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皮耶爾·勒邁特的經典之作《天上再見》,你真的讀懂了嗎?一、小說背後的曆史二、小說中的人物象征三、法國經濟低迷時期的自我迷失與救贖

作者:曆史全是你

《天上再見》始于戰争的激烈場面,卻在描繪戰後的生活場景,用一場瘋狂絕美的複仇,去嘲笑這個殘酷荒謬的世界。

本書為皮耶爾·勒邁特“天上再見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曾經榮獲法國文學界至高無上榮譽龔古爾文學獎,法國《讀書》雜志2013年度法文小說和法蘭西電視小說大獎等8項文學榮譽,被翻譯成35種文字,在全球暢銷,年銷量突破100萬冊,更有同名電影橫掃凱撒獎5項大獎,是一部真正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殘酷史詩。

皮耶爾·勒邁特的經典之作《天上再見》,你真的讀懂了嗎?一、小說背後的曆史二、小說中的人物象征三、法國經濟低迷時期的自我迷失與救贖

小說開始于一戰時期法國即将獲得勝利時刻,奧爾奈—普拉代勒中尉為了自己日後私利,在停戰之際派兩名士兵前往113高地近距離地偵察德國佬情況,阿爾貝與愛德華不幸被選中,一顆炮彈打下來将阿爾貝深埋土中,愛德華為救阿爾貝也被炸得面目全非。戰争結束士兵們從戰場上回來,國家和人民卻将他們遺忘在腦後,懦弱的軍官和逃兵卻直登青雲,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心中的正義感迫使一無所有的士兵展開了一場瘋狂的複仇計劃——“如果我們無法對抗世界的邪惡,那就各自死去,天上再見。”

皮耶爾·勒邁特是我喜歡的作家之一,《天上再見》是我繼《火光之色》之後所閱讀的作品,其間的震撼,隻有通過細細的品味後,才能得出真谛。他樸實無華的筆觸下,向我們描繪了一幅法國經曆一戰洗禮後的生活場景圖,道出了人性的險惡與黑暗,小人物在世界面前顯得微不足道的道理,引發我強烈思考。是以筆者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分析《天上再見》背後的法國社會。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一、小說背後的曆史</h1>

法國位于歐洲西部,是一個風景宜人、富有浪漫氣息而又經濟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作為協約國的主力加入戰争,是對抗德國陸軍軍隊的主要力量,依靠頑強的毅力取得了戰争的勝利。

戰争給人類帶來災難的同時,也逼迫了經濟的倒退。經曆一戰洗禮後的法國,工業和基礎設施遭受到嚴重損壞,直接導緻了法國工業的衰退。以鋼鐵産量為例,戰前法國的鋼鐵産量為468.7萬噸,戰争結束時迅速下降至180萬噸。雖極力恢複生産,産量仍僅有戰前的57%。工業的衰退也直接導緻了出口的減少,加劇了法國财政危機,農産品也陷入了困境,饑荒成為法國政府首要解決的任務。

皮耶爾·勒邁特的經典之作《天上再見》,你真的讀懂了嗎?一、小說背後的曆史二、小說中的人物象征三、法國經濟低迷時期的自我迷失與救贖

人民身處于水深火熱之中,政府有必要進行救助。大量地進口糧食,以及一戰中,法國将巨額的外彙消耗殆盡,還欠美國39.91億美元債務,欠英國30.3億美元債務。最讓法國頭疼的是,由于沙俄政府倒閉,沙俄曾經欠法國上千億法郎的債務,一夜之間全化為泡影。

1918年,法國政府财政赤字高達180億法郎,為了維護日常運轉,法國政府隻能通過發行公債和向國外借款、增加稅收等手段來彌補财政赤字帶來的危害。但這又引發了國内的社會沖突,使得法國長期處于動亂之中。

