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軍東征
在中世紀,歐洲國家爆發的規模最大的戰争是“十字軍東征”,幾乎涉及了所有的西歐國家。這場戰争是以失敗告終,但是對于歐洲曆史演進來說,卻是一場巨大的勝利。經過了東征,殘破的歐洲才開始一瘸一拐的跨向近代文明的大門。
今天我們來走進歐洲那神秘的中世紀,來聊一聊那段神秘的曆史。
十字軍東征發生在1096-1291年,這個時候正是資本主義萌芽出現的前夜。
1095年,教皇烏爾班二世在法國展開了克勒芒宗教大會。大會上,教皇發表了長篇演講,号召西歐基督教徒參與收複“聖地”的反伊斯蘭的十字軍。
在教皇的号令之下,社會各階層都争先恐後的加入到了這場戰争之中。教會已不滿足對西歐的統治,打算向伊斯蘭或者更遠的地方去傳播耶稣的思想。封建領主也意欲到東方去開疆拓土。商人群體早已不滿意阿拉伯商人是商路的壟斷,意欲到東方去尋找那遍地的黃金。
但這場征途中,各路人馬都是心懷鬼胎,始終沒有形成統一強有力的上司,甚至内部還發生了火并與血拼。雖然遠征達九次之久,但結果毫無疑問會以失敗告終。
已去世的天主教皇約翰-保羅二世
在歐洲,天主教皇才是最大的封建主,他們掌握了歐洲三分一的土地和人口。與東方相反,歐洲的王權不僅不像東方國家那樣強大,反而是十分弱小的。歐洲的子民都有兩重身份,即是國王的子民,也是教皇的子民,但教皇子民這層身份永遠是第一位的。
歐洲西部或者說地中海區域,他們與東方的農耕文明是不一樣的,他們的土地支離破碎,注定農耕文明不會興盛,隻有興盛的海洋文明。王權興盛不起來,必然會有教權予以替代。基督教或者說天主教産生于耶路撒冷。到了7世紀,伊斯蘭教教興起,默罕默德及其後人建立的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帝國崛起,統一了整個西亞北非,耶路撒冷也就被伊斯蘭勢力占據,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的沖突就開始了。另外,阿拉伯帝國還占據了西班牙半島,西西裡島,不斷進攻歐洲各國。兩個世界的沖突開始激化了。
十字軍東征雖然以失敗告終,但是它對西亞和歐洲的影響卻是巨大的。
卡諾莎之辱
長年累月的戰争,尤其是失敗的戰争,人民逐漸對天主教皇失去的信心,封建王權則伺機登上曆史舞台。“卡洛莎之辱”就是王權與教權相争的具體展現。經過幾百年的較量,到了十三、十四世紀,在法國封建王權率先建立民族國家之後,歐洲民族國家紛紛建立起來。
十字軍東征雖然整體上是失敗的,但在局部地區也會有勝利的果實,比如說意大利,他就是這次戰争唯一的獲利者。長期的戰争最終使得意大利北部城市取代了拜占庭在商業上的壟斷地位,成為了東西方貿易的中轉站。此後的意大利迅速走向了繁榮,資本主義經濟開始興起。但商業的繁榮也造成了意大利封建王權的脆弱以及對天主教皇勢力的保留。
新航路的開辟
如果說這場戰争有最後的赢家,那麼這個赢家就是世界。正是這場戰争促使了歐洲封建民族政權确立,歐洲民族國家确立才能最大程度地打擊天主教皇,才能滋生後期的文藝複雜、宗教改革甚至啟蒙運動。也是封建王權的确立,伊比利亞半島上的兩個封建王權才能支援新航路的開辟。意大利資本主義萌芽的茁壯成長以及最後滋生的資本主義,這些都極大地促動了歐洲從中世紀向近代社會過渡。
成吉思汗
下次有時間我們可以聊一聊成吉思汗及其子孫的西征。
我是鄉野青年,業餘的曆史愛好者,每天和大家聊點曆史,聊聊我們的野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