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鋼琴家傅聰因新冠去世:《傅雷家書》裡的父與子,天上再見

作者:有書快看

前段時間,鋼琴家傅聰因“新冠肺炎”在英國去世了,享年86歲。

鋼琴家傅聰因新冠去世:《傅雷家書》裡的父與子,天上再見

傅聰

27号被媒體報道患上“新冠肺炎”,28号就傳來了去世的消息。

傅聰是中國最著名的鋼琴家之一,被譽為“鋼琴詩人”,“中國的肖邦”。

《時代周刊》評價他——“當今最偉大的中國音樂家”。

傅聰的父親是翻譯巨匠傅雷。

傅雷夫婦與兒子傅聰的書信往來《傅雷家書》曾經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而今天,《傅雷家書》裡的父與子都去世了。

鋼琴家傅聰因新冠去世:《傅雷家書》裡的父與子,天上再見

傅聰與傅雷

鋼琴家傅聰因新冠去世:《傅雷家書》裡的父與子,天上再見

1934年3月10日,傅聰在上海的花園新村出生。

傅聰7歲半開始學琴,18歲就與上海交響樂團合作公開表演,19歲開始出國參加比賽。

在德國與波蘭通路期間,他經常演奏肖邦的作品,得到了波蘭音樂家們的肯定與重視。

波蘭政府正式邀請傅聰,參加1955年在華沙舉行的“第五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

鋼琴家傅聰因新冠去世:《傅雷家書》裡的父與子,天上再見

傅聰練琴

1954年1月17日,上海火車站站台,傅雷夫婦和小兒子傅敏一起送傅聰去參加比賽。

父親傅雷臨别時對他說:“做人第一,其次才是做藝術家,再其次做音樂家,最後才是做鋼琴家。”

火車已經駛去很久,他的親人們還站在月台上,使勁地向他揮手。

傅聰一生都沒忘記這一天,這是他和父母見的最後一面。

鋼琴家傅聰因新冠去世:《傅雷家書》裡的父與子,天上再見
鋼琴家傅聰因新冠去世:《傅雷家書》裡的父與子,天上再見

2013年10月28日,傅聰、傅敏将父母的骨灰“落葉歸根”

1955年的“肖邦國際鋼琴比賽”,21歲的傅聰得了“第三名”和“瑪祖卡”獎,這是中國音樂家首次在國際性鋼琴比賽中獲獎。

鋼琴家傅聰因新冠去世:《傅雷家書》裡的父與子,天上再見

頒獎現場

傅聰演奏的肖邦樂曲震撼了波蘭人,甚至有人問傅聰:“你為什麼不是波蘭人?”

比賽後的傅聰直接留在波蘭繼續留學深造,1958年傅聰畢業,他沒有選擇回國,而是為藝術直接去了英國。

在那個時候,他的行為被定義成“叛逃”,直到1981年才得到平反。

鋼琴家傅聰因新冠去世:《傅雷家書》裡的父與子,天上再見

紀錄片《赤子丹心——傅聰訪談》 來源:大劇院零距離

在疫情下,這位命途多舛的鋼琴家和父親到了天上重逢。

今天輕讀想和大家一起重溫這本《傅雷家書》。

鋼琴家傅聰因新冠去世:《傅雷家書》裡的父與子,天上再見
鋼琴家傅聰因新冠去世:《傅雷家書》裡的父與子,天上再見

傅雷夫婦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了兩個孩子:傅聰和傅敏。

一個成為了著名的鋼琴大師,另一個成為了英語特級教師。

在很多人看來,這無疑是教育成功的結果。是以《傅雷家書》也就成為了很多中國父母的學習指南。

鋼琴家傅聰因新冠去世:《傅雷家書》裡的父與子,天上再見

哥哥傅聰、母親朱梅馥、弟弟傅敏

《傅雷家書》收錄的傅雷夫婦從1954年開始,寄給兒子傅聰的家書,在家書中,傅雷經常和兒子探讨藝術相關的問題。

這也是作為一個父親對兒子事業的提點和幫助。

在兒子成名之前,傅雷向兒子強調在創作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理性和感性的結合。

他覺得,在彈鋼琴時苦練技巧是必須的,但是,如果想成為真正的藝術家,還需要學會在音樂裡注入最真摯的情感,因為隻有這樣,你才能打動聽衆。

而在兒子成名之後,傅雷又告誡傅聰要保證自己“藝術的尊嚴”。

什麼意思呢?

