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網·新智駕(公衆号AI-Drive)按:中原標準時間10月20日,地平線宣布完成由Intel Capital領投的近億美金A+輪融資。
對地平線來說,這是公司創辦以來引入的第一個正式的戰略投資者,而對Intel來說,前者也是它在Mobileye之外投資的另一家針對自動駕駛領域提供軟硬體一體解決方案的公司(全球也僅有少數幾家)。
本文是在這次投資公布後,雷鋒網·新智駕對餘凱的專訪。地平線創辦兩年,快速成長到300多人。我們試圖在這篇文章中描述地平線為什麼是一家看似業務多元,重資産投入晶片研發,同時看起來又長袖善舞,與傳統産業鍊緊密合作,實作技術的規模化部署、産生可觀的營收回報的公司。
10月19日晚大約7點,餘凱走進了Palo Alto一家不起眼的日餐館,Palo Alto所在的矽谷可以說是餘凱的福地。2006年,餘凱結束了在德國西門子神經計算部門的工作來到NEC Lab。那時的NEC Lab相當于是神經網絡研究的大學營。
餘凱加入的時間,深度學習還沒有重新火起來,支援向量機(support
vector machine)才是當時的主流。除了支援向量機領域,NEC
Lab同樣有一批做神經網絡的大牛。是以,這裡有很強的深度神經網絡的積累。Yann Lecun曾經有一段時間也是NEC
Lab機器學習部門的負責人。2002 - 2014年一直在NEC Lab工作的Vladimir
Vapnik在支援向量機領域的地位與今天的Geoffrey Hinton之于深度學習不相伯仲。
正是在這段時期,餘凱結識了不少日後人生中重要的師友,比如他和吳恩達、徐偉時不時就在這家日餐館吃飯。随後幾年,随着GPU并行計算的發展,深度學習在研究和應用領域有了很大的突破。充分嘗到了GPU的甜頭,這最早讓他意識到計算硬體架構的改變能給軟體帶來如此大的提升。
2012年餘凱離開矽谷加入百度以後,在百度開始建立大規模的GPU叢集。2014年,百度更是已經上馬利用FPGA加速在語音識别和廣告系統中的深度神經網絡模型。他在百度發起了深度學習研究院IDL,并帶領這個體系中孵化出中國第一支自動駕駛團隊。
2015年6月,餘凱創辦地平線。算法和圍繞算法建構的深度神經網絡處理器IP成為公司經營的拳頭産品。自打十幾年前,在南京大學就讀研二的餘凱收到德國慕尼黑大學計算機系人工智能方向的全獎錄取通知時,這些工作都指向了他今天創辦公司、帶領團隊追逐的方向。
離采訪開始前一天,餘凱的航班飛抵舊金山準備參加次日Intel
Capital對15家技術公司進行戰略投資的CEO會議。這距離餘凱飛來舊金山與Intel的業務部門開啟合作洽談差不多剛好一年時間。無論是Intel還是地平線,可能都沒有預料到合作、投資會推進如此迅速。
2016年,餘凱與Intel業務部門見面洽談的結果是地平線将會基于Intel的FPGA産品搭建一個ADAS原型。因為地平線在創辦之初就确立了要研發針對算法高度優化的處理器架構IP。到2015年年底,架構IP有了初步方案,又經過2016年大半年的驗證,到當年下半年剛好接近實施階段。
于是,地平線的團隊依據第一代自主研發的高斯架構的設計在Arria
10的開發闆上實作了單個攝像頭車道線、車輛、行人和可行駛區域的識别。到了今年CES,這款原型在Intel的展區展示,Intel的全球副總裁Dan
McNamara看過原型之後主動跟餘凱提議“可以看看投資一下你們”。随後,這個投資的決定在Intel内部的幾位高層中很快達成共識。Intel詫異地平線能在1個多月的時間把原型搭出來,而前者決策的速度也超出了餘凱的預期。畢竟這個時間點上,Intel正在進行Mobileye這個大型收購案最後的談判。
CES結束之後,Intel請地平線在底特律的道路上利用實際路況展示ADAS的效果。Intel也請了不少美國本土的車企到場,其中一家車企在看過ADAS的demo之後跟地平線簽訂了合作,有可能會量産基于這個原型技術的ADAS。
“上面的這家美國車企,就是之前地平線本身還沒有觸達的關系,Intel幫着他們建立了這種合作。”餘凱說。獲得Intel Capital的投資後,Intel的一位高管也會加入公司的董事會,這位高管剛好就是上面提到的Dan McNamara。
“同時,Intel提供了一種開放的關系。”餘凱補充說,這也是地平線樂于接受Intel Capital投資的原因。“不會幹涉我們。我們可以在方案上用Intel的CPU,用NVIDIA的GPU,當然也可以用我們自己的晶片。”
在2016年完成第一代高斯架構的設計之後,地平線的晶片在不久前剛剛流片成功,後面會逐漸進入量産階段。Intel旗下完整的CPU、FPGA、5G通信技術以及晶圓廠的制造技術,有很大機會能夠催化地平線的量産和部署工作。
餘凱不止在一次采訪裡提到,“要采用更輕的模式”。他常常舉的一個例子是,全球最大的處理器IP提供商arm,不生産一顆晶片,卻把arm處理器賣到了95%以上的移動裝置裡。
