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知道誰寫的曆史003——鄭吉

繼續做夢。

今天請到的嘉賓,依然是秦漢時期天下第一謀士,張良先生。

張良:電視機前的觀衆朋友,大家晚~上~好。

我問,當年,漢武帝為什麼要派張骞出使西域?

他說,初衷是想聯合西域衆多小國共同抗擊匈奴,尤其是大月氏,他們跟匈奴幹過一架,輸了,大月氏老大的腦袋都被單于拿來做成酒杯了,算是不共戴天之仇,當時漢武帝覺得這是個機會,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抓緊派人去大月氏搞聯盟,就派了張骞當使臣。

我問,張骞當時在宮中是什麼職位?

他說,侍從官,可以了解為生活秘書。

我問,當時西漢朝内對西域了解多少?

他說,基本是實體絕緣,知之甚少,多是一些傳聞。

我說,是以張骞算是幫西漢開了天眼。

他說,把他了解為偵察兵比較貼切。

我問,張骞跟哥倫布,哪個更有意義?

他說,都有意義,應該這麼說,沒有外來先進文明,本地種族也許永遠也發展不出新技術新文明。若非說有點差别,那就是西域是兩方争奪,哥倫布是探索未知世界。

我問,當時的西域,衆多國家,是獨立的,還是掌握在誰手裡?例如那個傳說中的樓蘭。

他說,類似我們中原諸侯國的模式,他們雖然各自為國,但是是奴隸制國家,隸屬于匈奴控制。

我問,匈奴為什麼那麼難打?

他說,你看地圖就行了,我們主要是農耕,以中原地帶為主,他們是遊牧,東到大興安嶺,西到哈薩克斯坦,都是天然大草原,我們各自都有賴以生存的據點,他們也攻不下來,我們也攻不上去,主要是太遠了,你知道西安離烏魯木齊有多遠嗎?差不多2500公裡,即便是今天,你開車要多久?要兩三天吧?何況我們那時期行軍全靠步行呢?這麼長的戰線,根本補給不了,長線作戰很脆弱,希特勒若不是在蘇聯拉那麼長的戰線,也輸不了。

我說,是以,我們與匈奴一直都是偶有冒犯又互不幹涉。

他說,差不多是這麼個狀态,打得厲害了就和親,當時中原地帶很小,你看雁門關在今天的什麼位置就行了,在山西忻州。

我問,整體上,他們怕我們,還是我們怕他們?

他說,我們怕他們多一些,他們是馬背上的民族,背着牛肉幹能吃老久,就是具有遠端作戰的能力,而我們不行,這就是為什麼秦始皇要下令修長城的緣故,若是他們怕我們,該修長城的就是他們了。

我說,實際上,他們占了我們的土地,也待不住。

他說,當皇帝跟開公司是一樣的,擴張是人之天性,是以我們也想拿下匈奴,匈奴也想拿下我們,我們不考慮草原對我們有沒有用,他們也不考慮中原對他們有沒有用,反正就是想吃掉對方,進而擴張控制權,你看今天的大企業,哪個說不擴張了?都在沒命地擴張。

我問,為什麼今天的國家,普遍不擴張了?

他說,依然在擴張,隻是擴張的方式變了,例如英國輸出的是英語以及本土文化,美國輸出的是美元,日本輸出的是技術與品牌,南韓輸出的是娛樂文化,就是疆域面積已經不是最重要的競争點了,你看日本品牌,在全球建廠,在全球銷售,這就是他們的擴張,為什麼我們在努力地做一帶一路,也是文化輸出、貿易輸出,等于無形中擴大了疆域以及文化在全球的影響力。

我問,張骞出使西域花了多久?

他說,十多年,這哥們其實挺倒黴的,剛出家門,就被匈奴活捉了,活捉了以後就想馴化他,給他娶上媳婦之類的,他也佯裝安心在那邊過日子了,就這麼過了十年,他不忘初心,逃跑了,繼續西行,他想去找大月氏國,說服他們聯合大漢王朝共同抗擊匈奴,費了老勁,終于找到了,結果大月氏說,過去是過去,現在是現在,過去我們的确跟匈奴有仇,但是今天我們井水不犯河水,各自為安,沒仇了,你回去吧,于是這哥們又在西域各國間轉悠了一圈,倒也說服了幾個國家親漢,回程時,又被匈奴抓去了,又軟禁了一年多,才回到長安。

我說,那真是歪打正着。

他說,真正打開西域局面的人,叫鄭吉。

我說,很少聽說這個名字。

他說,曆史記錄很少,出生地不詳,墓地不詳,他是會稽人。

我說,會稽山那裡。

他說,不是,是吳縣,就是今天的蘇州,當時會稽的省會在吳縣。

我問,鄭吉是貴族嗎?

