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新中國在經曆百年動亂後終于迎來了和平。這期盼已久的和平來之不易,這背後有無數革命将士為争取民族解放,國家獨立自主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與犧牲。
他們在那個百廢待興的年代,用熱血築起了一道禦敵的城牆,解放了新中國。
他們大部分人身負重傷,但卻毫無怨言。
很多革命英雄在新中國成立後都得到了應有的尊敬和榮譽。但是英雄也分為有名和無名,很顯然,王秉璋屬于後者。
王秉璋是誰?
王秉璋為新中國的解放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可是卻因為曆史問題和工作的特殊原因不得已隐姓埋名。
可是英雄的光輝,哪裡是黑暗可以掩蓋的。
王秉璋是我國飛彈事業的重要人物,也是我國著名的開國中将。
他從一個小小的傳令員到開國中将,這樣的跨度很明顯地可以看出王秉璋對中國解放事業的巨大貢獻,功勳卓著。
但是一生都奉獻給我國革命的他,卻在晚年因為黨内的遺留問題失去了原有的榮光和地位,甚至去世後遺體被冷凍十二年後才入土為安。
這位跟随我黨打天下的老革命的傳奇一生究竟是怎麼樣的呢?他又經曆了什麼大起大落呢?新來的朋友可以先點個關注,既友善回顧往期的故事,又不錯過之後的精彩内容。
參加革命
1914年,王秉璋出生在河南的一個農民家庭,家裡條件不富裕,但是王秉璋沒有放棄自己的學業,貧困的家庭條件并沒有磨滅他發自肺腑的報國夢。
在艱苦的條件下,王秉璋仍然刻苦努力學習,或許是皇天不負有心人,或許也是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
15歲的時候,王秉璋考進了馮玉祥的西北軍無線電學校。
作為西北軍無線電學校的一名學生,王秉璋順理成章地加入了馮玉祥的軍隊,就這樣,王秉璋投身到了革命隊伍中。
1930年,中原大戰失敗了,馮玉祥被迫遣散軍隊下台。
這個時候蔣介石作為國民黨的最高領袖,他已經掌握了大半個中國,逐漸就有了統一全國的野心。
“九一八事變”結束後,全國上下抗日熱情高漲。面對日本的強勢入侵,許多國民黨将領請求蔣介石派兵北上抗日。但是當時的蔣介石為了維護自己的地位,主張攘外必先安内,應該事先打壓共産黨。
蔣介石對待将士們的請求熟視無睹,自己偏要一意孤行,這也使許多想要報效祖國的将士們寒了心。
1931年,蔣介石對中共紅軍進行了第二次“圍剿”。
當時的王秉璋在季振同的身邊擔任警衛,随後沒過多久,季振同被編入了第二十六路軍,王秉璋也随季振同來到了第二十六路軍。
當時季振同對蔣介石不理睬日本帝國侵略者卻大肆殘害中國共産黨的行為非常不滿,于是和第七十三旅旅長童振堂有了起義之心,後來在1931年12月發動了甯都起義。
季振同等人發起起義後發現共産黨的主張才是适合中國國情的,于是就毅然加入了中國共産黨,這支約2萬人的部隊加入共産黨後,整頓調整為了十三,十四,十五等三個軍,改建制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團。
王秉璋當時在季振同身邊負責傳達密信,貼身護衛,深得季振同的信任。雖然是一個小小的傳令兵,但是王秉璋認為自己的職位還是非常重要的。
後來,王秉璋因為作戰勇敢積極,做事機敏,傳遞資訊準确無誤,就被季振同提拔到軍團部擔任傳令兵班班長。
但是沒過多久,季振同因為一些特殊原因離開了崗位和部隊,童振堂便接替了他的軍長之位。那個時候王秉璋對待工作兢兢業業,在傳遞資訊的時候沒有一絲馬虎,沒有出現過任何纰漏,是以董振堂特别看重王秉璋,就破格将他提拔為軍團部通信隊隊長。
