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湘西民間故事丨“苗族酸魚”的傳說

作者:貓奴三叔
湘西民間故事丨“苗族酸魚”的傳說

如果你到苗子人家做客,苗族人就會給你炒一缽酸魚。那酸魚又酸又香,好吃的很,苗族人把它當成是待客的上等菜。

苗族人為什麼會腌酸魚我也是聽老般人講的。

很久很久以前,苗族寨子裡有一戶窮人家,屋裡就有一個婆婆,一個孫女。孫女叫拔妹,從小聰明乖巧,對婆婆很孝敬。為了還債,十二歲上頭,拔妹就給寨主去做工。做起功夫來,撥妹勤快的像一手掃把,可還是少不了遭青竹條子抽,遭棒頭眼袋敲。盡管這樣,拔妹還是忍着。因為拔妹是為了把寨主給她的殘湯剩飯晚上悄悄送給婆婆。後來,寨主知道了,拔妹是吃裡扒外,把拔妹吊在木樓排坊上打了一天一夜 。以後,白天不準拔妹出門,晚上把拔妹用牛尾鎖鎖在柴屋裡。

竹籠裡的畫眉自自在在的飛來飛去,可拔妹不能。她常常癡癡地站在樓台上,看到樓外的桐油花開了。心裡想着婆婆那瘦筋筋的手,在木床上該又枯了很多。在屋裡吃着殘湯剩飯,拔妹就挂念婆婆一年裡沒吃上一餐糯小米。

谷子熟了,大背大背的進了寨主的屋。有天,寨主也叫拔妹去田裡背。路上,拔妹看見草窩裡有一條活蹦亂跳的鯉魚。這是前頭人背魚是掉的。拔妹好歡喜,趕忙把魚藏在胸口帶回來。

夜頭,寨主又把柴屋上了鎖,拔妹偷偷兒把那條魚取出來洗幹淨,她要把她帶給婆婆。她想,白天不能出門,夜頭不能出柴屋,怎麼帶去呢?藏起來,魚腥臭,又怕貓偷老鼠吃。後來,她看見柴屋角角裡有一口舊壇子。拔妹便把壇子刷幹淨,把魚放在壇子裡,壇口用桐油葉緊緊封住。

過年時,寨主準拔妹回屋看婆婆。拔妹好歡喜,早早就把臉兒洗的白白的把頭發梳的亮亮的,悄悄把那魚從壇子裡取出來,歡天喜地回了屋。晚上婆婆吃了一點拔妹帶來的這條魚,又酸又香,覺得好吃無比。婆婆高興了。舍不得吃,把寨子裡的人都叫來,每人都嘗一點,并且要拔妹講講這魚是怎麼來的。這樣,腌制酸魚的方法就一寨傳一寨,一代傳一代的傳下來了……

湘西民間故事丨“苗族酸魚”的傳說

想起就能讓人流口水的酸魚

【酸魚的制作方法】

将鮮魚用清水洗淨,剖開去其内髒、置于酸壇裡、撒上一些辣椒面、鹽、再與生姜、大蒜、香料拌勻,過三四天後,再将壇裡的魚取出,在酸壇底放上一層小米飯。根據魚的多少,一層一層裝入酸壇内。攤一層魚、撒一層小米面或玉米面,每層都得用手壓實。裝完以後,再壓上一層拌好的小米飯,接着密封、蓋緊。這種酸壇壇口有一個盛水凹槽,下放進适當的水,與外界空氣隔絕,不使壇内的酸魚氧化變質,這種制作酸魚的方法,時間愈長,味道愈好。三四個月後,生吃,也能煮吃,色味形俱佳,苗家酸魚也成了湘西美食的一道大菜。

湘西民間故事丨“苗族酸魚”的傳說

【酸魚的炒法】

1,将辣椒/蔥切好備用。鍋内放油,七成熱放酸魚入鍋煎炸。

2,酸魚中間剖腹,兩邊都得煎好。煎炸至金黃色。

3,炒辣椒,需放少許食鹽。記住,酸魚不用放鹽。

4,辣椒炒熟後放酸魚、蔥花,拌炒一下。

5。最後起鍋、裝盤。

這酸爽,比老壇酸菜還夠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