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鄉土作家為農民寫戲30餘年:好作品要深入百姓生活

鄉土作家為農民寫戲30餘年:好作品要深入百姓生活

伏案寫作的孫春金。 張月 攝

中新網長治5月28日電 題:鄉土作家為農民寫戲30餘年:好作品要深入百姓生活

作者 楊靜 張月

“好的作品就是要深入農村、深入百姓,要寫鄉親們愛看的戲。”28日,山西省長治市長子縣人民劇團60歲的鄉土作家孫春金為記者展示了自己32年來創作的戲劇作品。

“望故鄉,目蒼涼。容顔依舊憔悴,心滴血,人彷徨。”“論鄉愁、鄉結。歎聲哀,多思量!”在長子縣,老百姓們對這些通俗易懂、貼近生活的劇目情有獨鐘,而賦予它們獨特魅力的就是為農民寫戲的鄉土作家孫春金。32年來,孫春金創作現代劇目、電視鼓書及地域文化作品50餘部。

孫春金生于農村、長于農村,農民生活的苦樂與村民們口口相傳的民間傳說、曆史故事都是他創作的靈感與素材。25歲,經恩師推薦,孫春金從老家來到長子縣人民劇團工作,多年來,在創作劇本的同時,他還兼任演員、導演、音樂編創等多個職位。

鄉土作家為農民寫戲30餘年:好作品要深入百姓生活

孫春金的部分作品。 張月 攝

在孫春金的筆下,鄉鄰鄉親成為個性鮮明的主角,農民酸甜苦辣的生活被一一呈現,甚至許多傳統的曆史劇目與神話故事也被賦予了新的意義。古裝劇《西燕悲歌》講述西燕古都主人公慕容永的一生;抗戰題材電影文學《上黨銀号·一塊錢》展現一家人講信用的品德;現代戲《南夢北圓》展示“非典”時期的人生世态……

“作品《我娘這輩子》以主人公關消氣的大兒子為第一人稱,導遊式闡述關消氣孝順兩公三婆的感人事迹,主人公一家就住在長子縣南城鎮,是我身邊的人物,我曾多次去采訪收集素材。”孫春金說。為了讓更多群衆走近劇目,感受傳統文化的藝術魅力,過去幾十年,他跟着劇團奔走于各鄉鎮、村子義務演出。“我是人民群衆的學生,和父老鄉親們在一起才能創作出更好的作品。”

90年代初,受多種因素影響,劇團發展遇到瓶頸,和孫春金一起從事戲劇創作的人大多停筆轉業,另謀出路,他卻從未有過離開劇團的想法。

“困境隻是暫時的。”孫春金找創新、找突破,打破原有創作模式,将戲劇與長子鼓書、銅樂器等當地特色文化進行結合創新。2007年起,由其改編的電視鼓書、銅樂器古裝劇《一錘定音》《碧血忠魂》等作品相繼演出。如今,這些劇目已是當地家喻戶曉、人人傳唱的經典曲目。

鄉土作家為農民寫戲30餘年:好作品要深入百姓生活

孫春金獲得的榮譽。 張月 攝

孫春金現已成為長子縣戲曲事業的傳承者,2018年他參與聯合編創的大型曆史劇《飛關正宮》一經演出便廣受好評,長子縣人民劇團現已初步形成自編、自導、自演的産業鍊。劇團一年演出350多場,其中,義務送戲下鄉100餘場。

為老百姓寫戲是孫春金堅守的原則,創作30餘年,也有人花錢邀請他寫一些娛樂性的鼓書小段,被孫春金一口回絕。他說,有責任感的作家應該為老百姓傳播真善美。

“優秀的作品應雅俗共賞。”孫春金坦言,戲劇創作傳承較困難。他認為,優秀的劇本作家需要一定的天賦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蘊,這樣的人才很難發掘。孫春金寄語青年作家潛心創作。

“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檢驗一部作品是否成功全在于老百姓,老百姓喜歡,口口相傳、傳唱下去的就是好作品。”目前,孫春金正在以一個老榮民為藍本構思創作一部劇,接下來還會改編一個傳統劇目,“希望能出新品、出精品,創新發展,傳承傳統文化。”(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