他說,這個還真不是,他就是許三多系列,從列兵開始,一步一步,最終當上了省長,專業術語叫西域第一任都護,可以了解為第一任建設兵團總司令。

我說,張骞比他名氣大多了。

他說,是的,但是真正打開西域局面的,就是鄭吉,跟匈奴打了這麼多年仗,當時的上司層也明白了,因為我們距離匈奴太遠,即便把他們打跑了,也是治标不治本,因為戰線太長,我們無法推進,這就如同我們的南海線一般,為什麼越南、菲律賓總是搞事?因為在過去距離太遠,超出了我們的巡邏半徑,除非怎麼着?我們在那填海造島,建機場,設補給站,那麼我們的巡邏半徑接着就大了,三沙市就是這麼設立的,同樣道理,我們怎麼才能跟匈奴打持久戰?就是必須要采取屯田政策,不是我們運糧草過去,而是我們直接過去開荒,過去種田,設立農業基地,可以脫離中原的補貼了。

我說,由此,絲綢之路開始了。

他說,過去其實一直也有貿易,但是僅限于鄰國之間,大跨度的貿易沒有,因為沿途小國太小,他們格局也小,他們覺得收關稅哪有直接搶劫來得快?鄭吉就起了一個協調作用,設立标準,設立護航,打通了航道。

我說,說明,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

他說,是的,從鄭吉起,已經2000多年曆史了。

我問,為什麼史書對鄭吉描述這麼少?

他說,他常年在西域,就如同今天駐非洲大使一般,國内媒體接觸的少,自然描述的就少,這個很正常,張骞除了名啥也沒得到,而他孬好不說當了第一任總司令,也可以說是省長,我還是之前的那個觀點,一個人有沒有真本事,就看他在當時有沒有被重用,能被重用就肯定有不平凡的一面。

我問,他是怎麼一步一步從士兵到将軍的?

他說,整個人,運氣也很好,他遇到了恩師外交家、軍事家常惠,從小兵一路提拔,幾乎都是常惠推薦的,後來呢?原本是副局長,結果局長被雙規了,就這麼扶正了,後來老單于死了,匈奴内部有沖突,匈奴骨幹之一直接帶着部隊投靠了他,不管是主動勸降的還是被動納降的,都算大功勞,不戰而勝,這人是有真本事的,否則常惠不會這麼看重他。

我問,作為一個目睹了中華文明近兩千多年變遷的老人,你是如何看待曆史推演的?

他說,曆史不是簡單的唐宋元明清朝代更疊,而是要從地理角度去推演,從中原到草原再到西域再到雪原再到海洋,是五大版塊的關聯,漢武帝最大功勞之一,就是打通了河西走廊,到鄭吉後來建立西域都護府,至此,西域正式成為中國的領土。

我問,西域30多個國家裡,為什麼樓蘭最有名?

他說,兩個原因吧,一是與口述人有關,把西域人種、風俗描述的有神秘色彩,例如你們現在的湘西旅遊口号,神秘湘西,這玩意有啥神秘的?都是人編的,樓蘭是衆多小國裡最小的一個,隻有萬多人口,類似一個村子那麼大,當時最大的國家叫烏孫國,大約有六十萬人。二是近現代各類作品裡,老是喜歡寫什麼樓蘭姑娘,另外各類探險的喜歡去找什麼樓蘭古城遺址。

我說,主要是名字好聽。

他說,當時名字都是翻譯過來的,都很好聽,龜茲,康居,大宛,于阗……

我問,你縱觀了這麼多年,你覺得戰争有沒有進步?

他說,有進步,未來,幾乎所有戰争都是斬首行動,就是老百姓該上班上班,該旅遊旅遊,戰争與老百姓無關了,這就如同自動駕駛一樣,可以使普通人更安全。

我問,去蘇州,能否找到鄭吉的蛛絲馬迹?

他說,現在有鄭吉痕迹的地方,應該隻有新疆的輪台縣,有個他的雕塑,博物館也有相關的文字記錄,别的地方,幾乎找不到了。

我問,西漢有沒有比較有才華的文官?

他說,有,劉歆。

我問,他貌似也改了不少史書,是不是把百家争鳴給改得更符合當權者的胃口?

他說,經常有人向往先秦時期的諸子百家,認為那時風氣開明,百家争鳴,其實呢?先秦時期有百國,平均起來差不多也是一對一,絕對不存在一國有百家,若是有這種國家存在?也早滅亡了。換句話說,要大一統就必須“思想”高度統一,這就是為什麼反複提到核心價值觀,若是核心價值觀都不同,那不四分五裂嗎?

我說,有空給我講講劉歆的故事吧。(校正:問這句話時,劉歆你是怎麼讀的?)

他說,好。

我問,歆這個字讀什麼?

他說, xīn。

我說,謝謝。

他說,不用客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