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冰墩墩何以成为爆款?冬奥组委曾找来240个孩子“盲投”

吉祥物冰墩墩如今“一墩难求”。冰墩墩缘何能成为爆款,传递出什么样的中国故事和精神文化价值,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北京冬奥会吉祥物设计团队负责人曹雪接受了“学习强国”专访。

设计灵感最初来自冰糖葫芦

冰墩墩这么火,曹雪表示始料未及。“历经10个月设计的‘冰墩墩’如此地受到大家的喜爱,非常激动。”曹雪表示,对“数百人寒风中排队”的举动很感动。激动在于“团队做的得到大家认可了、喜爱了”,感动在于“人们在寒风中等待就是为了最后一刻手上能捧上一份温暖。”

由曹雪带领的设计团队共14人,全部是来自广州美术学院(以下简称“广美”)的视觉艺术设计学院,一半老师一半研究生。在2019年,他们曾在19天内拿出了16套方案,没有节假日,每天反复修改讨论,一共画出上万幅手稿。

冰墩墩何以成为爆款?冬奥组委曾找来240个孩子“盲投”

化蛹成蝶的蜕变,必然是格外痛苦、难熬的。团队去了二十几趟北京,光食宿、机票就垫资十九万多元。但方案始终悬而未决,还总在一遍遍修改。压力大得不少人想打退堂鼓,连工作室的空气也凝固起来。甚至有人在质疑,到底有没有希望?这样的重担凭什么会落到广美?

“希望不在别人的眼中,而是在你们各自的手上。”曹雪坦言,那一刻他回答得斩钉截铁。

功夫不负有心人。来自广美设计团队的3个方案最终入围了前十。其中,冰糖葫芦方案最打动评委,并被确定为重点修改方案。

曹雪说,冰糖葫芦是北方小吃,有很接地气的文化属性,关键是它身上的那层冰壳糖衣,跟冰雪运动关联上了。这就是“冰壳”的灵感来源。

不过,它毕竟是一个小吃,最终承载不了一个国家形象,而且国外民众对此并不熟悉。最后,熊猫成为代表中国的不二之选,也只能是它,因为大熊猫是全世界人民喜爱和认知的中国国宝动物。

冰墩墩历经了严格的查重和盲评

其实,这16个方案里面有熊猫方案,但是当时并没有入围。用熊猫作吉祥物的最大挑战就是太过于司空见惯。设计团队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要设计一个与众不同的“熊猫”。

冰墩墩何以成为爆款?冬奥组委曾找来240个孩子“盲投”

为了作有效区分,曹雪设计团队收集到市场上能收集到的成百上千个“熊猫”,全部打印出来,贴满首钢园那个工作室的墙上。那时候,进门出门,满眼都是铺天盖地的各种各样“熊猫”。

最终,冰墩墩形象得以出炉,以熊猫为内核,保留了冰糖葫芦的冰壳造型。冰糖葫芦原来也叫糖墩儿,冰墩墩因此得名。

值得一提的是,在冰墩墩基本型被确定以后,设计团队在国内和瑞士专门做了两次查重。过关了!

但这还不是最揪心的考验,盲评才是。

根据历届奥运会经验,吉祥物的主要目标消费者是9岁左右的孩子。于是,北京冬奥组委在2019年,特地请了240个孩子来投票。为了保密,并没有告诉孩子这是什么,没有任何指引和暗示。这就是盲评。

当时冰墩墩身上的冬奥会徽标志被去掉了。为了公正,同时也为了干扰视听,工作人员特意在网上下载了两个可爱的卡通形象,跟冰墩墩贴在一起,让孩子们自己选,喜欢哪个就贴上一票。

盲评那天,曹雪正在北京焦灼地等消息。因为有工作人员表示,如果这关没过的话,他们整个团队要彻底打道回广州了。

最后,230票都投给了冰墩墩。

“一墩难求”的魅力在于暖和软

小小的冰墩墩,咋就有这么大的魅力?曹雪透露了其中设计奥秘:憨态可掬、温暖人心。

冰墩墩是将大熊猫憨态可掬的形象与富有科技感的冰晶外壳相结合。乍一看是冷的,但实际上它给人一种萌萌的、可爱的、温暖的感觉。在一冷一暖、一硬一软之间,传播着爱心。

冰墩墩何以成为爆款?冬奥组委曾找来240个孩子“盲投”

“国宝大熊猫在全球范围内都受到宠爱。”曹雪说,团队在设计上特别选择了低龄化的熊猫宝宝形象。“大熊猫很可爱,熊猫宝宝更可爱。”为了观察熊猫宝宝的表情和姿态,曹雪和他的团队特意去了一趟四川卧龙。

曹雪介绍,为让冰墩墩的设计更年轻、更可爱,“我们让‘冰墩墩’是‘内八字’,这样更符合熊猫宝宝走起路的姿势。‘冰墩墩’招手的动作,身体是微微往前倾的,有点像宝宝站不稳的感觉”。

冰墩墩的“暖”与“软”背后传递的是爱。“去年,奥林匹克格言将‘更团结’更新进去,团结是以爱为基础的,这样一个小小的吉祥物,跨越了国界和语言,让所有人感受到了爱,一起向未来!”曹雪说。

一个受欢迎的吉祥物,通常要具备哪些特征?曹雪认为,必须具备三个特点:文化性、艺术性和商业性。

文化性就是本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故事。而艺术性,就是如何用艺术手段传播好文化,讲好故事。而商业性,就是用市场来检验,大卖才是硬道理。

冰墩墩最终造型出炉后,不仅受到了北京冬奥组委认可,而且得到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的大加赞赏。曹雪透露,大家当时对冰墩墩大卖已有相当的信心。

“首先与人共情,才能煽情,才能爆款。”曹雪说。

用视觉艺术讲好中国故事

其实,颁奖纪念版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还藏有一处巧思。“送给运动员的纪念版吉祥物,金色的外圈其实是中国传统的‘岁寒三友’松、竹、梅,再次体现了中国文化。”曹雪透露。

设计是一种视觉语言。

正如著名的波兰作曲家肖邦讲的一句话,“当人类无法用文字表达情感的时候,音乐诞生了”。曹雪认为,视觉艺术又何尝不是?冰墩墩就是用好的视觉语言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的一个爆款。

“吉祥物设计其实是一种角色设计。”曹雪认为,设计从来不以演绎艺术为目的,艺术只是设计中的表现手段而已。京剧、中医药、中华武术等都可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优秀文化。

“关键是我们设计师,眼界要高,身段要 低。”曹雪说。眼界最好是国际化的视野。就冬奥而言,在设计一个冬奥会吉祥物的时候,应该把所有历届奥运会的吉祥物都阅读一遍,要先读懂它。而身段要低,就是要接地气,采用让人看得懂的形式。

曹雪还提到一个细节。在2021年某一档节目中,他与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火炬“飞扬”的设计师碰在一起。大家一聊得知,三者的外观设计灵感都来源于冰糖葫芦。

小小冰糖葫芦,变成了撬起对外传播中国故事的那个支点。

“作为设计师,用视觉艺术讲好中国故事,是责任更是使命。”曹雪说,设计只有未来时,没有过去时,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道路永无止境。

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监制:王新星

审核:刘豫 黄丽娟

责编:张燕

编辑:苏尔叶

冰墩墩何以成为爆款?冬奥组委曾找来240个孩子“盲投”
冰墩墩何以成为爆款?冬奥组委曾找来240个孩子“盲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