自此以後,王秉璋開始了他的新的軍人生涯,思想也一步步發生了改變,逐漸成熟起來。
加入紅軍後,王秉璋一腔熱血,想要在抗日戰争中報效祖國。
他對待自己的工作兢兢業業,每次都将資訊準确無誤地傳達回了軍中。有時候,王秉璋也會拿起武器與同伴并肩戰鬥,在沖鋒陷陣中,他毫不畏懼,銳不可當。
王秉璋以出色的能力受到了上級的肯定,不斷地受到組織上的提拔,最後晉升至紅一軍團司令部作戰科科長,這對于年紀輕輕的王秉璋來說也算是年少有為。
軍事人才
七七事變後,紅軍主力順應時局變化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此時的王秉璋被調入了林彪帶領的一一五師,擔任一一五師作戰科的科長。
三原誓師後,八路軍一一五師便奔向了抗日戰場。
經過與日軍的殊死搏鬥,八路軍阻斷了日軍南犯的計劃。這一戰打出了八路軍的威風,也大大打擊了日軍的嚣張氣焰,這就是首戰告捷的平型關戰役。
當時的王秉璋和徐海東接到上級的訓示,前往了第二戰區長官司令部商量一些作戰事宜,是以錯過了這一次戰鬥,事後的王秉璋深感遺憾。
但是當王秉璋趕回師部的時候,剛好遇見了記者對此次平型關戰役勝利作戰的采訪。在林彪的盛情邀請下,王秉璋與衆多戰士一起拍下來一張永遠記錄這個輝煌時刻的照片,記者并把這張照片刊登上了報紙。
許多人是以也以為王秉璋參加了這次戰役,但是王秉璋并沒有冒領功勞,笑着向别人解釋道自己因為有事耽擱了并沒有參與,隻是機緣巧合拍下了這張照片。
平型關戰役的勝利很讓王秉璋高興,但也很遺憾自己沒有在這次的戰場上浴血奮戰,大展雄風。
因為自己一直是作戰科科長的原因,王秉璋一直覺得自己是一個紙上談兵的文将,是以他迫切地想要在戰場上殺敵。
上天總是眷顧着王秉璋的,沒過多久,上場殺敵的機會就來了。
1935年3月,周昆作為八路軍第一一五師參謀長,在八路軍總部開完會攜款回程的時候,他先指令自己的警衛員先帶一半的軍費回師部,可是自己卻帶着剩下的軍費逃跑了,不知所蹤。
周昆不見了蹤影,他所擔任的八路軍一一五師參謀長的職位也空缺下來,沒有人擔任。鑒于王秉璋平時優秀的表現,上級便讓王秉璋擔任一一五師的參謀處長,有着參謀長的權力和職責。
王秉璋是以從作戰科科長升遷至參謀處長,有了在戰場上大展風采的機會,他便從革命的幕後走向了戰場。
王秉璋在錯過平型關戰役後一直韬光養晦,在這一次職位變遷後,他便下定決心要在這個位置上打出幾場令人稱贊的勝仗來。
1939年,陳光、羅榮桓、王秉璋、黃勵、張霖之、趙博、朱則民等七人按照中央的要求組成了軍政委員會,然後率領一一五師的686團進入山東。
面對自己的老對手率師來到魯西地區後,日本軍隊一心想要打擊這隻隊伍,便立馬采取了措施。日軍對686團采取了鐵壁合圍的戰術,兵分幾路對686團進行圍攻。面對敵人的強勢包圍,686團遭到了猛烈的攻擊。但是中共紅軍并不輕言放棄,在王秉璋和陳光的指揮下,686團經曆與敵軍數十天的激戰後終于突出重圍。
在這次戰鬥中,王秉璋雖然不是總指揮,但是他為此次的作戰計劃提供了很多建議,上級也在這次行動中看到了王秉璋出色的指揮天賦。自此以後,王秉璋得到了在戰場上浴血奮戰的機會,能夠在戰場上大顯身手。
1939年冬天,國民黨軍隊突然背棄兩黨諾言,在戰場上對共産黨背後捅刀子,向我軍發難,所幸我軍有着在土地革命時期與國民黨軍之間長達十年的作戰經驗,才能巧妙地化解了自己的難關。
當時國民黨的一支軍隊在碼頭鎮将八路軍的一個獨立營圍困,上級知道消息後立刻下令開展營救。
王秉璋接收到指令後,便帶着特務營的兩個連隊前來營救。