就是一位藝術家在成名之後,會很容易迷失方向,開始為了金錢而創作,舉辦一場場的演奏會。

鋼琴家傅聰因新冠去世:《傅雷家書》裡的父與子,天上再見

傅雷非常擔心這一點,這位操心的父親甚至還時不時在家書中詢問兒子的理财情況,目的就是“監視”兒子的收支情況,希望傅聰在藝術的創作上,是純粹的。

從這件事上我們能夠看出,其實傅雷一直在秉承着一種樸素的人生觀,并以此影響着自己的子女。

在做人處事方面,他也經常給兒子提供建議。

比如他時常會在家書中強調要堅持“大我”,抛棄“小我”。

也就是切勿對個人的名利和得失太過計較。

因為我們會發現,人生總是充滿了苦悶和沖突,當我們熱衷于個人名利,而又得不到名利的時候,必然會因為嫉妒和仇恨變得無比痛苦。

相反,如果我們堅持“大我”,不是隻為個人打算,而是為社會福利和人類前途而感到苦悶時,因為出發點是正義、是理想、是熱愛,反而能逼自己做出一些小小的貢獻來。

這也是治療“憤世嫉俗”的最佳良方。

鋼琴家傅聰因新冠去世:《傅雷家書》裡的父與子,天上再見

在為人處世方面,傅雷先生是這樣提醒兒子的,那就是:“既要闊氣,也要有分寸”。

他分析了人的心理:對于難得收到的禮,是看重的,常常得到的不但不看重,反而認為是應享的權利,臨了容易生了怨恨。

是以,如果要給予幫助,最好是要幫在刀刃上,幫在别人最需要的時候,千萬不要讓自己成為最終難以拒絕别人任何請求的老好人。

除了人生觀和為人處世,傅雷先生給兒子的感情方面的建議也非常有參考價值。

兒子結婚之前,他隻告訴了兒子兩個字“自愛”。

因為反複的、沒有結果的戀愛對讓人對愛情變得麻木。

鋼琴家傅聰因新冠去世:《傅雷家書》裡的父與子,天上再見

當兒子真的進入了一段婚姻,傅雷先生将自己和妻子數十年間的和諧的相處之道傳授給兒子,那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夫妻之間應相敬如賓”,因為隻有平靜、含蓄和溫和的感情才能長久。

傅雷先生還提醒兒子,不能為了藝術而疏忽妻子和家庭,在兩個人的漫長道路上,要記得時時拉妻子一把,别讓妻子掉隊。

這樣才能維持長久和諧的婚姻。

其實從傅雷先生給兒子的家書中,我們也看出了中國父母的普遍特點,那就是以孩子為生活的重心。

在《傅雷家書》中,身為父親的傅雷總是試圖為兒子安排好一切,甚至到了各種生活細節。

但傅聰本人卻曾表示過,對于這種關愛,他也像我們很多子女一樣,是感覺到有些厭煩的。

鋼琴家傅聰因新冠去世:《傅雷家書》裡的父與子,天上再見

1966年4月13日,是傅雷與傅聰最後一次通信。

在信中傅雷寫道:“每夜入睡前都有一個希望——不僅能與骨肉相聚,也能和隔絕一二十年的親友會面。我也常夢見你,你琴上的音樂在夢中非常清楚”。

沒能等到相聚。

1966年9月3日,傅雷夫婦二人因受迫害,選擇了自缢。

為了防止身體倒在地上發出聲音吵醒鄰居,他們在地上鋪上了棉絮與床單。

作為“叛逃者”傅聰無法回國處理父母的後事,直到1979年才獲得準許回國。

沒有父母往後的54年裡,他始終按照父親的對他期待活下去,直至去世。

今天淩晨,看到傅聰先生去世的新聞下面對他一片罵聲。

突然想到傅聰先生在生前就已經想好,百年後的事:“身後名利的事情,顧不上這些,無所謂”。

鋼琴家傅聰因新冠去世:《傅雷家書》裡的父與子,天上再見

— END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