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吳起一生從無敗績,号稱兵家四聖之亞聖,為何會被移出武廟十哲?

吳起,是戰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古代兵家代表性人物,被譽為“兵家四聖”之“亞聖”。

他通曉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并且在内政、軍事上都有着極高的成就。

他一生“與諸侯大戰七十六,全勝六十四,平一十二”,可以說無一敗績,是真正意義上的不敗将軍,其中最牛一戰是曆史上著名的“陰晉之戰”——率領五萬士兵大破秦軍五十萬。

他參與魏國李悝變法,整頓魏國軍制,建立中國曆史上的第一支職業軍隊——魏武卒方陣,為魏國打造了當時的第一強軍,讓魏國成為戰國七雄中第一個稱霸的諸侯國——西壓強秦,東攝強齊。

吳起一生從無敗績,号稱兵家四聖之亞聖,為何會被移出武廟十哲?

他後來又在楚國主持變法,短時間裡便扭轉了楚國的羸弱形象,使得楚國國力大增,令其他諸侯國忌憚不已。

他所著《吳子兵法》被宋代選入《武經七書》,是武舉必考科目。該書第一次創造性地提出要“内修文德,外治武備”,政治、軍事并重,且以政治為先的戰争觀念,與《孫子兵法》并稱“孫吳兵法”。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吳起有如此之高的成就,為什麼又會在宋朝被移出“武廟十哲”呢?

吳起一生從無敗績,号稱兵家四聖之亞聖,為何會被移出武廟十哲?

原來,在宋朝建立之初,趙匡胤曾遊覽武成王廟,指出“起殺已降,不武之甚,何為受享于此”,大緻意思就是白起殺降坑卒,不配享武廟,加上左拾遺知制诰高錫因上疏說“王僧辯不克善終,不宜在配享之列”,于是趙匡胤認為配享武廟者不應該存在私德上的問題,以免誤導後世,便重新裁定了武廟名單。

如此這般操作以後,私德有虧的吳起自然就被排除在外了。那吳起究竟是存在什麼樣的人生污點呢?

吳起一生從無敗績,号稱兵家四聖之亞聖,為何會被移出武廟十哲?

為面子,殘殺鄉裡,屬于不仁

據《史記》記載:“其少時,家累千金,遊仕不遂,遂破其家,鄉黨笑之,吳起殺其謗己者三十馀人,而東出衛郭門。”大意就是吳起年少時為了求得官位散盡家财,卻毫無所得,然後受到鄉親嘲笑,他一怒之下便将嘲笑他的三十餘人全部殺死,而後開始逃亡。

吳起僅僅因為别人嘲笑,面子上過不去便憤而殺人,這對以儒治天下,士大夫占據絕對話語權的宋朝來說,是絕不可能容忍的一件事,也違背了儒家以“仁”為核心的理念。

特别是在北宋初年,“重文抑武”的國策已經初步形成,唐代和五代十國武将擁有兵權帶來的危害以及趙匡胤本人“黃袍加身”的特殊情況,對武将的防範幾乎是曆朝曆代的最頂峰,吳起這種為洩私憤而殺人的行為,已經觸及了當時宋朝統治階級的敏感神經。

吳起一生從無敗績,号稱兵家四聖之亞聖,為何會被移出武廟十哲?

為前途,母喪不歸,屬于不孝

吳起在殺人後,便逃離了衛國,在孔子弟子曾申(後稱“曾子”)門下學習儒家學說,期間吳起母親去世,但他為了學業并未回去奔喪,這惹來了曾子的不快,《史記》曰“曾子薄之,而與起絕。”曾子認為吳起連儒家最基本忠孝信條都不守,不配做儒家門徒,于是斷絕了與吳起的師徒關系。

作為孔子門徒,曾子在儒家有着很高的地位,既然曾子不認同吳起的品德,後世的儒家學子自然更不會認可吳起。其實吳起在離開衛國前,曾向母親發誓“起不為卿相,不複入衛”,而當時的吳起明顯還未到功成名就之時,從側面也反映出吳起不奔喪,也是為了不違背當初的誓言,擔得起一個“信”字。

但是,由于儒家向來信奉“百善孝為先”,有違孝道的吳起已經實實在在地越過了儒家的道德紅線,以至于其所作所為一直為後世所不齒。

吳起一生從無敗績,号稱兵家四聖之亞聖,為何會被移出武廟十哲?

為官位,殺妻求将,屬于不義

殺妻求官這件事,絕對是吳起最令人诟病的地方。

公元前412年齊宣公派大軍攻打魯國,魯穆公想任用吳起為将,但是又擔心吳起會私通齊國,因為吳起當時的妻子是齊國人。

吳起知道後,為了向魯穆公表明效忠的心迹,居然直接殺害了自己的妻子。雖然後來吳起率軍大勝強大的齊國,但是其殺妻的行為成了魯國政壇攻诘他的理由,他們認為吳起刻薄寡恩,不适合擔任重要職務,以免遭到反噬。

不同于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吳起殺妻純粹是為了博取自己出人頭地的機會,不管他後來獲得了多大的功績,都掩蓋不了個人在道德上的缺失,而成語“殺妻求将”也被後世比喻為了成功不擇手段,為了功名利祿不惜傷天害理。

吳起一生從無敗績,号稱兵家四聖之亞聖,為何會被移出武廟十哲?

為厚祿,效忠三國,屬于不忠

吳起先後在魯國、魏國和楚國為官,在魯國,因遭到魯穆公的猜忌,被罷免官職。于是到魏國求官,參與變法,建立魏武卒制,後又與公叔座争奪相位失敗後,逃離魏國。最後在楚國受到楚王重用而主持變法,使楚國國力大增的同時,也因為侵犯了楚國貴族們的利益而被記恨。支援變法的楚悼王死後,吳起也被聯合起來抵制變法的貴族們射殺,進而結束了其輝煌而又有争議的一生。

事實上,在古代特别是封建王朝極其重視“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屈原盡忠楚國投江自刎被千古傳頌,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被萬人銘記,是以像吳起這樣能力超強而私德有虧的人,是非常不受統治者們所待見的。

《三國演義》中,張飛曾罵呂布“三姓家奴”,這分明已經上升到了人格層次的侮辱。當然,吳起雖然也是一位“三姓家奴”,但他和呂布不同的是,呂布不僅不忠,還有“認幹爹,殺幹爹”的癖好,更令世人所不齒。

吳起一生從無敗績,号稱兵家四聖之亞聖,為何會被移出武廟十哲?

從古至今,沒有人會否認吳起的能力,其同僚李悝稱其“用兵司馬穰苴不能過也”,尉缭子更是稱贊他為“有提七萬之衆而天下莫當者誰?曰‘吳起’也”。但在私德方面,他也一直為人所诟病,白居易罵他“其心不如禽”,曹操說他“吳起貪将,殺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歸”。

吳起在武布天下的唐朝,被奉為“武廟十哲”,就是因為其卓然的軍事才能,畢竟他在兵家的地位僅次于“兵聖”孫武,但後來又因為其身上不可抹去的私德問題,又被标榜“仁義”的宋朝移出“十哲”之列,隻能說時也命也。

參考資料:《史記》《戰國策》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