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鐘水餃,鮮肉绯紅皮賽霜,鹹甜鮮美辣又香,換大碗,來八兩!

作者:王老虎尋鮮記
鐘水餃,鮮肉绯紅皮賽霜,鹹甜鮮美辣又香,換大碗,來八兩!
鐘水餃,鮮肉绯紅皮賽霜,鹹甜鮮美辣又香,換大碗,來八兩!

先來一首以前我去成都吃完鐘水餃,仿蘇東坡先生的詞胡謅的一首《江城子•成都鐘水餃》。文曰:

“老虎聊發少年狂,赴巴山,涉蜀水,千裡迢迢,隻為美食享。龍門擺完饑肚腸,鐘水餃,去嘗嘗。

鮮肉绯紅皮賽霜,借巧手,包得忙。沸水鍋中,水餃翻滾燙,調味鹹甜辣鮮香,換大碗,來八兩!”

鐘水餃,鮮肉绯紅皮賽霜,鹹甜鮮美辣又香,換大碗,來八兩!
鐘水餃,鮮肉绯紅皮賽霜,鹹甜鮮美辣又香,換大碗,來八兩!

作為一個北方人,我是極愛吃水餃的。而且北方的節俗裡,每到節日,春節呀小年呀冬至呀,飯桌上都少不了一碗熱氣騰騰的餃子,就算是出門遠行,也有“出門餃子回家面”的說法,寓意着盼望早日回家團圓。

就連洋節日,也有人寫了一首打油詩,很是搞笑:情人節裡不吃餃,這個春天被狗咬。聖誕不端餃子碗,家不團圓沒人管。還有調侃中國節日的:端午不把餃子包,掉進江裡沒人撈。清明不把餃子下,來年被釘十字架。

玩笑歸玩笑,但說明了人們對于水餃這樣食物的熱愛呀,在北方,不管什麼節日或者周末什麼的,甚至宴席最後的主食,也總有一個理由來吃一頓餃子。

鐘水餃,鮮肉绯紅皮賽霜,鹹甜鮮美辣又香,換大碗,來八兩!
鐘水餃,鮮肉绯紅皮賽霜,鹹甜鮮美辣又香,換大碗,來八兩!
鐘水餃,鮮肉绯紅皮賽霜,鹹甜鮮美辣又香,換大碗,來八兩!

餃子在北方的吃法還是比較傳統的,陳醋和大蒜,是餃子最好的搭配。一盤熱氣騰騰的餃子從鍋裡撈出來,盛在大盤裡,夾一個,在陳醋裡圓滾的一蘸,趁着熱乎,塞進嘴中,咀嚼之間,肉香蓬勃,再來一瓣紫皮大蒜,那是味覺深處“年”的味兒。

最近幾年經常去南方,水餃就吃的少了,米和面作為主食的分别還是挺明顯的。但到了成都後,我卻喜歡上了鐘水餃的味道。這水餃不再是像北方一樣作為主食來吃,而更像是一種調劑胃口的街頭小吃,餡兒不像北方一樣摻雜了應季的蔬菜,就是純純的豬肉糜,不像北方那樣包的那麼碩大,而是小巧巧的,調味呢,也不再是簡單的鹹鮮,醋酸和蒜辣,而是有複制紅醬油的鹹甜,熟油辣椒的香辣,還有微微的麻,混合着水餃的皮滑肉嫩,從第一次吃到,就愛了,愛了。

鐘水餃,鮮肉绯紅皮賽霜,鹹甜鮮美辣又香,換大碗,來八兩!
鐘水餃,鮮肉绯紅皮賽霜,鹹甜鮮美辣又香,換大碗,來八兩!
鐘水餃,鮮肉绯紅皮賽霜,鹹甜鮮美辣又香,換大碗,來八兩!
鐘水餃,鮮肉绯紅皮賽霜,鹹甜鮮美辣又香,換大碗,來八兩!
鐘水餃,鮮肉绯紅皮賽霜,鹹甜鮮美辣又香,換大碗,來八兩!

