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培仁曾經一聽到《愛情的盡頭》就斷定,它能火25年。
《愛情的盡頭》發行于1996年,專輯中《挪威的森林》迅速紅遍兩岸三地。後來伍佰一躍成為華語搖滾公認的無冕之王。
到了今天,這張專輯真的火了25年。
滾石唱片在近日特地發了微網誌長文,以此紀念這張經久不衰之作:
“從沖突衝突到沉澱,由平靜、舒緩到寬廣天空;《愛情的盡頭》讓我們看見生命的呼吸與成形、從壓抑中釋放,看見一個明亮、有希望的世界,你必須仔細聆聽整張專輯。”
01
在最初,喜歡伍佰似乎很難說出口。
略帶“土味” 的唱腔,再加上粗犷的形象,在那個對藝人外貌有一定要求的時代裡,伍佰并不是時尚的象征。
并且他的台客造型就像複制粘貼一般:萬年不變的長發,永遠自帶電風扇,夏威夷花襯衫,一副黑色墨鏡看起來冷酷又無情。
曾和伍佰一起拍過電影的小s在節目中調侃道:“伍佰老師在片場,讓人很害怕,很怕他會突然走掉或者一拳打過來。”
但是脫離開這層“冷酷” 的濾鏡,伍佰的歌聲響起,卻又是另一番感觸。
雖然曾經人們不想承認喜歡他,可歌曲的播放資料卻騙不了人。
有人說,無論是鄉鎮發廊、ktv,還是堆滿小闆凳的燒烤攤、天天清倉甩賣的兩元店,在鳳凰傳奇還沒火的年代,任何人均消費不超過30塊錢的地方,都能被伍佰承包。
可是又有誰曾想,流行浪潮變幻莫測,伍佰能夠穿越時間長河,反複翻紅到今天。就連這張《愛情的盡頭》,竟然也走過了25年。
在那個“台語再興”時代之下,伍佰反其道推出的這張國語專輯,成了不褪色的經典。
如今溫故《愛情的盡頭》,十首歌曲就像人生之書,也似乎讀懂了更多。那标志性的土味背後,其實隐藏着的是伍佰的極緻浪漫。
02
專輯中的第一首歌是《夏夜晚風》,這首歌對比伍佰一貫的風格,柔情的出乎意料。舒緩的鋼琴音伴随全曲,而伍佰粗放的聲音也在舒緩的旋律中變得柔和起來。
“一個夏夜晚風的愛,一顆寂寞的心的愛,一個還在等待的愛” 氛圍感十足,仿佛真的走進了夏日原野,晚風吹席而來,時間都已靜止,隻剩下無限的靜谧美好。
專輯同名曲《愛情的盡頭》畫風一轉,從恬靜轉向了熱烈、狂躁。“将所有景物抛在半空之間,有你的笑我無法成眠無法成眠”
滾燙的情感随着不羁的唱腔傾瀉而出。在仲夏夜給燥熱的心找出一個宣洩口。鋪墊在伍佰一句句重複的“愛情的盡頭”之後,吉他将全曲推向高潮,讓人冷靜又不失熱血。
而這種感覺也就隻能在伍佰的歌裡找到。
除此之外,接下來的《親愛的,你喝醉了》《變》《七彩燈光》都有着與之類似的演繹的方式。強烈的節奏,宣洩式的唱腔,擠壓在一起情感,在音樂中得以全然釋放。
《親愛的,你喝醉了》被滾石形容為“贲張俐落的搖滾”,“有星星在你面前飛喔,我始終陷在霧裡頭”用生動的意象诠釋了愛情的複雜,而大量的拟聲詞也将醉酒的迷離情緒淋漓展現。
《變》是一首冷門,甚至很多忠實樂迷都未曾青睐于它。肆意、甚至有些無厘頭,但卻令人歡暢。歌詞内容是大段的内心活動自述,意識來回拉扯,頗有碎碎念的意味:“究竟你從哪裡就這樣跑進我身體”;
《七彩燈光》誰人聽了都會有一種被伍佰洗腦的感覺,一連串的“啊”,灑脫到了極緻。為此有人說,這是伍佰身上的“浪人”氣質最濃郁的歌。奇妙的和聲,有一種左右都被伍佰包圍的聽感,甚至仿佛七彩燈光的缤紛畫面就在眼前展現。
《last dance》在去年翻火,成了現象級的大熱歌。當然,這其中離不開《想見你》台劇的加持,可追溯到這首歌本身,其上頭的旋律能讓90後、00後、甚至是以及不熟悉的伍佰的人們喜愛,也說明了伍佰的創作才華。
“是以暫時将你眼睛閉了起來,黑暗之中漂浮我的期待” 伍佰标志性的捂眼動作,在如今也成了一種既定的風尚。台劇為這首歌打開了支線故事,但詞曲本身卻飽含着無盡的浪漫,這也是能在多年之後仍被封為經典的原因。
遠不止《last dance》被選為ost,導演畢贛在2016年的電影《路邊野餐》裡,就用了三首伍佰的歌作為配樂,《世界第一等》《突然的自我》以及《浪人情歌》。
這張專輯最為人所知的歌曲當屬《挪威的森林》,據說當時伍佰剛剛讀完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有感而發,創作出了這首歌。“讓我将你心兒摘下,試着将它慢慢融化”,又土又浪漫。撕心裂肺的搖滾情歌,似乎人們真的可以相信 “相逢的人會再相逢”
不止于愛情,伍佰對人生、生活,都有着深度的思考。正如聽慣了你侬我侬的情情愛愛,嘗慣了憧憬未來的心靈雞湯,看慣了整齊劃一的俊男美女,突然一位“浪人”闖進眼簾,告訴你生活的真相,想來任何人都會受到沖擊吧。
《青春》借用青春這一主題,用快節奏的搖滾曲風将青年時光紀念;《随風而去》、《人生一場夢》則描繪出悠然豁達的人生觀:“誰說人生難懂,隻不過是一場夢”
《随風而去》作為整張專輯的最後一首歌,是伍佰少有的民謠風曲子。韻味悠長,仿佛看到了那個頭發肆意飄揚,大步向前走的伍佰,他讓我們學會釋懷:“讓塵封往事成為一種相逢,消失在風中”
03
曾奪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鮑勃·迪倫,在美國搖滾界和民謠界赫赫有名,而伍佰被譽為閩台地區的鮑勃·迪倫,就暗喻了其影響力。
人們形容為踏入任何一家ktv,也許都能聽到有人在嘶吼着伍佰的歌。
早就被譽為“live” 王的伍佰,他的現場也常常被人津津樂道,人們稱他是華語樂壇開演唱會唯一不用自己唱的歌手,别人都是給粉絲唱歌,伍佰的演唱會是粉絲給他唱歌,隻需給開個頭,全場幾萬人就陷入了大合唱。
如今,“土”已經成了伍佰的專屬性标志了,承認偶像是伍佰似乎還能博得一波認同感。而這份“土” 卻是對他的褒義。藝術來源于生活,土也來自于生活最本質的真相。
伍佰曾說:“不能騙别人說這個世界很好,那是很不負責任的。應該(把痛苦)全部都給他,讓它告訴你,人生是怎麼一回事。”
人們喜歡伍佰,因為在伍佰的歌聲裡能聽到自己的人生。評論區有人說,“那裡有得到與失去,有成功與挫敗,有放棄,也有釋懷,他肯定所有真實的傷感,吼着比你更悲壯的過往。”
正如同這張《愛情的盡頭》,将人們複雜的情緒,抽絲剝繭,逐層展現。或許這也是它能火上25年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