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文章主要内容是 思維導圖 基礎課,旨在幫助更多 熱愛學習的夥伴 更具體的了解思維導圖,同時也會讓 更多的夥伴從 思維導圖 認知 誤區中走出。
系列文章總綱連結為:專題總綱目錄(01)學習能力 總綱 目錄
多元度/高度思維
想要給人們一種新的思維方式,就不要刻意的教他們,而應當交給他們一種工具,通過使用工具培養新的思維方式---理查德 巴克明斯特 弗勒(美國偉大發明家)
可是 這個發明家 怎麼想到的?因為他不局限于一個次元:刻意的教,還有另一個次元:通過工具來培養,思考的次元不同,看待 和 解決問題的方式 就會不一樣,這就是 多元度思考/高度思考,也就是我們經常講的 全局思維,因為次元越多,看到想到的就越全面。
對于生命來說,掌握的次元越多,智慧越高。比如:人類掌握的三維,螞蟻掌握的二維。相對螞蟻來說,人類就是神。如何了解?螞蟻永遠隻會在平面上活動,螞蟻隻能聽到人類的聲音,卻看不到人類的身體,是以對于螞蟻來說,我們就是神。
零維 是 點,一維 是 線,二維 是 平面,三維 是 空間,四維 是 時空,這些 我們平時 都可以 看到 和 了解到的,也是最容易了解的視角,但 這隻是 次元的應用案例之一,接下來 我們通過幾個案例 更加全面的認知 多元度/高度思維。
1 減肥那點事兒
一維:為了減肥,經常不吃飯,減少正餐攝入量,短期内效果明顯,可稍有松懈就會立馬反彈,而且非常明顯,也是以 很多人減肥 減着減着就 減不下去了。這時我們 局限于 一維。
二維:認識到隻減少飯量解決不了關鍵問題,于是 加入了新的方法,運動減肥,于是減少飯量,運動減肥,可是運動時間一長,又堅持不了,最後隻能不了了之。接着 嘗試各種 減少飯量,降低食物攝入量的方式,隻吃素食、每餐嚴格限定等等,運動上使用一些 高效燃脂動作,但最後發現,不過是起起伏伏,達不到目的,因為無法堅持。這時 我們局限于二維 減少能量攝入,增加能量消耗,兩個次元(注意:方法有很多,但都是在兩個方向上進行改變和提升);縱使你想破腦殼也找不到能解決問題的方法,但這相對于一維确是莫大的進步,質的飛躍。
三維:我們不缺方法,缺的是堅持下去的機制,是以這裡提升一個次元,計劃可落地的思維模型,使用smart原則來重新規劃,比如我要 減肥這件事,我們要定義
s(specific,具體)具體目标是 6kg
m(measurable,可衡量)每天稱一次體重,隻要 每天減少0.2kg即可
a(attainable,可達成)通過一定的訓練量,平均 每天減少0.2kg,還是可以做到的,合理
r(relevant,相關性)想想減不下來會怎樣?寫在自己床頭,每天早上都能看見。人逃避痛苦是優于追求快樂的。
t(time-bound,截止日期),設定截止日期,比如就1個月時間
也許你認為 制定了這樣的計劃 就完了,并不是,我們使用 smart原則 隻是提供了 規劃(有明确的計劃) 模型 和執行(知道該如何做、如何衡量每日計劃是否達标)模型,有沒有覺得 缺點什麼???沒錯,就是監管,堅持做好一件事情 這個機制的核心需要5個過程(該理念源自pmi,感興趣的夥伴可自行查閱):啟動 ,規劃,執行,監管,收尾,啟動籌備工作和儀式感,表明決心要開始幹一件事兒了;收尾 強調有結果,之後慶祝,規劃就是計劃,執行就是做,就剩下 監管了。那麼 如何監管呢?這裡舉個簡單的例子,就是獎懲機制,比如跟朋友打賭,每天完成目标0.2kg,完成 給你100元,完不成你給他100元。(注意:不要以一個月為期限再論獎懲 ,因為 我們一般不會為延遲滿足感而努力)多添加了 一個次元,堅持的機制,效果就會比 一維和 二維的認知 都好,也就更容易減肥成功。
