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如此,廉頗依然不與秦軍決戰,堅定地等待時機與變化,堅信持久戰可以拖垮秦軍。丹水東岸的壁壘對秦軍來講,猶如銅牆鐵壁,秦軍将士焦躁萬分,卻又束手無策。
秦昭襄王問應侯、相國範雎該如何破局,範雎向秦昭襄王獻反間計,派人攜帶千金到趙國散布謠言:“秦之所惡,獨畏馬服子趙括将耳,廉頗易與,且降矣。” 趙孝成王聞之,将信将疑,派人催戰,廉頗仍行“堅壁”之謀,不肯出戰。
兩軍相持,拼的是兩國的實力,如果趙軍糧草不濟,士兵的戰鬥力下降,壁壘就會被秦軍攻破,到時軍隊的有生力量絕難全身而退,甚至會被秦軍如羔羊般宰割,趙孝成王深憂于此。是以,胸膛裡流着趙武靈王的血、血性銳氣的趙孝成王決定換将,啟用年輕精銳将領,趁着糧草供應還有保障之時放手一搏,與秦軍大決戰。
當時趙國的将領中,李牧還很年輕,尚未出頭。趙括是馬服君趙奢之子,自幼學習兵法,瘀與之戰中趙括随父出征,多獻計謀,表現出衆。于是,趙孝成王拜趙括為上将,賜以黃金彩帛,增調20萬精兵,持節去代替廉頗。蔺相如聞訊,勸谏道:“大王僅憑虛名而任用趙括,就好像用膠粘死調弦柱再去彈瑟那樣不知變通。趙括隻會讀他父親遺留的兵書罷了,并不懂得靈活應變。”趙孝成王不聽。按照《史記》的記載,趙括精通兵法,但不知變通,隻會紙上談兵,而且驕傲自大,一旦拜将,立即東向而朝,威臨軍吏,使将士無敢仰視,還将趙孝成王所賜金帛藏于家中,日日尋思購買合适的田宅。
擴充閱讀:太行山裡的鼠穴古道——趙奢一戰成名
在趙括所率領的大軍要起程時,其母上書趙孝成王,言:“趙括不可以為将。”趙孝成王主意已決,并向其母允諾:如若趙括不稱職,不受株連。
七月份當月,趙括率領二十萬援軍到達長平,接替廉頗為主将。趙括到任後根據實際情況更換部隊将領,改變軍中制度,又一改廉頗的作戰方針,指令軍隊渡河向秦軍發起進攻。[1]
相傳趙括過壺口關進入上黨腹地,往故關急行軍途中紮營于山麓,有八位将領對其主動出擊的作戰方針以死抗谏,自刎于山下。後來,那座山就被稱為八谏山,流經該山的陶清河也改稱八谏水。今天,在八谏山的西麓、八谏水的東岸還有個八義村。
秦昭襄王得知趙括代替廉頗為主将後,為出奇制勝、徹底擊敗趙國,暗中調派武安君白起為上将軍,改王龁為尉官副将,令軍中有敢走漏換帥消息者斬。 [2]
當趙軍走出壁壘、大舉進攻的時候,白起認為決勝的時機已經成熟。
經過事先周密的勘察和謀劃,白起決定利用以今長平村為中心的丹水兩岸南北六十餘裡、東西二十餘裡的有利地形布下口袋陣,誘敵深入。在光狼城東面、丹河以西,有一條與丹河幾乎平行的野川河,野川河與丹河之間是一道巨大的黃土梁,為兩河的分水嶺。白起就利用這道黃土梁加強秦西壁的防禦縱深,紮緊口袋陣。
[1]《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趙括既代廉頗,悉更限制,易置軍吏。
[2]《史記·白起王翦列傳》:趙王既怒廉頗軍多失亡,軍數敗,又反堅壁不敢戰,而又聞秦反間之言,因使趙括代廉頗将以擊秦。秦聞馬服子将,乃陰使武安君白起為上将軍。而王龁為尉裨将,令軍中有敢洩武安君将者斬。
趙括指令主力部隊離開韓王山大學營進攻秦軍時,白起派出兩支“奇兵”部隊逼近趙軍主力,佯裝戰敗潰退。趙括不知秦軍的統帥已換成白起,指令趙軍主力乘勝追擊,一直追到秦軍的營壘(秦西壁壘),但秦軍營壘非常堅固,趙軍主力無法攻破。