到達碼頭鎮後,王秉璋并沒有安營紮寨,而是趁着夜色降臨,悄悄帶領部隊蹚水過河,摸進了鎮子裡。當時的國民黨軍隊并沒有察覺,都處在睡夢中。王秉璋也趁此機會将國民黨軍隊全數俘虜,後來又巧施妙計阻擊了前來支援這支國民黨軍隊的另一支軍隊。
在這一次戰役中,我軍僅僅傷亡了三人,卻俘虜了六百餘名國民黨軍人。這一仗便打出了王秉璋的名聲,再也沒有人小瞧他,認為王秉璋隻會紙上談兵了。
在此之後,王秉璋帶領軍隊作戰的戰役一次次傳來了捷報,一次次漂亮的勝仗讓王秉璋在軍中名聲大振。
1940年,王秉璋因為出色的戰績和優秀的指揮能力,被破格提拔為魯西軍區司令兼教三旅的副旅長。
1941年,在戰場上接連失敗的日軍惱羞成怒,開始對八路軍的根據地進行瘋狂的反擊。日軍在各個村鎮安營紮寨,以此為機關,在沿路的交通要道上設立據點,想要用這個方法來限制八路軍的活動範圍。
因為有着與國民黨作戰的經驗,面對日軍這樣的“囚籠”,王秉璋應對自如。王秉璋應用現有的軍事裝備,利用八路軍靈活作戰,積極發動群衆以交通壕近迫作業攻堅戰這樣的方式,一個接一個地攻占了敵軍的據點。
王秉璋這個交通壕近迫作業攻堅戰術過程繁瑣,需要調動大批的群衆,但是這樣卻把傷亡人數降到了最低。别人都是将交通壕當作陣地戰的防守用,但是王秉璋将它靈活用作進攻手段。
這套戰術受到了上級的表揚,後來這個戰術被印成了小冊子,分發到了各個軍隊的指揮員手中,當作了八路軍乃至後來解放軍的标準戰術作業手段。
新中國解放後,王秉璋便受命擔任了空軍參謀長,在軍隊中主要負責部署戰術計劃和空軍的日常訓練。
王秉璋的對空軍的訓練在我國抗美援朝的空軍作戰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對于當時的中國而言,新組建的人民空軍力量非常薄弱,大家都将來之不易的飛機和空軍視若珍寶。中央也明确地表示要謹慎利用空軍力量,讓空軍在戰鬥中儲存實力,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王秉璋明白中央對空軍這份愛護的心情,是以在訓練和作戰中,王秉璋都對飛行員作出了嚴格的要求,保證在作戰中做到萬無一失。
面對時局的變化,王秉璋不敢有一絲懈怠,認真地部署作戰計劃。
在北韓戰場上,我國才成立的空軍依然打出來漂亮的成績,與美軍在戰場上的死傷比例由3:1降低到了1:1。但是這對于我國才成立的空軍力量來說依然是一個承受不住的結果,為了解決這個情況,王秉璋多次前往空軍基地,對空軍力量進行實地考察。
經過王秉璋一段時間的考察,空軍存在的問題都一一暴露出來。于是他常常待在前線進行整頓,最長的一次直接達到了三十天。在進行整頓的時間裡,王秉璋一邊整頓部隊作風問題,一邊部署制定新的作戰計劃,對戰術進行了全方面的調整。
經曆了這次完整的調整,我國空軍與美軍在戰場上的死傷比例拉到了1:3。有了王秉璋的調整,我國空軍在戰場上迅速成長,打出來屬于自己的漂亮成績,成功捍衛了我軍的威風。
1955年,中國進行授銜儀式。
王秉璋因為出色的指揮能力和漂亮的戰績被授予了中将軍銜,得到了上級組織的肯定 。
“兩彈”功臣
說起“兩彈”,大家可能會第一時間想起鄧稼先這位偉大的科學家,但是不容忽視的就是“兩彈”研發成功凝聚了許許多多人的心血和精力,王秉璋就是其中一員。
1960年,中蘇關系交惡。
為了保持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中央政府認識到“兩彈”研發的重要性,便将中國的戰略飛彈計劃提上了日程。
當聽到黨中央安排自己到飛彈研究院工作的時候,王秉璋就心急如焚了:自己對飛彈的認識一無所知,怎麼能勝任這份工作呢?