最後總結下三維認知中使用的思維模型:這裡使用了3個思維模型,核心是堅持的機制(啟動 ,規劃,執行,監管,收尾),smart計劃模型,最簡單的監管模型,即獎懲機制(這裡對思維模型了解不多的夥伴不用着急,教程到這裡 目的是讓大家了解次元,後面對思維模型這塊會有相關專題)。
2 溝通那點事兒
一維:溝通中 直來直去隻關注自己,易得罪人,人際關系惡化;以為 我就這樣,事實上 隻不過是 僅懂得 一維溝通。
二維:溝通中 關注 和 考慮 他人感受,不僅僅局限于自身的感受,這個時候,你的溝通就更新了,這個稱之謂 二維溝通。
三維:溝通中 關注 溝通政策,我對你什麼态度取決于你是誰。在溝通前,我有我自己的人生規劃,我知道 該和誰的關系走得近,該和誰的關系走得遠,這時你的溝通會呈現 兩種形式,對于希望走的近的人,你會更在意 他們的感受,對于不希望走的近的人,皆是點到為止,甚至有些人會覺得 自己被忽略了,但對你來講這并不重要。雖然不是所有人都認可你,但你活的 會比多數人精彩。
3 了解認知層次的故事(截取自 從夢想到财富專欄)
假設你是一個「某品牌運動鞋」的線下門店代理商,門店開在上海的鬧市區有好幾年了,你雇傭了幾個夥計在經營着自己的小店面,你每周來店裡一次了解經營情況,一直以來都比較穩定。最近,你發現生意越來越差,銷售額一直在下滑,而且你還發現,某幾款鞋子的「進貨價」竟然比淘寶上的「零售價」還要高,很多客人來店裡試了一圈鞋子,結果都跑去網上下單了。
夥計們的士氣也開始變的低落,客人進來了,都不太願意主動去搭理,你剛要發火,一名員工卻突然提出了辭職...
你非常苦惱,這個地段的房租開始變得越來越貴;庫存也因為滞銷越積越多;甚至本來熱鬧的地段,現在逛街的人都開始變少了...
店鋪已經開始虧損,而你投入了大量的裝修成本和庫存,現在關門損失極大,你焦頭爛額...
請在這裡停頓30秒,想象自己就是這個代理商,請問在這個時候,你會怎麼辦?...
接下來我們使用了解認知層次模型,從以下幾個層次(由下到上)來進行 分析,每個層級的解決方案:
3.1 一維 怨婦
此時我們所處的了解層次是環境,典型思考模式為:都是你們的錯!
什麼是環境?就是除你自己之外的一切都算是環境:你身邊的人;你的上司、同僚;你的公司;你的競争對手;市場環境;天氣;大衆輿論......等等諸如此類。處在這個了解層次的人,當問題發生的時候,他首先會把問題歸結成「因為環境的不好」而産生的問題。比如:
總之,發生了現在的這個困局,不是我的問題,是别人的問題,是公司的問題,是市場的問題,是政府的問題,是運氣的問題,都是我命不好,生在了這樣的一個時代,遇到了這樣一群人…. 而他尋找解決辦法的路徑,也會從改變環境的角度去思考。比如:
不知道你身邊有沒有接觸過這種人,隻要一與他們接觸,就會感受到這「滿滿的負能量」,感覺這人世間的不幸都被他們碰巧遇上了,命運多舛的不行,分分鐘生活就無法繼續了...我們通常稱這種行為叫做「抱怨」,但你是不是也曾勸說過這些人不要抱怨?她們似乎好像也知道抱怨不好?但為什麼他們還是在不斷抱怨呢?
那就是因為他們的了解層次處在了最低的「環境層」,他們對世界的了解被死死的困在了這個層次,并不是他們想抱怨,而是在他眼裡,除了看到環境之外,再也無法看到其他的了。是以,他們能想到的最好辦法,也就隻能是換個更好的環境了。
3.2 二維 行動派
此時我們所處的了解層次是行動,典型思考模式為:我還不夠努力!
我們往上走一層,來到第二個層次「行為」想要解決問題,那你就得開始行動啊!你不能改變環境,你能改變的隻有你自己!你為什麼還沒有成功?就是因為你還不夠努力!你不改變,環境如何改變?你不行動,環境如何改善?是不是聽着很雞湯?有點像成功學?