白起成功地将趙括及趙軍主力吸引到丹河以西後,指令一支兩萬五千人的“奇兵”部隊由今端氏鎮向東北溯固縣河(端氏河、秦川水)河谷至秋峪嶺(固縣河源頭,沁水縣、長子縣、高平市界山,位于今沁水縣柿莊鎮大端村秋峪自然村),直插仙公山(秋峪嶺山峰之一,位于今長子縣南陳鎮,海拔 1390米)到其北面,然後折東南行,繞到丹朱嶺、長平關北面,沿趙軍百裡石長城北側一線,往故關、馬鞍壑方向包抄,截斷趙軍大後方的糧道和援兵。
白起又命一支五千人的騎兵部隊強行突破已經放松戒備的泫氏、金門鎮戰略要點,向東北直插小東倉河河谷一線,取故關,與包抄百裡石長城後路的“奇兵”部隊會合,将趙軍分割成韓王山、大糧山兩部分,使小東倉河以北的以韓王山為指揮中心的趙軍主力部隊失去了大糧山的糧草和辎重補給,使小東倉河以南的大糧山趙軍失去了與主将的聯系。至此,白起完成了對趙軍的包圍與分割。 [3]
[3]《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秦将白起聞之,縱奇兵,詳敗走,而絕其糧道,分斷其軍為二,士卒離心。
“奇兵”,就是秦軍的混成旅。今天,在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還能看到這種由6000多兵馬俑組成的軍陣。軍陣的前面有三排弩兵,為前鋒,負責遠端攻擊;軍陣的後面也有三排弩兵,為後衛,防止敵人從背後襲擊;軍陣的左右兩翼各有兩列士兵,一列朝前,一列朝外,防止敵人從側面襲擊;中間是主力部隊,由 38 路縱隊組成,步兵、戰車交錯排列。該陣守則堅若磐石、固若金湯,攻則萬刃齊發、無堅不摧。
秦軍的騎兵比趙軍的騎兵更勝一籌,他們的馬鞍兩頭微翹,已有現代馬鞍的雛形,利于馳騁,配備的兵器也不是近距離搏鬥的長矛或刀劍,而是遠端強力射殺的弩,是以能完成分割趙軍的任務。
趙軍的戰鬥力在山東六國中無出其右,自趙武靈王“胡服騎射”軍事改革之後,趙國建立起以騎兵為主、步戰為輔的強大軍隊,吞滅中山國,又相繼打敗林胡、樓煩,并在林胡、樓煩之地建立了雁門郡和雲中郡 [4]。此後,趙國收編了大量的中山、林胡、樓煩騎兵。趙國不僅有精銳的騎兵,而且在内蒙古大草原上建有優良的戰馬基地。是以,有理由相信秦、趙賭國運的此長平大決戰中,白起派出的包圍、分割趙軍的“奇兵”和騎兵,遠遠不止兩萬五千人和五千人,後續部隊一定是源源不斷,并經過激烈而殘酷的搏殺,最終異常艱難地将趙軍合圍與分割。
[4]雁門郡約相當于今山西忻州市河曲、五寨、神池、甯武縣以北,恒山以西,内蒙古烏蘭察布市黃旗海、岱海以南地。雲中郡 約相當于今内蒙古標頭市土默特右旗以東,烏蘭察布市卓資縣以西,内蒙古大青山以南、黃河以南,長城以北地。
這時白起派出“輕兵”部隊向趙軍主力發動多次攻擊,趙軍主力交戰不利。趙軍主力此時前方受挫、後路被斷、糧道被絕,戰争形勢急劇惡化。
趙括發現中計,主力部隊已經被秦軍完全包圍,被迫下令停止進攻,将大軍退回到丹河以東、小東倉河以北、百裡石長城以南的韓王山大學營三角地帶,緊急就地建造壁壘,頑強固守,等待大糧山的援軍,并準備擇機突圍。
此時,白起并不急于發起圍剿總攻,而是圍而不打,隻出動“輕兵”部隊反複攻擊被圍困的趙軍主力,折磨趙軍主力的意志。
“輕兵”為秦軍的特殊軍種,即輕便戰車,仍由四匹馬拉動,但戰車輕便窄小,戰士配備戈、矛等近距離搏殺兵器,快速靈活,可與騎兵協調作戰。
長平,那場“血流漂橹”的戰争(4)兩軍相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