記憶還是很清晰的,那是有一年帶隊去成都拍美食紀錄片《搜鮮記》,和朋友在人民公園喝蓋碗茶,擺龍門陣,聊得高興,不覺腹饑,在旁邊的飯攤,吃了一個蛋烘糕,一碗賴湯圓,一碗馓子油茶,但最愛的還是那碗鐘水餃。

看師傅包水餃也是一種享受,一盆被打的綿密柔稠的豬肉糜餡兒,绯紅鮮嫩的一坨,看着就誘人,師傅一隻手拿着一摞小小的薄而圓的水餃皮,一隻手拿一支五寸長的竹片兒,竹片尖兒在肉餡兒上劃過,一團肉糜被抹上,旋即落在餃子皮上,然後一合一捏,随手一抛,一個小巧玲珑的餃子就落在前面的一個淺淺的竹簸籮中,一劃一抹一合一捏,一劃一抹一合一捏,重複着,不一會兒,竹簸籮中就落滿了包好的水餃。

鐘水餃,鮮肉绯紅皮賽霜,鹹甜鮮美辣又香,換大碗,來八兩!
鐘水餃,鮮肉绯紅皮賽霜,鹹甜鮮美辣又香,換大碗,來八兩!
鐘水餃,鮮肉绯紅皮賽霜,鹹甜鮮美辣又香,換大碗,來八兩!
鐘水餃,鮮肉绯紅皮賽霜,鹹甜鮮美辣又香,換大碗,來八兩!
鐘水餃,鮮肉绯紅皮賽霜,鹹甜鮮美辣又香,換大碗,來八兩!
鐘水餃,鮮肉绯紅皮賽霜,鹹甜鮮美辣又香,換大碗,來八兩!

下水餃的是一個大嫂,一口大鐵鍋,沸滾的水,熱氣騰騰,一簸籮的水餃被倒進鍋裡,像被趕下水的一群白鴨子,在水中起起伏伏,點幾次冷水,滾幾個起伏,便嫩熟了,撈在一個個粗瓷碗中,加調料,加一勺蒜泥水兒,一勺芝麻油,淋一勺用姜蔥香料紅糖冰糖熬制的複合紅醬油,澆一勺“一炸辣二炸香三炸紅”的辣椒熟油,再撒一把翠綠的蔥花兒,一碗鐘水餃就端上桌來。

肉餡兒的绯紅從薄薄的白白的餃子皮中微微的透出來,汪在一汪豔紅的辣椒熟油中,看着就愛,夾一個,入口,皮兒是滑的,餡兒是肉香和肉嫩,紅油是香辣不燥的,紅醬油是鹹鮮微甜的,這種複合的味道實在是讨人喜。

吃了三碗,至今想起來,還是愛。拍了一組圖檔,以現在的眼光來看,當時拍的并不好,但還是喜歡。

鐘水餃,鮮肉绯紅皮賽霜,鹹甜鮮美辣又香,換大碗,來八兩!
鐘水餃,鮮肉绯紅皮賽霜,鹹甜鮮美辣又香,換大碗,來八兩!
鐘水餃,鮮肉绯紅皮賽霜,鹹甜鮮美辣又香,換大碗,來八兩!
鐘水餃,鮮肉绯紅皮賽霜,鹹甜鮮美辣又香,換大碗,來八兩!

後記:有人寫過一首關于鐘水餃的文字,覺得很是好,附錄如下:人曰: 成都鐘水餃,中華老字号,以姓命名得号,面食為業興店。光緒年間揚名,荔枝巷中飄香。東山“荊條”紅,川西菜油香,柳城蒜子實,“太和”豆油爽,香菌百草煉汁,糖椒蒜齊提香。精粉成皮薄,精肉制餡嫩。形如月牙喜人,皮薄餡飽汁厚。甜鮮微辣适口,齒頰留香味長。

鐘水餃,鮮肉绯紅皮賽霜,鹹甜鮮美辣又香,換大碗,來八兩!
鐘水餃,鮮肉绯紅皮賽霜,鹹甜鮮美辣又香,換大碗,來八兩!
鐘水餃,鮮肉绯紅皮賽霜,鹹甜鮮美辣又香,換大碗,來八兩!

堅持原創美食文章,央視《味道運河》《吃貨傳奇》美食顧問,美食紀錄片《搜鮮記》總策劃王老虎與你共同搜尋舌尖上的“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