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靠听话上位的皇帝,也只有他了,听话使他的上位之路没有走弯一步

作者:老王扒故事

邬思道历史原型是四阿哥胤禛府里的幕僚戴泽,戴泽曾经秘密书信一封,内容是极其高明的夺嫡之策,手法虽卑劣,但极其实用,四阿哥胤禛表面对戴泽的建议嗤之以鼻。

靠听话上位的皇帝,也只有他了,听话使他的上位之路没有走弯一步

谁知道四阿哥胤禛表面对戴泽的建议嗤之以鼻,暗地里,他却一直遵循着按着戴泽的规划和建议一步步登上皇位。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里,四阿哥胤禛能在众阿哥中脱颖而出,就是归功于他听了邬思道的话,仅仅做了三件事,就奠定了他成为康熙心中那个储君的人选。

一、《雍正王朝》第三集,是四爷胤禛和幕僚邬思道的第一次正式见面,初次见面,四爷胤禛就给邬思道来了一计“感动杀”,四爷胤禛携全家老小一同站在邬思道门前,等待邬思道穿衣打扮出门,想一想,这是何等的面子呀,邬思道本一个无名小吏,被四爷胤禛的阵势一下子感动到了。

靠听话上位的皇帝,也只有他了,听话使他的上位之路没有走弯一步

接下来就轮到邬思道发挥了,第一夜,邬思道就给四爷献了一计。此时,四爷胤禛刚刚在康熙老爷子那领了一个艰巨的任务,就是清缴国库欠银,要知道,这个活可不是个好活,既难干,又得罪人。不过,经过邬思道给四爷的分析,本摸不着头绪的四爷犹如醍醐灌顶,一下子茅塞顿开了。

靠听话上位的皇帝,也只有他了,听话使他的上位之路没有走弯一步

一是,不得已而借之,这类官员很多,因为此类官员的俸禄只够温饱的,忍不了一年那点清贫的俸禄,只得借国库银子过日子。

二是,不安分而借之,这类官员不多,但是不好对付,因为此类官员大都是一些有功的老臣,居功自傲,而且爱讲排场。

三是,因攀比而借之,这类官员可以说是不要脸,眼红,看见别人借了,他觉得自己不借就亏了,这类官员其实是有钱的,就是不想还,在观望。

邬思道不出陋室,就替四爷分析好了这次任务的利害关系与厉害分析,四爷胤禛听的也是如痴如醉。事后事实也却如邬先生所说。

二、《雍正王朝》第七集,四爷想捅刑部冤案这个马蜂窝,当他深夜找到邬思道时,邬思道立马制止了四爷胤禛的这个想法,并且详细给四爷胤禛分析了其中的利害关系。

靠听话上位的皇帝,也只有他了,听话使他的上位之路没有走弯一步
靠听话上位的皇帝,也只有他了,听话使他的上位之路没有走弯一步

事实正如邬思道所言,这次皇上要派别的阿哥去审理刑部冤案,就是对太子失去了信心,并且要在刑部冤案审结后,就要废太子。四阿哥胤禛这个时候如果插手刑部冤案,就会落得一个推翻太子的名号,会落得一个不惜骨肉相残来为自己留名的把柄,实属不是明智之举。

靠听话上位的皇帝,也只有他了,听话使他的上位之路没有走弯一步

三、《雍正王朝》第十八集,朝廷要求举荐大将军王,这可是一个绝对的权力肥差,谁要当上大将军王,就掌握了绝对的兵权,要知道,此时的康熙已经老态毕现,谁当大将军王,就有托孤之意了。

靠听话上位的皇帝,也只有他了,听话使他的上位之路没有走弯一步

此时,以八阿哥为首的“八爷党”摩拳擦掌,势必要拿下这个差事,四爷胤禛也想趁此机会让他的嫡系兄弟老十三胤祥掌握兵权,当四爷胤禛又一次请教邬思道时,邬思道断然拒绝了四爷的建议,他告诉四爷胤禛,一定不要举荐十三爷。

四爷胤禛显然对邬思道的建议持不同态度,直到邬思道像四爷阐明其中的利害关系后,四爷胤禛才算勉强同意。

靠听话上位的皇帝,也只有他了,听话使他的上位之路没有走弯一步

第一、因为胤禵确实熟读兵法,和十三爷胤祥两人对带兵打仗都有一套自己的理论。

第二、胤禵不是胤禛的嫡系,不会落得一个任人唯亲的名号。

第三、胤禵属于八王党的人,此时的八王爷又掌管户部,也就是说,前方打仗的军需粮草都经八王爷的手,如果不是他的人,他会故意克扣拖欠粮草,使得仗就打不赢。

因此,综合考虑,四爷绝对不能推荐自己人十三爷,反而要大气一些,为了祖宗的江山社稷,应该任人唯贤,举荐老十四胤禵出任大将军王。这样,才能平定西北,打赢这场战争。

靠听话上位的皇帝,也只有他了,听话使他的上位之路没有走弯一步

邬思道仅献三计,却各个都击中了老皇帝康熙的心底。

也就这三步路,四阿哥胤禛听从邬思道的建议,每一步都走的堂堂正正,且一步步走进了康熙的心里。于是,才有了‬在‬后来的传位诏书中,便有了康熙这样评价自己这个四儿子:

靠听话上位的皇帝,也只有他了,听话使他的上位之路没有走弯一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