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安裝Ubuntu Linux系統時硬碟分區最合理的方法

無論是安裝Windows還是Linux作業系統,硬碟分區都是整個系統安裝過程中最為棘手的環節,網上的一些Ubuntu Linux安裝教程一般都是自動分區,給初學者帶來很大的不便,下面我就根據多年來在合肥上門裝系統的經驗談談安裝Ubuntu Linux系統時硬碟分區最合理的方法。

在講硬碟分區之前,我先來普及一下硬碟的相關分類,硬碟一般分為IDE硬碟、SCSI硬碟和SATA硬碟三種,在Linux系統中,IDE接口的硬碟被稱為hd,SCSI和SATA接口的硬碟則被稱為sd,其中IDE硬碟基本上已經淘汰,現在市面上最常見的就是SATA接口的硬碟,第1塊硬碟稱為sda,第2塊硬碟稱為sdb……,依此類推。

一塊硬碟最多有4個主分區,主分區以外的分區稱為擴充分區,硬碟可以沒有擴充分區,但是一定要有主分區,在主分區中要有一個激活分區用來啟動Windows系統,在擴充分區中可以建立若幹個邏輯分區,是以,最合理的分區方式應該最多分三個主分區,一個擴充分區,這樣可以有效地利用有限的主分區,然後在擴充分區中建立邏輯分區。

在Linux系統中每一個硬碟總共最多有 16個分區,硬碟上的4個主分區,分别辨別為sdal、sda2、sda3和sda4,邏輯分區則從sda5開始辨別一直到sda16。

Ubuntu Linux可以把分區作為挂載點,載入目錄,其中最常用的目錄如下表所示:

目錄

建議大小

格式

描述

/

10G-20G

ext4

根目錄

swap

<2048M

交換空間

/boot

200M左右

Linux的核心及引導系統程式所需要的檔案,比如 vmlinuz initrd.img檔案都位于這個目錄中。在一般情況下,GRUB或LILO系統引導管理器也位于這個目錄;啟動撞在檔案存放位置,如kernels,initrd,grub。

/tmp

5G左右

系統的臨時檔案,一般系統重新開機不會被儲存。(建立伺服器需要?)

/home

盡量大些

使用者工作目錄;個人配置檔案,如個人環境變量等;所有賬号配置設定一個工作目錄。

在如圖1所示的分區界面中有兩個選項可供選擇。最簡單的莫過于“清除整個硬碟并安裝Ubuntu”選項,單擊“繼續”按鈕,安裝向導将根據原有的分區資訊自動選擇合理的分區方式。

圖1:Ubuntu Linux分區向導

如果希望對分區過程進行完全控制,可以使用“其它”選項。單擊“繼續”按鈕,安裝向導将把使用者帶至手動分區界面,如圖2所示。

圖2:手動分區模式

在這裡可以看到目前硬碟的分區資訊,由于我使用的是虛拟機為大家進行示範,是以,隻能看到一塊沒有使用過的硬碟,硬碟容量為20GB。

第一步:選中空閑的磁盤空間,點選“添加”按鈕,彈出“建立新分區”對話框,新分區的類型為主分區,挂載點為/boot,建立分區容量為128MB,最後點選“确定”按鈕,如下圖所示。

圖3:建立啟動分區

這個挂載點包含了作業系統的核心和在啟動系統過程中所要用到的檔案,接下來要建立一個交換分區。

第二步:選中空閑的磁盤空間,點選“添加”按鈕,彈出“建立新分區”對話框,新分區的類型為邏輯分區,“用于”選擇“交換空間”,建立分區容量為1024M,最後點選“确定”按鈕,如下圖所示。

圖4:建立交換分區

交換分區相當于Windows中的“虛拟記憶體”,如果實體記憶體小于或等于512MB,建議配置設定交換分區的大小為實體記憶體容量的2倍;如果實體記憶體大于512MB,建議配置設定交換分區的大小等于實體記憶體容量;如果您的記憶體夠大也可以不建立交換分區。

按同樣的方法依次建立/var、/tmp、/home等挂載點,最終分區結果如下圖所示。

圖4:最終硬碟分區結果

引自:http://www.ah168.com/jishuwenzhang/xitong/Ubuntu-916.html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