處在這個了解層次的人,在外人看來是一位非常樂觀,充滿正能量的人,他們從不對環境妥協,他們相信上天不負有心人,隻要我持續努力,事情一定會有轉機!他們是人們眼中的「行動派」、「實幹家」,是新時代的斜杠青年…
處在這個了解層次的人,當問題發生的時候,他首先會把問題歸結成「因為我的努力還不夠」而産生的問題。比如:
總之,發生了問題,先從自身找原因,看看是不是因為自己偷懶了?是不是努力程度還不夠?是不是要加大工作量?如果你處在「行動」這個層次上,「環境」的問題就變得不是那麼重要了,因為一切都是自己的原因,因為自己還不夠努力!要解決問題,你就會從「行為」這個層面去尋找解決辦法,看看還有什麼事情是可以去做,去改變的?比如:
回到最初的線下門店的案例,如果是這種認知的人 遇到了這個困境,他會怎麼辦呢?
但是,我們不禁要問,是不是努力了,所有問題就都能被解決了呢?越努力的人,獲得的成就也就會越大?
200年前,人們的平均工作時間是16個小時;5000年前,人們也是每天日出而作,日落才息…他們也許比你更加勤奮,可産生的價值卻不足現代社會的萬分之一,這是為什麼?努力,的确是成功的一個必要條件,但遠遠不是充分條件。為什麼那麼多人不喜歡雞湯?反對成功學?就是因為它們隻告訴了你要努力,卻沒有給你方法,它們隻是幫助你脫離了最低的「環境」層,來到了第二低的「行為」層!以為給你打一針雞血,你就開始奮鬥了,就一定能成功了!
問題的解決,時代的進步,并不是隻靠「努力」就能完成的,一定有更重要的因素在背後推動,我們需要進入下一個了解層次...
3.3 三維 戰術家
此時我們所處的了解層次是能力,典型思考模式為:方法總比問題多!
農業時代的人,比你更努力,但生産力不足現在的萬分之一,這是為什麼?因為現在的人更勤奮嗎?當然不是,是因為他們沒有經曆過工業革命、資訊革命,他們不會使用機器,也不會使用網際網路來提高工作效率、協作效率。那麼 機器和網際網路是什麼?看似是工具,本質是擴充了你的能力。5000年前,你想要告訴一個人一件事情,你得策馬奔騰三天三夜,而現在通過網際網路不需要1秒鐘,網際網路擴充了你的溝通能力。
什麼是能力?就是你能用更簡單、更高效的方式解決同樣的問題,有選擇便是有能力。了解層次處在「能力」層次的人,當問題發生的時候,首先會把問題歸結成是「因為我的能力不足」而産生的。是以,他們也會在「能力」這個層次裡去尋找更好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比如:
這類人有非常強大的學習能力和應用能力,能把學習到的知識,轉化為可操作的方法,進而改善效率,解決問題。他們明白,任何問題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一定有人曾經遇到過,并且已經有更好的解決辦法了,隻是我還不知道;我不應該在黑暗中獨自前行,去重新發明輪子,我應該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學習更成熟的經驗和方法,然後再來解決這個問題。如果你能走到這個層次,既有「行為層」的勤奮努力,又有「能力層」的方法套路,一般就能成為公司裡的中高層了。普通的問題已經難不倒你了,你總能找到辦法來解決它們。當然,這裡說的每提高一個層次,并不是說就不要下一個層次了,比如有了方法就不需要努力了,而是在原來的基礎上,上升了一個思考層次。不然就會變成空中樓閣,紙上談兵。這一點很重要,切記!
「能力」這個了解層次,是我們「意識」能想到的最高層次了。再往上走,就要進入到我們的「潛意識」區域,内容會變得比較模糊,之前你可能很少接觸到這些層面,是以可能會比較難了解。
那什麼問題,是你有「能力」也解決不了的呢?就是你選擇錯了問題!你在着手解決問題之前,你得先清楚,你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比如開始的案例,導緻現狀的原因看上去有很多,哪個才是最重要的問題?