2015年,地平線初創的時候,選擇了幾個規模顯著的行業,比如智能家居、玩具、安防、汽車等等,希望跟這幾個領域的标杆企業合作,提供能将産品智能化的嵌入式的解決方案。這個時候,地平線還沒有成型的處理器架構和晶片,就采用量産的arm處理器來搭建方案。随後,地平線設計的架構在GPU、FPGA上也實作了。
從創辦當年開始,地平線陸續與美的量産智能化的空調,與科沃斯合作的掃地機器人;2016年,向博世授權了一份ADAS相關的軟體;2017年,與一家保險公司以及商業車隊合作,目前已經量産了後裝ADAS産品,這款地平線品牌的ADAS将在下一個CES上公開展示。
将大規模能起量的場景和這些場景裡普遍的需求抽象出來,餘凱說,“我們對不同場景的需求做了一個收斂,設計了一個算法架構,由此做了一個晶片”。于是,地平線的第一款晶片盤古,會是一款比較通用的計算機視覺處理器。自動駕駛和攝像頭是它瞄準的兩塊最大的需求。
地平線強調要為不同場景做交鑰匙的解決方案,同時也強調将不同場景的需求抽象化,形成平台化的技術。這可能也是地平線過去兩年外部看起來業務很多元,同時又能讓内部團隊聚焦,業務能夠規模上量的原因。
地平線将自動駕駛作為一塊主營業務,既做晶片,也做解決方案,還要涉足後裝産品,這很容易讓人将它與Mobileye比較。
餘凱解釋說,地平線的技術會更适應中國的道路。而與Mobileye緊密合作的車企中,沃爾沃、寶馬、奧迪、日産等的一些關鍵車型主要都在歐美銷售,這意味着Mobileye的技術會更适應歐美的路況,比如高速公路駕駛。
對應地,在一些具體功能點上,Mobileye的車尾檢測做得很好,但車輛的側面檢測效果就并沒有那麼理想,這是因為歐美的高速路況大家很少變道。地平線在國内與一些保有自主車輛的公司,今年有50輛車載華東地區和重慶路測。而路測得到的資料,讓他們看到了車輛側面檢測、行人檢測這些中國特有的問題,并做了針對性的算法優化。
即使在北京,餘凱平日也很少開車,“中國人很少有機會上高速,都堵在城裡”,他笑說。
歐美主流的高速路況與國内大部分人被困在城市路況裡,差别很大。高速路況下的自動駕駛技術主要需求是安全,其次是好的體驗,而城市路況裡,主要需求是體驗,次要需求是安全,因為低速行駛情況下一般不會發生嚴重的事故。舉個例子,“堵車的狀況下,如果有一個車距報警一直不停響起來,使用者會去做的是把它關掉。但如果堵車,前車停住了呢,使用者這個時候很可能會拿出手機來看吧,前車啟動後他就需要一個起步的提醒。”餘凱希望在後續跟Tier
1能推動量産類似的L2的功能。
恰好在Intel - 地平線合作之前一年,2016年的CES還有另一家公司與Intel基于FPGA開發了類似的ADAS功能,但同樣的功能,地平線将功耗從前者的幾十瓦降低到了幾瓦。這個結果在底特律讓美國車企和同行都感到驚訝。将軟硬體的設計緊密結合是地平線運轉的一個基本點,高效的算法要配合專門為算法設計的晶片架構,由此做到高效率和低能耗。
根據地平線自動駕駛平台的規劃,雨果1.0是面向L2的技術,預計會與車企和Tier
1在2019年左右量産,雨果2.0是面向限定場景下L4的技術,而雨果3.0則是完全面向L4的技術。你會發現這裡面沒有L3的規劃,一方面是由于眼下主流Tier
1本身就在發力L3技術的內建與量産,另一方面是L3針對的高速路況在國内并不是最迫切的需求。餘凱說,地平線最想解決的問題,還是城市交通。本質上,使用者并不關心這是一個L2還是L3的技術,隻要它能夠滿足使用者解決大部分時間内最主要的問題(比如擁堵狀态下的開車體驗)。
除了基于自主架構的自動駕駛平台雨果,今年4月份地平線和Intel推出了基于FPGA的視訊結構化解決方案,随後還會推出工業級的智能攝像頭。去年,在中國一共賣出了2800萬台汽車和1億個攝像頭,這也是地平線目力所及兩個最大的市場。
今天的地平線團隊有300多人,總部位于北京,在上海、南京和深圳都有研發中心。平台技術研發占了100多人,包括算法研究和晶片設計兩部分,其餘大部分則是應用軟硬體開發工程團隊。
2016年,地平線拿到了千萬級收入,來自自動駕駛方向的收入占了大部分,餘凱也提到跟家電廠商合作的空調賣得非常好,并且有更多家電廠商找過來。
2015年公司剛剛成立的時候,博世就找到了地平線希望就ADAS展開合作。随後去年地平線也将開發的ADAS軟體授權給博世。餘凱說,目前跟Tier
1廠商的合作,會有聯合開發、量産部署和營運維護幾種不同階段的方式。地平線跟博世不僅在合作開發ADAS,也在合作開發更高等級的自動駕駛技術。2016年,地平線又與德國和日本的Tier
1、主機廠建立了合作關系,2017 CES幫助他們拓展到了美國車企。
今年的CES上,餘凱認真地笑稱:“今年要做到億級的收入。”
本文作者:吳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