王秉璋立刻就找到了周總理,心懷忐忑地婉拒這份任務,但是卻被周總理沒有人選能勝任的理由推了回來。
面對那個時候危急的國際局勢,很多項目都是沒有條件都創造條件都要上。王秉璋知道國家國防事業正處于關鍵時期,誰也沒有經驗,至少自己這個空軍總比陸軍幹合适吧,于是坦然接受了黨組織交給自己的任務,沒有再多糾纏周總理。
4月,王秉璋調整好自己對工作的認知上任了。
即使當時有許多科學家的配合,但是國内的條件限制,王秉璋還是心裡挂着一塊沉重的大石頭。當時國家正在遭遇自然災害,再加上蘇聯專家的撤離,大家的畏難情緒非常嚴重。可是早一日研發出成果,國家才能早一日在國際上站穩腳跟,時間不等人。
王秉璋到崗後首先就是整頓思想,激勵人們克服畏難情緒。即使幹部們的情緒高漲,但還是舉步維艱。王秉璋始終相信方法總比困難多,遇到問題就開會讨論,在付出巨大的努力之後,最後終于完成了黨組織交代的任務。
當然,在發展飛彈事業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人們津津樂道的事情,其中一件事情就發生在了研發“東風二号”的過程中。
當時“東風二号”已經進入了組裝階段。因為大家對組裝都沒有經驗,是以在組裝上花費了不少的時間。可是到最後,技術人員發現原本在彈體上的一顆螺絲釘下落不明,便将這個情況反映給了王秉璋。本來可以再找一顆螺絲釘裝上的事情,王秉璋卻堅持讓大家一定要找到不見的那顆螺絲釘,實在找不到就拆掉彈體找尋。
很多人不了解王秉璋的做法,但是還是按照指令實施了。于是大家又花了數十天時間将彈體拆掉。
果然,一大批出現纰漏的問題反映出來,大家又及時地解決了這些問題。如果不是王秉璋的堅持,這些問題都不能被發現,那麼飛彈的發射極大機率出現問題,最後可能連失敗的原因都找不到。
自此以後,王秉璋堅持“不帶問題出廠,不帶問題上天”的原則,對工廠進行了全面地調整,保證了每個環節的品質。
從“東風一号”到“東風四号”的成功,研發團隊僅僅花費了十年時間,這是一個令人震驚的奇迹。
這樣偉大的成就也凝聚了王秉璋的功勞和汗水,王秉璋對我國的飛彈事業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功不可沒。
遭受牽連
我國的飛彈事業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王秉璋本應該在這個時候感到高興的,但是當時卻受到了“九一三”事件的牽連離開了自己奉獻已久的崗位。
當時林彪出逃,王秉璋因為以前和林彪關系密切而被組織誤會,一時間所有的榮譽和地位都離開了王秉璋。
在隊伍任職的時候,王秉璋和林彪屬于上下級關系,後來因為王秉璋去支援新四軍作戰,就離開了林彪。
最後王秉璋被調入了秘密基地從事飛彈事業,常年與外界斷絕了聯絡,根本沒有任何機會接觸政治。但是王秉璋還是沒有逃過接受審查的指令,上級對一衆受牽連的人員進行了收押處理。王秉璋是以也被關押了十年,直到1981年的時候才被釋放出獄。
出獄後的王秉璋身體大不如前,隻能由子女照顧起居生活,并且一直在反複申訴,審查,不過日子也算過得清閑舒适。
2005年,王秉璋與世長辭,享年91歲。
在王秉璋老将軍彌留之際,他對自己的兒女說出了自己的遺願,一定要等待組織對他的身份作出客觀的評價後才把遺體下葬。
他的兒女遵從老人在世的遺願,儲存了王秉璋老将軍的遺體,可是沒想到,這一儲存就儲存了十二年。
2017年,王秉璋的遺體告别儀式于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舉行。
王秉璋老将軍一生的榮光也就這樣埋在了曆史的長河中。
在悼詞中這個老革命的身份僅僅是“原總裝備部北京第二幹休所老紅軍,第三黨支部黨員幹部”。
對于當年的問題結果依然沒有提及,因為當年的王秉璋被調入了秘密基地參與飛彈事業的研究,是我國重大科研項目的負責人,對于他的曆史很多都是屬于國家機密,是以關于王秉璋的身份調查根本不能提及。
雖然不能對王秉璋的事情進行定性評價,但是王秉璋老将軍一生對中國革命事業以及新中國的建設事業功不可沒。
從一位小小傳令兵到達授予開國中将的榮譽稱呼,王秉璋一生對國家事業的貢獻可想而知有多巨大。
王秉璋老将軍為我國的解放事業作出了偉大的貢獻,為我國解放軍戰略計劃提供了經驗,建立了空軍,特别在我國的飛彈事業建立和發展方面建立了重大功績。
但是迫于機密,王秉璋老将軍的事迹并不能被大家所熟知,或許總有一天,曆史會讓我們了解到這個偉大的老将軍,王秉璋這個名字也會在革命史上閃耀着光輝,刻在中國曆史的石碑上。歡迎朋友們在評論區留言讨論,喜歡本期内容的朋友點贊評論關注支援一下吧,咱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