是團隊管理的問題?營銷方式的問題?還是商業模式的問題?
是應該打折清庫存減少損失,準備關門?還是戰略轉型,堅持到底?
每一個選擇,都意味着人生的不同走向,一旦選擇錯了問題,你那優秀的「能力」和「行動力」隻會讓你越走越遠。那如何提高做選擇題的能力呢?我們就需要進入到下一個層次...
3.4 四維 戰略家
此時我們所處的了解層次是bvr(信念/價值觀/規條),典型思考模式為:什麼才是更重要的?
如果說「能力層」是做解答題的能力,「bvr層」就是做選擇題的能力,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更重要,什麼可以忽略不管?什麼是bvr?
b(believe):信念,你相信什麼是對的?
v(value):價值觀,你認為a和b哪個更重要?
r(rule):規條,做人做事的原則。
是以,「能力」層是讓你把事情做對,而「bvr」層則是幫你選擇做對的事情。處在「bvr層」的人,當問題發生的時候,首先會先思考「哪個是最重要的問題?」、「除了我看到的這些問題,還有什麼更重要的問題是我沒有看到的?」
回到開頭的案例,本層級的人才可能會這樣思考,門店的出現業績下滑,可能有以下多方面的因素對其造成影響:
成本:房租越來越貴;庫存積壓;已投入的裝修成本;進貨成本高于淘寶售價;
團隊:員工士氣低落,一個人提出辭職;
市場:門店人流越來越少,客戶們現在習慣在網上購物,網上購物更便宜;
營銷:目前營銷的方式比較單一,就是門店等客戶。
管道:目前隻有線下門店這單一管道。
沒有看到的問題可能是什麼?
網際網路時代的交易結構已經發生變化:淘寶之是以能那麼便宜,因為短路掉了中間環節,工廠直接到消費者,不需要再經過總代、省代、區代...價值傳遞效率大大提升,是以價格才能如此便宜。
線下門店也有獨特的優勢:我們的産品摸得到,能試穿,使用者的體驗感非常好,可信度高;
那其中到底哪個是最關鍵的問題呢?經過一番思考,你畫出了如下關系圖:
原來,一切的罪魁禍首,是因為網際網路的連接配接效率變高,導緻交易結構發生了變化,淘寶店家「短路」掉了中間總代、省代、區代等環節,直接面對消費者,是以價格才能那麼低。由此導緻了後面的一連串反應...,好在我還有一個殺手锏,實體店的「體驗感」你無法獲得!是以,你制定了2條核心戰略:
短路經濟:既然淘寶店家能短路中間環節,我實體店為什麼不可以?盡一切可能短路掉中間環節,把售價降下來!
體驗經濟:提高線下門店體驗感,讓使用者來了就不想走,讓使用者在逛的時候,體驗到樂趣與快感,而不僅僅是來這裡購物!
隻要這2個問題得以解決,其他問題都會迎刃而解。(現實生活中已有成功案例,這裡篇幅有限就不再贅述具體方法,大家可以上網自己查找)這就是了解層次在「bvr」的人給出的一種解決方案。而處在「能力」層的人很可能就會胡子眉毛一把抓,遇到問題解決問題,像攤大餅一樣,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看似有無窮的方法來應對,但問題卻也變得越來越多,永遠也解決不完。
那麼bvr層有什麼缺陷呢?細心的同學看到這裡,可能會心生疑問,能做出這樣的選擇,是因為幾個選項都有客觀的價值标準,可有時候2個選擇看似都是對,或者帶有比較大的主觀性,怎麼辦?
