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節我們學習了鏡像的分層結構,今天讨論鏡像的緩存特性。
Docker 會緩存已有鏡像的鏡像層,建構新鏡像時,如果某鏡像層已經存在,就直接使用,無需重新建立。
舉例說明。
在前面的 Dockerfile 中添加一點新内容,往鏡像中複制一個檔案:
root@ubuntu:~# ls ①
Dockerfile testfile
root@ubuntu:~#
root@ubuntu:~# docker build -t ubuntu-with-vi-dockerfile-2 .
Sending build context to Docker daemon 32.77 kB
Step 1 : FROM ubuntu
---> f753707788c5
Step 2 : RUN apt-get update && apt-get install -y vim
---> Using cache ②
---> 35ca89798937
Step 3 : COPY testfile / ③
---> 8d02784a78f4
Removing intermediate container bf2b4040f4e9
Successfully built 8d02784a78f4
① 確定 testfile 已存在。
② 重點在這裡:之前已經運作過相同的 RUN 指令,這次直接使用緩存中的鏡像層 35ca89798937。
③ 執行 COPY 指令。
其過程是啟動臨時容器,複制 testfile,送出新的鏡像層 8d02784a78f4,删除臨時容器。
在 ubuntu-with-vi-dockerfile 鏡像上直接添加一層就得到了新的鏡像 ubuntu-with-vi-dockerfile-2。
如果我們希望在建構鏡像時不使用緩存,可以在 <code>docker build</code> 指令中加上 <code>--no-cache</code> 參數。
Dockerfile 中每一個指令都會建立一個鏡像層,上層是依賴于下層的。無論什麼時候,隻要某一層發生變化,其上面所有層的緩存都會失效。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改變 Dockerfile 指令的執行順序,或者修改或添加指令,都會使緩存失效。
舉例說明,比如交換前面 RUN 和 COPY 的順序:
雖然在邏輯上這種改動對鏡像的内容沒有影響,但由于分層的結構特性,Docker 必須重建受影響的鏡像層。
root@ubuntu:~# docker build -t ubuntu-with-vi-dockerfile-3 .
Sending build context to Docker daemon 37.89 kB
Step 2 : COPY testfile /
---> bc87c9710f40
Removing intermediate container 04ff324d6af5
Step 3 : RUN apt-get update && apt-get install -y vim
---> Running in 7f0fcb5ee373
Get:1 http://archive.ubuntu.com/ubuntu xenial InRelease [247 kB]
......
從上面的輸出可以看到生成了新的鏡像層 bc87c9710f40,緩存已經失效。
除了建構時使用緩存,Docker 在下載下傳鏡像時也會使用。例如我們下載下傳 httpd 鏡像。
docker pull 指令輸出顯示第一層(base 鏡像)已經存在,不需要下載下傳。
由 Dockerfile 可知 httpd 的 base 鏡像為 debian,正好之前已經下載下傳過 debian 鏡像,是以有緩存可用。通過 docker history 可以進一步驗證。
下一節我們學習如何調試 Dockerfile。
本文轉自CloudMan6 51CTO部落格,原文連結:http://blog.51cto.com/cloudman/1924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