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渾故城位于嵩縣陸渾鎮陸渾村,該村以文旅興村為抓手,依據悠久的陸渾戎曆史文化,實施遺址保護和古村落提升改造,成功打造南陸渾故城。
流轉閑置農戶庭院,先後引進并建成了河南省首家鄉愁供銷社博物館、任紅霞現代彩墨畫、楊金婷烙畫、泥人汪雕塑、陸渾博物館等一批文旅設施,增強陸渾文化旅遊軟實力,全力打造鄉村旅遊示範村。
繼孟津衛坡、宜陽趙老屯等傳統村落成功打造之後,作為鄉村振興示範引領村,嵩縣陸渾鎮陸渾村全力打造南陸渾故城,一個文化韻味濃厚、風貌古色古香的傳統村落正掀開面紗,成為新的“網紅打卡地”。
據考證,公元前638年,位于甘肅敦煌一帶的少數民族陸渾戎遷入伊河流域。至北宋時期,陸渾建城史達到1700多年,留下了豐厚的曆史文化遺産。
西周末年乘周王室東遷之機,東遷到今陝西和河南交界的崤山、熊耳山一帶。公元前638年,被秦晉兩國強行遷到今河南以南的伊河流域,公元前525年陸渾國被晉國所滅。亡國後的陸渾遺民依照漢人的習慣,以國為姓,稱陸氏,實作了民族融合。
如今,當地通過實施南陸渾故城保護性開發,規劃了遺址保護、古村落提升改造、曆史文化傳承等一系列鄉村振興建設項目,打造了陸渾博物館、鄉愁博物館、泥人汪泥塑工作室、任紅霞彩墨畫工作室等文化設施和文化業态,鄉村文化遊迅速起步發展。
不僅如此,陸渾村把改善群衆生産生活條件放在最突出位置,從改廁,污水、垃圾處理起步,大力建設“五美庭院”,群衆生活蒸蒸日上。
南陸渾故城裡景點衆多,陸渾故城城阙門、陸渾狩獵圖、陸渾文化牆、陸渾祈福池、陸渾驿站、火神廟、觀音廟、城牆遺址、陸渾博物館、鄉愁博物館、陸渾古井等,分布在陸渾村的兩條街道上。
走進陸渾村,眼前呈現一幅美麗鄉村的畫卷:灰瓦白牆,屋舍俨然;幹淨整潔的村道上,人來人往;高大挺拔的綠樹下,村民或散步健身,或閑坐閑聊;孩童們嬉戲打鬧,不時發出一串串銀鈴般的笑聲。
據考證,在春秋戰國時期,周平王遷都洛陽後,在周襄王十四年(公元前638年),遷原本生活在今甘肅敦煌附近的少數民族陸渾戎之允姓部落到伊河中上遊伊河川地,這裡成為陸渾戎國。楚莊王二十五年,伐陸渾戎,“問鼎中原”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厚重的曆史底蘊,是陸渾村的一筆豐厚遺産。
南陸渾古城牆遺址南臨洛栾快速通道,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時被命名為陸渾古城,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時,将其年代定為東魏時期。該古城遺址為東西走向,有西北兩段夯土牆,北牆殘留約60米,寬約6米;西牆殘留約120米,寬約5米。
夯土内發現有泥質紅陶、灰陶、褐陶和夾砂灰陶等陶片,紋飾有方格紋、籃紋、繩紋等。在夯土以東還發現有三座豎土坑墓,确認是東周時期墓葬。2007年被洛陽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機關。
陸渾供銷社鄉愁博物館:供銷社承載了一代人揮之不去的記憶。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每個家庭的一針一線都要到供銷社才能買到,供銷社在當時承載了一代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走進供銷社鄉愁博物館可以看到,該博物館整體設計、牆體智語到櫃台布展、物件陳列等,嚴格按照上世紀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這幾個時間節點來建造。
走進展館,仿佛穿越到了上個世紀,供銷社老式櫃台裡整齊擺放着許多商品,搪瓷盆、熱水瓶、黑白電視、錄音機、自行車、布匹等生活用品最大程度地還原供銷社的場景,喚起人們對過往歲月的難忘記憶和鄉愁情節。
大部分農村出身的40、50、60、70後,對供銷社并不陌生,供銷社并不陌生,萦滿了他們的記憶。火柴、蠟燭、燈罩、白糖、條帚等大大小小的物件都要到供銷社去買,供銷社總是建在村裡最顯眼的位置,它關系着千家萬戶,在服務群衆的同時,也深深镌入了很多人的記憶。随着社會發展,供銷社漸漸消失了,偶爾有些村落還有些供銷社的老房子,看到總讓人心中生出一些感觸。看着一件件老物件,回憶起當年生活,感覺特别親切,難以忘懷。
陸渾故城交通便利,吃住友善,免費景點,值得推薦!附近有陸渾湖國家濕地公園、陸渾水庫、南陸渾古城、龍駒寺、洛陽白雲山等旅遊景點,有嵩縣銀杏、嵩胡、嵩縣皂角刺、老漿面條、陸渾銀魚等特産。
文章由嵩縣愛你綜合整理
轉載請注明出處
嵩縣16個鄉鎮邀您來!
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