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訊(通訊員 秦亞龍 記者 張 靜)南京中山植物園90周年華誕之際,建立立的江蘇鄉土珍稀樹木園開園,盆景園和薔薇園經過幾個月的提升改造,以嶄新的面貌重新開園。同時我們也在植物博覽園(南園)舉辦了食蟲植物展、多肉植物展、南京中山植物園曆史與當代園景圖檔展、南京中山植物園與美好生活科普展等多個科普活動,布置大量精品造型菊花、組合花卉小景,大面積盛開的向日葵和格桑花,讓遊客在花海欣賞金秋美景,走進奇妙的植物世界。
盆景園提升改造重新開放
南京中山植物園盆景園始建于1994年,占地面積約4000平方米,位于植物園中心區域、中山像旁竹林路。園中盆景大部分秉承海派盆景藝術風格,明快流暢、師法自然,具有金屬絲綁紮、造型快的特點。1997年,為慶祝香港回歸祖國,香港永隆銀行伍宜孫老先生贈送給該園一批精美的盆景作品。該園一直對這批贈送的盆景進行悉心養護管理。
2019年,園區對盆景園進行了提升改造,以“錦繡盆景,如畫金陵”為設計理念,采用中國古典園林南京派的技法,對于盆景的陳列與擺放,也獨具匠心。以白牆為布,盆景為花紋,編織出一幅幅優美的盆景畫卷。将南京特色融入植物園,既可對地方文脈起到傳承作用,也能引起遊客的共鳴。
薔薇園300餘種月季遍地芳菲
薔薇園始建于1982年,占地5310平方米,2019年5月起,薔薇園進行景觀提升改造,種植了薔薇科、木蘭科、豆科等觀賞植物100餘種,打造成集薔薇科研究、栽培、觀賞于一體的專類園,并于國慶開園。
景觀提升後的薔薇園,利用歐式景亭、水池、廊架構成的軸線,結合遠處明孝陵、紫金山的借景,布局更加合理,景觀層次更加豐富。月季種植區位于薔薇園的中央,結合改造收集、展示大花月季、豐花月季、灌木月季、藤本月季、樹狀月季、地被月季、微型月季、薔薇、玫瑰等300餘種,中間有風格迥異的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等國家的月季品種區,東西兩側将不同類型的月季組合種植,另外,将珍貴的“恩钿女士”月季和藍紫色系月季、薔薇、玫瑰種植在同一塊區域,以友善公衆更直覺地對比三者差別。每年的3到11月,各種花卉次第開放,争妍鬥豔,月季、薔薇、玫瑰姹紫嫣紅,可謂滿園錦繡,遍地芳菲,惹人流連。
建立江蘇鄉土珍稀樹木園開園
江蘇鄉土珍稀樹木園占地面積約55000平方米,規劃收集、儲存、展示江蘇本土珍稀樹木150餘種,包括銀縷梅、南京椴、秤錘樹等珍稀植物,園區由東向西,通過兩處石拱門依次劃分為鄉土觀賞樹種展示區、鄉土經濟林果樹木展示區和鄉土生态樹種展示區。該園通過江蘇鄉土珍稀樹木向公衆講述江蘇人民發現、保護和利用植物的故事。
該園于2019年5月動工改造,目前已引種栽培了10種70株珍稀鄉土樹種,分别為馬尾松、紅毒茴、大葉冬青、藍果樹、木荷、金錢松、天目木蘭、浙江楠、秤錘樹、銀縷梅,其中後5種為國家級保護植物。後續将繼續引種和培育,将該園打造成江蘇珍稀鄉土樹種最全面的專類園區。
近距離了解食蟲植物展
食蟲植物,是指能夠誘捕昆蟲或其他小動物,并能夠分泌消化液将其消化以補充自身養分的植物。食蟲植物的大部分獵物為昆蟲和節肢動物,有些種類甚至可以捕獲一些蛙類、小蜥蜴、小鳥等小動物,是以也稱為食肉植物。
食蟲植物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大多生長于缺少營養的土地中。惡劣的生長環境迫使它們進化出了特殊的本領,可以通過捕食昆蟲等小型動物來為自己補充營養。目前全世界發現并确定的食蟲植物有600種以上,其中比較常見的種類有豬籠草、捕蠅草、瓶子草、茅膏菜、捕蟲堇等。
為了讓大家近距離接觸和了解這類奇特的植物,同時也為了響應2019年全國科普活動日的宣傳,該園于9月16日起,常年在植物博覽園(南京中山植物園南園)熱帶植物宮一樓大廳舉辦食蟲植物展,共展出5大類、177種食蟲植物,現場通過假山、噴霧,搭配鳳梨、海棠等植物形成精緻美妙的食蟲植物景觀。
多種特色多肉組合盆景耀人眼目
多肉植物展于10月1日至春節期間在南園多肉多漿溫室開展,集中展示100餘種珍貴的多肉多漿植物,并通過巧妙的組合打造出多種特色多肉組合盆景。
此次多肉植物展,不僅有色彩豐富的多種景天科多肉,還有一些重量級珍稀多肉植物:如世界一級瀕危植物、年齡超百歲、花開勝牡丹的龜甲牡丹;形似燈籠的世界一級瀕危植物花籠,一年開4-5次花,星星點點甚是熱鬧;獨特的小氣候環境下生長壽命可達1000年的瀕危植物百歲蘭;還有花紋像印章的番杏科的生石花、玉錐花,黃色、白色的花燦然綻放,耀人眼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