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50年北韓戰争爆發的時候,北韓軍隊主力是來自,東北野戰軍林彪的精銳北韓師。這也是北韓敢于向美韓開戰的底氣之一。
北韓軍隊在1948年2月建立,當時有500多名從蘇聯回來的戰鬥骨幹。還有3000名蘇聯顧問建立的坦克,遊擊隊,步兵,炮兵和空軍學校在緊急教育訓練骨幹成員。當時,北韓軍隊的編制、裝備、訓練及戰術都是按蘇聯模式,條令是翻譯的蘇軍條令。
到1949年2月,建立起4個步兵師和5個邊境警備隊的兵力。是後來數萬四野精銳的加入,才讓北韓軍隊戰鬥力直線提升,加上有蘇聯大力的扶持,朝軍全副蘇械,是以戰鬥力提高很快。當時,延吉北韓族大量參軍,四野編有多個北韓師、北韓團、北韓營、北韓連,其中最有名的就是156師、164師、166師三個北韓師共37000餘人。
在北韓軍隊當中,第1師是最老的一個部隊,建立于1947年3月,軍官很多都是從蘇聯回來的。有1個步兵團全是四野老兵,另外2個團,也有很多四野老兵。第2師,軍官和士官很多都是四野老兵,士兵基本都是當地征兵訓練的。
第3師建立于1948年2月,這個師軍官都是蘇聯回來的,四野老兵很少。第4師是精銳師,軍官都是蘇聯和四野來的,其中有1個整團都是四野老兵。第5師,完全就是四野老兵,是當年的四野第164師集體加入。第6師,是四野第166師集體加入,這個師的很多部隊還參加過抗戰。
第7師是四野第139,140,141和第156師的北韓族士兵集中起來,以12000人組成。第10師,第11師,都是以四野骨幹編成。第15師是少數蘇聯和四野軍官,還有大量新兵組成。裝甲旅骨幹大多數都是蘇聯回來的。
在戰争開始的時候,四野精銳組成的第1師,第5師,第6師表現非常優異,一路沖向釜山。當時,北韓第1,第4,第5師是主攻釜山洛東江防線的主力部隊。整個北韓進攻部隊13個師98000人,壓着美韓聯軍26萬人,從8月一直猛攻到9月。的8月 ,美軍陣亡4599人,釜山12058人,失蹤2107人,韓軍的損失更大。
但是随着美軍在仁川登陸,北韓軍隊在釜山前線腹背受敵,成為強弩之末。現在釜山前線部隊的後勤被切斷,整個被包了餃子。在後撤當中,還在遭到20萬美韓軍的猛烈追擊。四野精銳組成的第5師該師被迫緊急撤退,卻被美軍攔腰切斷。第5師官兵是在東北經曆過多年殘酷内戰的老兵,約有3000多人以班排形式分散突圍,曆經千辛萬苦才突圍。四野第166師改編的第6師,也損失超過50%。
第7師(後改編為第12師)在仁川以後損失也非常大。後來四野精銳還有非常激烈的戰鬥,比如第6師,第12師等部隊,還參加了傷心嶺和血嶺大戰。連李奇微在回憶錄裡都有這麼一句:血染嶺戰鬥和傷心嶺戰鬥,也許是迄今為止最為殘酷、最為緊張的戰鬥。
著名的“血染嶺”駐守的北韓軍隊基本都是四野的人,曾在渡江戰役中立下大功的副班長宋達山帶領五人戰鬥小組堅持阻擊到了最後一刻,據奉命撤離的将士崔昌俊回憶,血染嶺上最後傳來的喊聲是“毛主席萬歲”!
在北韓戰場的連續血戰,戰後,5萬多戰士就隻回來1萬多人。因為,他們都是中國人,中國延邊人,在這裡有家人,有房子有土地,他們也出生在東北。本來就已經是中國人,是以戰争結束以後,傳回國内也非常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