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Redis 分布式鎖的正确實作方式( Java 版 )

可靠性

首先,為了確定分布式鎖可用,我們至少要確定鎖的實作同時滿足以下四個條件:

互斥性。在任意時刻,隻有一個用戶端能持有鎖。

不會發生死鎖。即使有一個用戶端在持有鎖的期間崩潰而沒有主動解鎖,也能保證後續其他用戶端能加鎖。

具有容錯性。隻要大部分的Redis節點正常運作,用戶端就可以加鎖和解鎖。

解鈴還須系鈴人。加鎖和解鎖必須是同一個用戶端,用戶端自己不能把别人加的鎖給解了。

代碼實作

元件依賴

首先我們要通過Maven引入Jedis開源元件,在pom.xml檔案加入下面的代碼:

加鎖代碼

正确姿勢

Talk is cheap, show me the code。先展示代碼,再解釋為什麼這樣實作:

可以看到,我們加鎖就一行代碼:jedis.set(String key, String value, String nxxx, String expx, int time),這個set()方法一共有五個形參:

第一個為key,我們使用key來當鎖,因為key是唯一的。

第二個為value,我們傳的是requestId,很多童鞋可能不明白,有key作為鎖不就夠了嗎,為什麼還要用到value?原因就是我們在上面講到可靠性時,分布式鎖要滿足第四個條件解鈴還須系鈴人,通過給value指派為requestId,我們就知道這把鎖是哪個請求加的了,在解鎖的時候就可以有依據。requestId可以使用UUID.randomUUID().toString()方法生成。

第三個為nxxx,這個參數我們填的是NX,意思是SET IF NOT EXIST,即當key不存在時,我們進行set操作;若key已經存在,則不做任何操作;

第四個為expx,這個參數我們傳的是PX,意思是我們要給這個key加一個過期的設定,具體時間由第五個參數決定。

第五個為time,與第四個參數相呼應,代表key的過期時間。

總的來說,執行上面的set()方法就隻會導緻兩種結果:1. 目前沒有鎖(key不存在),那麼就進行加鎖操作,并對鎖設定個有效期,同時value表示加鎖的用戶端。2. 已有鎖存在,不做任何操作。

心細的童鞋就會發現了,我們的加鎖代碼滿足我們可靠性裡描述的三個條件。首先,set()加入了NX參數,可以保證如果已有key存在,則函數不會調用成功,也就是隻有一個用戶端能持有鎖,滿足互斥性。其次,由于我們對鎖設定了過期時間,即使鎖的持有者後續發生崩潰而沒有解鎖,鎖也會因為到了過期時間而自動解鎖(即key被删除),不會發生死鎖。最後,因為我們将value指派為requestId,代表加鎖的用戶端請求辨別,那麼在用戶端在解鎖的時候就可以進行校驗是否是同一個用戶端。由于我們隻考慮Redis單機部署的場景,是以容錯性我們暫不考慮。

錯誤示例1

比較常見的錯誤示例就是使用jedis.setnx()和jedis.expire()組合實作加鎖,代碼如下:

setnx()方法作用就是SET IF NOT EXIST,expire()方法就是給鎖加一個過期時間。乍一看好像和前面的set()方法結果一樣,然而由于這是兩條Redis指令,不具有原子性,如果程式在執行完setnx()之後突然崩潰,導緻鎖沒有設定過期時間。那麼将會發生死鎖。網上之是以有人這樣實作,是因為低版本的jedis并不支援多參數的set()方法。

錯誤示例2

這一種錯誤示例就比較難以發現問題,而且實作也比較複雜。實作思路:使用jedis.setnx()指令實作加鎖,其中key是鎖,value是鎖的過期時間。執行過程:1. 通過setnx()方法嘗試加鎖,如果目前鎖不存在,傳回加鎖成功。2. 如果鎖已經存在則擷取鎖的過期時間,和目前時間比較,如果鎖已經過期,則設定新的過期時間,傳回加鎖成功。代碼如下:

那麼這段代碼問題在哪裡?1. 由于是用戶端自己生成過期時間,是以需要強制要求分布式下每個用戶端的時間必須同步。 2. 當鎖過期的時候,如果多個用戶端同時執行jedis.getSet()方法,那麼雖然最終隻有一個用戶端可以加鎖,但是這個用戶端的鎖的過期時間可能被其他用戶端覆寫。3. 鎖不具備擁有者辨別,即任何用戶端都可以解鎖。

解鎖代碼

還是先展示代碼,再帶大家慢慢解釋為什麼這樣實作:

可以看到,我們解鎖隻需要兩行代碼就搞定了!第一行代碼,我們寫了一個簡單的Lua腳本代碼,上一次見到這個程式設計語言還是在《黑客與畫家》裡,沒想到這次居然用上了。第二行代碼,我們将Lua代碼傳到jedis.eval()方法裡,并使參數KEYS[1]指派為lockKey,ARGV[1]指派為requestId。eval()方法是将Lua代碼交給Redis服務端執行。

那麼這段Lua代碼的功能是什麼呢?其實很簡單,首先擷取鎖對應的value值,檢查是否與requestId相等,如果相等則删除鎖(解鎖)。

那麼為什麼要使用Lua語言來實作呢?因為要確定上述操作是原子性的。關于非原子性會帶來什麼問題,可以閱讀【解鎖代碼-錯誤示例2】 。

那為什麼執行eval()方法可以確定原子性,源于Redis的特性,下面是官網對eval指令的部分解釋:

簡單來說,就是在eval指令執行Lua代碼的時候,Lua代碼将被當成一個指令去執行,并且直到eval指令執行完成,Redis才會執行其他指令。

最常見的解鎖代碼就是直接使用jedis.del()方法删除鎖,這種不先判斷鎖的擁有者而直接解鎖的方式,會導緻任何用戶端都可以随時進行解鎖,即使這把鎖不是它的。

這種解鎖代碼乍一看也是沒問題,甚至我之前也差點這樣實作,與正确姿勢差不多,唯一差別的是分成兩條指令去執行,代碼如下:

如代碼注釋,問題在于如果調用jedis.del()方法的時候,這把鎖已經不屬于目前用戶端的時候會解除他人加的鎖。那麼是否真的有這種場景?答案是肯定的,比如用戶端A加鎖,一段時間之後用戶端A解鎖,在執行jedis.del()之前,鎖突然過期了,此時用戶端B嘗試加鎖成功,然後用戶端A再執行del()方法,則将用戶端B的鎖給解除了。

總結

本文主要介紹了如何使用Java代碼正确實作Redis分布式鎖,對于加鎖和解鎖也分别給出了兩個比較經典的錯誤示例。其實想要通過Redis實作分布式鎖并不難,隻要保證能滿足可靠性裡的四個條件。

分布鎖主要是用在什麼場景?需要同步的地方,比如說插入一條資料,需要事先檢查資料庫是否有類似的資料,多個請求同時插入的時候,可能會判斷到資料庫都傳回沒有類似的資料,則都可以加入。這時候需要進行同步處理,但是直接資料庫鎖表太耗時間,是以采用redis分布式鎖,同時隻能有一個線程去進行插入資料這個操作,其他的線程都等待。

如果你的項目中Redis是多機部署的,那麼可以嘗試使用Redisson實作分布式鎖,這是Redis官方提供的Java元件,連結在參考閱讀章節已經給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