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文偉
彭文偉與妻子侯慧軒。
彭文偉,中山醫科大學原校長、傳染病專家,在廣州去世
"老校長帶領杏仁林,學校已經流動,世界醫學界叫泰鬥;大權之手向仙界翺翔,雄性還在眼中,中山弟子哭着好老師。2016年2月29日,中山醫科大學原校長、中醫協會副會長、中國傳染病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彭文偉在廣州逝世,享年91歲。
溫/廣州日報記者徐景圖/彭文偉家屬提供
老校長帶領杏林,學校一直水暖流淌,世界醫學界叫泰鬥。
大國的手飛上仙界,雄性還在眼中,中山弟子哭着好老師。
- 中山大學中文系黃天軒教授為彭文偉撰稿
來自杏仁家族的彭文偉,畢生緻力于新中國醫學教育和傳染病的發展,在擔任中山醫科大學校長期間,改革開放後開創了國内醫學外交的先河。退休後,彭文偉還在2000年編輯了一本435萬字的專著《現代傳染病與傳染病》,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傳染病首次與傳染病相結合。彭文偉的學生評價自己的老師:嚴謹自律,體面,"沒有班教",年輕人隻要努力進步,他就給了培養人才的機會。
1961年,召開了霍亂預防總結會,醫生葉惠芬率領廣東省防疫隊參加了會議。她的兒子彭文偉作為臨床防疫工作的代表出席了會議。當時,中南局局長陶成在大會上幽默地說:"我見過戰場上的父子兵,但母子兵,尤其是健康戰線上的英雄母子兵,我還是第一次見到。恭喜并感謝你的母親和兒子。"
彭文偉出生于杏林家庭,母親葉慧芬于1954年首次成功栽培鈎端螺旋,創立了廣東省生物制品研究所。他的父親彭麗是中國第一位細菌學家,在嶺南、中大和光華三所醫學院任教。
彭文偉1925年出生于廣東省中山市。曾就讀于樂昌中山大學醫學院、嶺南曲江大學醫學院和成都華西大學醫學院。在華西大學醫學院,彭文偉在記憶測試最強的藥理學考試中,以教授身份,在他30年的教學生涯中隻獲得了滿分。畢業後,彭文偉獲得紐約州立大學七年制學生最佳成就獎和醫學博士學位。
鄧小平應邀授予中山醫師稱号
1949年,彭文偉與我國病理學創始人侯寶軒結婚,婚後放棄出國,加入廣州博濟醫院(現為中山紀念醫院)。新中國成立後,彭文偉被任命成立傳染病教研組,當國内流行病學教材以蘇聯教科書為藍圖時,彭文偉在去北京學習流行病學之前被安排學習俄語,用一個月的時間"驚豔俄語",每天背誦120個單詞, 迅速征服了俄語。
1955年,彭文偉參與創辦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傳染病科。在朱世毅、姚繼祿等人的努力下,中山醫科大學傳染病的學術地位和影響力已從廣東擴充到全國,甚至在海外占有一席之地。1984年,他成為中山醫學院院長,中山醫學院更名為中山醫科大學後,他成為校長,并邀請鄧小平寫下學校的名字。
第一位外國醫學博士
1983年,彭文偉成為第二批共培養5名碩士和20名博士生的中國博士生,其中包括一名來自澳洲的外國博士生,他首先在中國入學。中山大學醫學系副主任王廷軒回憶起彭文偉的課堂,他說:"彭教授每次進教室都按鈴,守時,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把每一節都擦掉了右邊的闆書,左邊再加一行,兩節課下來,左邊黑闆輪廓,右邊幹淨利落。"
開創醫療外交
1982年,彭文偉主持了西醫界第一架專機赴訪廣州奧比斯眼科飛機醫院。奧比斯是一個中立的、非盈利性的國際人道主義組織,其使命是在開發中國家消除可預防的失明。該醫院也是全球唯一的移動教學醫院,經常與目的地醫護人員互相溝通,提高當地治療失明的技術和标準。
當時,中國剛剛改革開放,幾乎沒有人有接待經驗,中國人員不能随意登機。彭文偉負責接待工作。在他的出色配合下,中山醫學院完成了改革開放後第一次成功的醫療外交。此後,許多想來中國的外國醫學專業人士都試圖聯系中山醫學院,以獲得彭文偉簽署的邀請函。是以,中山醫學院已成為中國與西方醫學界接觸的視窗。
輪廓:
彭文偉,廣東省中山市人,1925年8月30日出生,1959年6月加入中國共産黨。中國現代醫學教育、傳染病和流行病學的創始者之一,曾任中山醫科大學校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廣東省第六屆委員會常委、中華醫學會廣東分會副會長、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副會長、 廣東省傳染病和寄生蟲病學會會長,世界衛生組織顧問,倫敦皇家熱帶病學會和亞太肝病學會會員,澳洲悉尼大學健康學院名譽會員。著名傳染病科學家、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補貼的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