皮耶爾·勒邁特的經典之作《天上再見》,你真的讀懂了嗎?一、小說背後的曆史二、小說中的人物象征三、法國經濟低迷時期的自我迷失與救贖

《天上再見》就是取材于這樣的社會背景所産生的産物,小說中所描繪的社會大财閥佩裡顧、普拉代勒靠軍事爵位發家緻富、阿爾貝、愛德華靠投機取巧發家緻富的衆人,其實他們每個人的身上都有着,法國經曆一戰洗禮後,社會中出現的依靠戰争,經濟消退等因素崛起痕迹。

皮耶爾·勒邁特本人也曾在後記中說:“所謂的陣亡者紀念碑詐騙案本身是虛構的,是在閱讀關于陣亡者紀念碑的著名文章中得到啟發。相反,加在亨利·奧爾奈-普拉代勒這個人物身上的A錢舞弊罪,有很大一部分來自1922年爆發的‘軍人公墓挖掘醜聞’由此,一個是依據真實事件寫的,另一個則不是,情況剛好相反。”

在看《天上再見》這本書時,也不難發現它是基于這樣的曆史現實下改編而成的産物,書中所描繪的社會,便是法國經曆一戰後,所面臨的社會風貌。每個人都努力向上爬,完全不顧别人的死活,人性在這一刻撞碎了表象,留下了不可改變的曆史現實。

<h1 class="pgc-h-arrow-right">二、小說中的人物象征</h1>

小說中刻畫了5個主要人物,分别是佩裡顧、普拉代勒、阿爾貝、愛德華和瑪德萊娜,每一個人物的身上都有着不同的象征意義,幾乎囊括了法國整個一戰恢複期的社會現象。

戰争給人類帶來災難的同時,也是資本原始積累的過程。西方列強早期發動侵華戰争,也是為了滿足自身香料不足的需求;近代日本侵略中國,除了它自身的野心外,更多的是日本地處于島國,多山,不利于開展農業生産,擴大領土疆域需要;德國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原因也是本國經濟、軍事力量大大超越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的需要。由此可見,戰争的背後,其實都是資本原始積累的過程。

皮耶爾·勒邁特的經典之作《天上再見》,你真的讀懂了嗎?一、小說背後的曆史二、小說中的人物象征三、法國經濟低迷時期的自我迷失與救贖

佩裡顧是法國社會中的大财閥,他象征着法國一戰前的經濟地位。各方面都優越于其他社會階層的人,掌握着國家的經濟命脈,就連國家總統都需要對他客氣幾分,來往都是各階層的精英。普拉代勒公墓一事事發東窗,向嶽父佩裡顧求助,他直稱“部長是我的人,他還欠我一大筆人情。”後來,因購買士兵紀念碑一事失利,他才得以低下頭顱向普拉代勒求助。佩裡顧這一類人就象征着一戰前法國社會的原始積累,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高利貸帝國,經曆一戰洗禮後,國庫虧空不得不低下頭顱向其他國家求助。

皮耶爾·勒邁特的經典之作《天上再見》,你真的讀懂了嗎?一、小說背後的曆史二、小說中的人物象征三、法國經濟低迷時期的自我迷失與救贖

佩裡顧的女婿普拉代勒,他原本出生于貴族,因家道中落不得已去參軍,渴望通過軍銜重振家業。目的的不純,讓他在戰場上隻顧玩命地升官發财,絲毫不在意士兵的生命,最後靠着自己在軍中的地位,獲得佩裡顧女兒瑪德萊娜的青睐,走向人生高峰。将手中的權利玩弄于骨掌間,為了利益,雇用看不懂法文的中國勞工為犧牲在戰場上的士兵挖墓,屍體混亂不全,偷工減料現象十分嚴重,隻是盡可能多的省些錢。普拉代勒象征着社會動亂不安時期,那些手握權力的政客們不是想着怎麼去化解沖突,而是抓緊時機為自己赢得利益。

進入資本主義社會後,各國的社會階層重新洗牌,政客與資本家總是同屬于一個陣營裡,互為表裡,互相依存。雖彼此間處于不同的社會階層,但為利益而生的想法卻出奇一緻。為突出這個目的,皮耶爾·勒邁特特意讓佩裡顧和普拉代勒成為一家人,兩人在不斷地碰撞求和中,推動了法國社會的發展。

