而東平湖可觀察數量已達300隻以上。一幅山清水秀、林水相依、林田相護、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态畫卷在東平大地徐徐展開。

縱覽黃河東平段!沿着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勇前行

舊縣鄉狼窩山礦區,昔日滿目瘡痍的廢棄礦山,重新披上綠裝,成為群衆的“後花園”,生物多樣性保護讓山中鳥獸更多了。這是東平縣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護修複工程的一個縮影,更是踐行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貫徹落實《山東省東平湖保護條例》的生動實踐。

美景背後,是東平湖環境綜合整治的一場硬仗。

“走在前列、全面開創”,意味特殊的使命;“銳意改革,敢創新路”,呼喚特别的擔當。帶着這些希望和囑托,在新時代改革發展的滾滾浪潮中,東平人苦幹實幹,不斷突破,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印在腦子裡、落實在行動上,按照“生态立縣、産業興縣、綠色發展”的戰略部署,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鐵腕推出淨湖行動、沿湖沿河區“治亂行動”、東平湖生态環境綜合整治行動等;并成立東平湖濕地保護管理上司小組,建構鎮、管區、村三級責任網絡,形成“黨委、政府上司,部門分工負責,社會普遍參與”濕地保護管理機制,對東平湖進行常态化保護管理;設立縣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護修複工程上司小組辦公室,聚焦東平湖大生态帶建設,統籌協調、全面推進,從礦山環境治理、水生态環境治理和生态系統保護等方面,規劃實施18個大項目、61個子項目,預計投資32.29億元。與此同時,東平縣新舊動能轉換全面起勢,鄉村振興等重點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進,高品質發展邁出堅實步伐,全縣上下士氣高昂、幹勁充足。

縱覽黃河東平段!沿着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勇前行

作為黃河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如今,東平湖這顆明珠越發光彩奪目,常年穩定保持Ⅲ類水質,局部水域達Ⅱ類水質。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東平縣将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的重要訓示要求,牢記“國之大者”,把黃河流域生态保護放在壓倒性位置,将生态保護和高品質發展融為一體,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修複、整體保護理念,貫徹落實《山東省東平湖保護條例》,推進黃河生态整治修複,加強流域環境綜合整治,完善市場化多元化生态補償機制,通過退耕還濕、退林還濕,逐漸恢複東平湖2萬畝國家濕地公園,努力做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複保護這篇大文章,将“一湖碧水”打造成東平亮麗的“金字招牌”。與此同時,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紮實做好防汛各項工作,加快推進金山壩培高加強、清淤擴容、洩洪通道等重點項目,提高“汛期蓄洪、旱季保水”能力,維護好人民群衆生命财産安全,為“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貢獻東平力量。(尹燕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