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廈一站 · 鼓浪嶼

Mar 15.2015

                                             ——行走在海上花園的慢時光裡

       廈門,鼓浪嶼。

       在許多人的眼中,那裡是一個浪漫文藝的地方……

       在我的眼中,那裡是一個詩情畫意的地方…… 

       在還沒有去廈門旅遊之前,我像許多人一樣,對廈門這座海上花園充滿無限的憧憬,向往那怡然自得的環島路,向往那中西合璧的廈大校園,向往那有着”萬國建築博覽會“之稱的音樂之鄉——鼓浪嶼。

       對于廈門的印象,環島路、廈大校園、鼓浪嶼,僅此而已,而來過廈門之後,邊走邊看,慢慢發現,仿佛一時之間打開了一扇窗,通向詩意的世界裡。

      有時候,許多人會問旅行的意義是什麼?随着現在生活水準的提高,越來越的人喜歡旅遊,走出自己的家鄉、邁出自己的生活圈,走向其他的地方,亦遠亦近。有的人會說,旅行就是玩嘛,到處去玩。毋庸置疑,玩是人的天性,但關于旅行的意義,我想,大概是旅行,可以見識更多的人文風俗、時尚美食、建築設計、攝影繪畫、逸聞趣事、曆史故事、社會觀察……一個接着一個的故事,在我們人生的舞台上演着。

        三月,是一個美好的季節。

       我牽着她的手,一起來了——廈一站 · 鼓浪嶼

時間:

        2015.03.06  --  2015.03.08

        行程:

        廈門北站 -- 集美大橋 -- 曾厝垵 -- 環島路 -- 演武大橋 -- 廈門海洋國家公園 -- 廈門大學 -- 中山路 -- 東渡碼頭 --鼓浪嶼 -- 廈門火車站 -- 廈門北站

       時光匆匆,就如我們的行程一般匆匆,這一趟自由行,雖沒有如她所願——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但也算是随性的,出門在外,自由自在。

       3月1日的午夜,我們約定:周五上午從深圳出行,周日下午從廈門傳回。

       3月2日的早晨,我預訂好此次來回的高鐵票:深圳北站--廈門北站,以及預訂居住廈門曾厝垵的家庭旅館:廈門廈大艾琳娜主題客棧2晚1間。

       3月6日的清晨,我們背着背包,拖着行李,邁着輕快的腳步,有驚無險地坐上通向廈門的高鐵,經過3個多小時順利到達向往之久的廈門,從廈門北站再坐1個半小時輾轉到廈門大學附近的曾厝垵,住進一個簡單的家庭旅館。

       周五中午時分,我們在廈大學生較高價的電梯大廈附近吃過簡單的午餐——洋芋焖雞、紅燒肉蓋飯。

       下午時分,2點多的時候,我們徑直奔向期待已久的廈門大學,,我們在廈大西門校門口才得知——廈大校園對外開放是有時間限制:周一至周五非上課時間12:00-14:00,限制人數,下午17:00以後,不限人數。雙休日、節假日正常開放。 

       于是,我們在廈大校門外望了望, 徒步走向環島路。

      環島路是環繞廈門市廈門島的城市幹道,全長43公裡。這一處觀山望海聽濤的帶狀景區,沿途有多處廈門國家級海洋公園,處處彰顯典型的亞熱帶風光。

       這條跨越廈門市思明區和湖裡區的濱海長廊是廈門國際馬拉松比賽的主賽道,被譽為世界最美的馬拉松賽道。

     租一輛雙人自行車,沿着環島路,一路前行,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幅藍天、大海、沙灘、綠地和四季花開不斷的美好畫面。 

       在環島路,迎面撲來鹹鹹的海風,有一座橋自然而然地映入眼簾——演武大橋,乍一聽這名字,心生好奇,後來了解到——

       演武大橋位于廈門環島路海軍碼頭-演武路-白城段。

       演武大橋建在古演武池、演武場遺址,西側隔海面對鄭成功塑像,是以贊成用與鄭成功有關的當地地名“演武”派生命名大橋。

     演武大橋不隻是壯美,還在于它在世界橋梁建築上的特殊地位,它是目前世界上離海平面最近的一座跨海大橋。     

      沿着環島路,我們騎了約兩個小時單車之後,走向廈門大學。

       接近下午5點鐘,外來遊客已排成長龍等待進入廈大校園,每個人的臉上都挂着期待的笑容,慕名而來隻為一睹她的芳顔。

         廈大之名,有許許多多的人是未見其影,先聞其名——被譽為”中國最美的大學校園“。

         當然,這美譽是很高的了,全國有那麼多的高校學府,有得到這美譽也是難能可貴,難怪有那麼多五湖四海的遊客紛至沓來。

       這座素有“海上花園學府”之稱廈門大學,地理位置優越,依山傍海,位于思明區,是由愛國華僑陳嘉庚先生創辦的,校園建築獨特,風景秀麗,中西合璧,展現了獨特的嘉庚風格:西式主體,中式屋頂,很像穿西裝、戴氈帽的海歸學者。