比如你還是那個經銷商,你是否會考慮這樣一個問題:「我一定要當老闆嗎?還是回去打工?以我的能力至少也能百萬年薪,還沒有風險,何必那麼辛苦?」你的答案會是什麼呢?要解決這個主觀選擇的問題,就需要再往上走一個層次。
3.5 五維 覺醒者
此時我們所處的了解層次是身份,典型思考模式為:因為我是xxx,是以我會xxx
了解層次的「身份」這是一個很高的層次,一般人很少能清楚的回答以下這個問題:“你是誰?你想成為一個怎麼樣的人?”為什麼身份層次那麼高,因為不同的身份層次,就意味着擁有着不同的bvr,它決定了你當下的每次選擇,決定了你未來的人生方向。
你把自己定義成不同的身份,案例中那個問題的選擇就會完全不同。
比如你想成為一名運動鞋設計師,你可能就會選擇去打工,而把門店關掉;
而如果你想成為一位新品牌的創始人,你可能就會選擇去找代工廠,直接生産自己品牌的鞋子,短路掉所有中間環節,全管道銷售;
你之是以有時候會不知道該如何選擇,除了對某些概念不清楚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你不知道自己想成為怎麼樣的一個人。如果你不知道你想成為誰,你就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你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你就無法做出選擇,你無法做出選擇,你就什麼也得不到。通常身份定義清楚了,答案也就出來了。當你想清楚自己的「身份」定位後,就應該圍繞它配套相應的bvr,再建構你的能力圈,并做出相應的計劃與行動,你就會成為這一層次 也就是一流的人才!
你能開創出一番自己的事業,設計出令人尖叫的産品,成為上市公司的領軍人物。而在他們之上,還存在一類人,他們在人類曆史的長河中都屈指可數,他們創造着奇迹,他們改變着世界,他們引領着時代,他們可以為了理想,放棄自己的生命…
讓我們再往上走一層,來觀摩一下最頂級的人才是怎麼樣的...
3.6 六維 領袖/偉人
此時我們所處的了解層次是精神/使命(在圖中不容易表示,非要表達的話,這類人就是 三角形的頂點),典型思考模式為:人活着就是為了改變世界!
精神是什麼意思?就是你與世界的關系。也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人生使命」,你來到這個世界是為了什麼?你能為别人,為社會,為整個人類帶來什麼?這個世界會因為你而有什麼不同?
在這個層次,所有的思考,都圍繞着2個字「利他」,我如何選擇能夠讓更多的人獲益?如何才能夠推動時代的進步?如果能達成這些,我願意用我的所有來交換,包括我的生命...
當然,這裡還是要重申一下,了解層次的逐級上升,不能脫離低層次而單獨存在高層次,不然就是空中樓閣,變得不切實際,這裡的「精神」就會變成一種「情懷」了。「精神」層次一定要有「身份」層次的支撐,換句話說,如果你在身份層次,想不清楚自己要成為誰,可以試着來到「精神」層次,想想你能為這個世界做些什麼?可以不用那麼大,哪怕隻是在某一方面,能幫助到為數不多的人,那一方面是什麼?也許,這個就能成為你的人生使命,然後再去思考,什麼樣的身份能夠更好的幫你完成這個使命?你就能想清楚身份層次的問題了。
一旦踏入「精神」這個層次,我已經不知道能用什麼語言來描述這類偉大的人物,唯有崇拜與敬仰,他們的名字就如同人類上空的繁星點點,照耀着人類的前行。請允許我借用其中的一位時代領袖「喬布斯」在1997年釋出的一則蘋果廣告語來送給他們:
希望未來的某一天,你也有機會成為改變世界的人,登上這片神聖的星空,引領着我們前進。回到最初的那個案例,如果是一個已經處在「精神」層次的人,遇到這樣的情況會如何思考呢?我也不知道,就把這個問題留給這個時代的偉人吧…
3.7 總結
當你處在低層次的時候,你的思維會被限制住,無法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就像處在「環境」層的人,經常抱怨而不自知,完全看不到上方還有「行為層」可以幫助自己改變現狀;更看不到「能力層」裡還有其他辦法可以解決眼下的問題……最可悲的人生,莫過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還以為自己全都知道...
4 了解 高度思維
讀完前面3個故事,我們可以了解到,多元度/高度 思考,每提升一個次元,便是質的飛躍,原來看似無法解決的問題在新的次元中 又可能輕而易舉被解決掉,就像我們進入迷宮後很難走出,眼前是這樣的
但是 當我們飛起來,提升了高度,就會發現 走出迷宮并不困難,因為看到的是這樣的
高度不同,看到的世界都不一樣。不是嗎?多元度的思考方式,決定了思維的高度,決定了資源整合的高度,在你還在忙忙碌碌,在一個次元 思考沒有效果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如何讓自己提升多元度思考的能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