皮耶爾·勒邁特的經典之作《天上再見》,你真的讀懂了嗎?一、小說背後的曆史二、小說中的人物象征三、法國經濟低迷時期的自我迷失與救贖

皮耶爾·勒邁特最鐘愛的女性瑪德萊娜,從《天上再見》到《火光之色》她一直都是以玩世不恭的大小姐形象出現。她們在法國經濟不景氣的大背景下,得過且過,不關心世事,自我逃避,能過一天舒心日子就過一天。其實,這裡皮耶爾·勒邁特主要強調了金錢社會下,人們往往會迷失鬥志,應保持正确的金錢觀、積極向上的生活态度。

小說主角阿爾貝和愛德華象征着被壓迫的那一類人,他們身處于社會的底層,沒有金錢、權利和地位,終日過着食不果腹的生活,是被壓抑的那一代人。祖國需要時,他們挺身而出,上戰場殺敵;歸來後,卻被祖國和人民遺忘。最終的憤恨,讓他們抓起了手中的武器,利用自己敏銳的頭腦,做起了空手套白狼的無奈壯舉,向當權者發出無聲地抗議。這是最有效的做法,佩裡顧因購買大量虛假士兵紀念碑而顔面掃地,也是災難面前保全自我最好的做法。多少人曾因為戰争、經濟危機做投機取巧生意發家緻富,免受饑餓的折磨。但因其手段惡劣,帶有欺騙性,最終也難逃人民的審判。

這裡突出皮耶爾·勒邁特最終的主題,如果我們無法對抗世界的邪惡,那就各自死去,天上再見。顯示出人在世界面前無能為力的哲學原理,還有那生而為人不可逆的悲劇。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三、法國經濟低迷時期的自我迷失與救贖</h1>

法國的資本原始積累起源于16—18世紀,法國大革命為它掃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過程中的障礙,加速了它的工業化程序,到19世紀70年代法國原始積累已經到達了世界領先水準,僅次于英國。19世紀末,它從資本主義社會過渡到壟斷資本主義,形成了以高利貸而著名的帝國主義國家,國家資産被控制在“兩百家族企業”的手中。經曆一戰、二戰以及兩次世界經濟危機後,法國經濟遭受嚴重的打擊,發展十分地緩慢。《天上再見》正是基于這樣特殊的曆史時期,不歌頌法國取得一戰勝利的豐功偉績,而将目光轉移到社會的黑暗部分,将财閥、軍人、底層人物放在一個犯罪案件中進行描寫,突出法國社會在經濟低迷時期,社會的動蕩不安和人的迷失。

皮耶爾·勒邁特的經典之作《天上再見》,你真的讀懂了嗎?一、小說背後的曆史二、小說中的人物象征三、法國經濟低迷時期的自我迷失與救贖

國家的經濟命脈,決定着社會的穩定。二戰的硝煙剛熄滅,法國政府便實行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将權利從社會财閥手中收歸中央,采取原材料配給制、當機物價和工資等臨時性措施。另一方面推行國有化,将許多和國民生計有關的企業和銀行收為國有,通過國家壟斷來引導資本主義的發展。與此同時,法國政府從1947年開始實行第一個發展經濟的計劃,重點恢複基礎工業,通過美國“馬歇爾計劃”獲得巨額的貸款,彌補了國庫空虛的不足。正是這些政策和措施,使得法國經濟得到了迅速恢複和發展。

皮耶爾·勒邁特的經典之作《天上再見》,你真的讀懂了嗎?一、小說背後的曆史二、小說中的人物象征三、法國經濟低迷時期的自我迷失與救贖

皮耶爾·勒邁特選擇這樣的曆史背景而展開,其實他旨在想和讀者探讨法國在經濟低迷時期,社會各階層趁機對資本積累手段的對錯,以及該如何走的問題。小說給了我們對與錯的答案,但從字裡行間中也能體會到如何走的方向。國家的經濟命脈,不能交予少數人的手中,隻有國家有實力,人民百姓才能安居樂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