        在這幽美校園裡,年輕的我們,閑庭信步,漫遊其中,所謂的”談情說愛在廈大“,應該也是如此吧。

      3月6日,周五傍晚,我們來到聞名遐迩的中山路,有點像廣州的上下九,一片繁華的景象。

     “沿街均為閩南風格的騎樓建築,中山路沿線是廈門商業的發源地,目前仍然是廈門最繁華的商店街之一。”

       據了解,“廈門中山路位于廈門島西南部,是廈門市思明區中華街道的一條東西走向的道路。中山路長約1.2公裡,西起輪渡鹭江道,中跨思明南路與思明北路的分界點,東達新華路。”

       在這條繁華的街道兩邊,有許多特色的小店和小吃。

       在廈門這個旅遊城市,明信片自然是少不了的,但這兒的明信片數量之多,名目之多,有點讓人眼花缭亂,于是我們隻挑選了三張,當作廈門時光的紀念。明信片本就是為了留住我們走過某個地方而留下的獨家記憶。

       3月6日周五晚上,我們拖着疲憊的身子傳回曾厝垵一家庭旅館,下榻休息,商量着明天的重頭戲——遊覽鼓浪嶼。

       3月7日周六清晨,我們如期而至東渡碼頭,對于這名稱,引起我倆浮想聯翩:鑒真高僧莫非從這兒東渡日本~~哈哈

       現在坐船去鼓浪嶼是乘坐郵輪碼頭至鼓浪嶼三丘田碼頭、内厝澳碼頭,普通渡輪,往返票價35元/人。

        在鹭江上,我們遠遠就可以望見一座小島嶼,若隐若現,忽明忽暗,對于那兒,有多少人向往……

       正如“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每個來過這座小島的人,都有不同的鼓浪嶼印象。

        關于我們的鼓浪嶼印象,既有高雅生活情調,又有市井生活氣息。

        這個與大小金門島對望的島嶼,不大,很小。這裡,沒有車如流水馬如龍的喧鬧,有的隻是一個又一個懷着濃濃獵奇心理而穿梭于小街小巷的人影。今天,沒有風和日麗的天氣,有的隻是陰陰的天空,晴朗的心情。但每個人,就如這一朵花一樣,依然滿心歡喜——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每每感受到高雅的生活情調,我們會自覺地以欣賞的眼光,駐足片刻,細細品味。

        我們在這個小島上啟程的第一站,便是:鼓浪嶼風琴博物館。

        對于這個音樂之鄉,我們早有耳聞——這裡不僅有風琴、鋼琴、小小提琴……還有許多類型的樂器。

     踏進大門,映入眼簾的是這一台氣勢恢宏的風琴,十分壯觀!不明覺厲!一陣陣悅耳的風琴演奏曲,聲聲入耳。

        在這充滿濃濃文化氣息的高雅之堂,她的身影,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風琴博物館裡的這一座八卦樓,也是一座風格獨特的近代建築,極具觀賞性。     

      細細欣賞之後,我們留下時光的足迹,走向另一處景點。

      穿梭于鼓浪嶼小街,小巷,我們慢慢地走,随性地走,這兒,有太多的可以欣賞,我們因為有共同的愛好——攝影,自然一路走,一路有說有笑,而這兒,可以說是攝影愛好者的樂園,任由時間去哪兒,這兒的一草一木,一房一屋,一花一園,都是時光最好的紀念。

        時時處于人潮湧動的社會中,少不了商業經濟的驅動,市井生活的氣息,便自然而然濃烈起來了。對于喜好攝影的我們,多了一些個性的東西,生活也增添了許多缤紛色彩。

      3月8日周日上午,我們睡到自然醒,早餐一起吃了一海鮮砂鍋粥,收拾行李,離開曾厝垵。中午在廈門火車站附近走一走、看一看,順便在一家超市選購了一些廈門特産。

      3月8日周日下午,我們趕赴廈門北站,不匆不忙地坐上13:28通向深圳北站的高鐵,圓滿結束廈門之旅,滿滿都是美好。

        時光匆匆,行程匆匆,正如她說的,這一趟廈門之行,感覺蠻好,隻是感覺匆匆忙忙的。的确,三天,對于我們來說,是過于匆匆,但在匆匆的歲月裡,有多少個三天,我們可以這樣的閑庭信步呢?

        不是為了享樂而去旅遊,而僅僅是為了讓我們的青春,留下一本不厚不薄的青春紀念冊。

       走過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城市,會有許多的收獲,或多或少,而那麼有文化氣息的地方,會讓我們印象更加的深刻。

       曾經有人說過,“一個城市最大的競争力、最大的魅力就是這個城市的文化。經濟可以複制,可以超越,但是文化的沉澱是複制不了,拿不走的。”

      通向詩意的慢時光裡,任由時間去哪兒,随性地走,随性地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