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辛亥革命時期,近代民主革命家黃興先生為推翻清朝的封建統治作出了卓越的貢獻。然而,在辛亥革命勝利不久,黃興就銷聲匿迹了,最後他更是吐血而死。那麼,在辛和革命勝利後,黃興到底去了哪裡,還有他最後為何吐血而死呢?今天,我們就一起穿越曆史,從曆史的蛛絲馬迹來探究真相。
黃興跟曾國藩是老鄉,他是湖南長沙人。他出生于官宦之家,少年的時候還考上了秀才,本是要走科舉之路,但他因成績優秀,被張之洞選派被送往日本留學,就此成為了他人生的轉折點。黃興在日本留學期間,接觸了資産革命思想,就此走上了革命道路。他先是在日本建立了華興會,後又與孫中山一起建立了同盟會,并與孫中華上結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被稱為“孫中山先生的第一知交。”
在同盟會成立後,黃興積極從事武裝起義,先後參與或指揮了欽州、防城起義,鎮南關起義,欽州、廉州、上思起義,雲南河口起義等起義。在廣州起義,他更是身先士卒,率軍攻打兩廣總督衙門,右手被打斷了三根手指,他忍着劇痛,用斷指的第二節扳槍繼續射擊,但終因寡不敵衆,起義失敗,黃興僥幸突圍,逃到香港,繼續從事革命運動。
1911年10月10月,武昌起義爆發,黃興率先趕到武漢,擔任革命軍戰時總司令,指揮起義軍與清軍激戰,為武昌起義的勝利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随後,在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黃興為陸軍總長。随後,袁世凱擔任中華民國總統,孫中山和黃興隻能靠邊站。袁世凱先是任命黃興為無實權的參謀總長。黃興辭不就任,袁世凱随後任命黃興為南京留守府留守。不久之後,黃興又為川漢鐵路督辦一職,跟孫中山先生一起去走實業救國的道路。
緊接着,發生了宋教仁案,孫中山主張興師讨袁,黃興則認為南方各省意見不統一,革命力量薄弱,主張法律解決。随後,孫中山興師讨袁,二次革命爆發,黃興為江蘇讨袁軍司令。由于讨袁軍一部分軍隊被袁氏用金錢收買,發生内變,讨伐袁失敗,黃興與孫中山等人又隻好再次流亡日本。事後,孫中山認為有些人不聽從他的指揮,錯失良機,導緻二次革命失敗,對黃興多有責難。
随後,孫中山在日本要改組國民黨為中華革命黨,要求入黨時要按指紋,并且要宣誓服從孫中山的指令。黃興與孫中山意見不合,拒絕加入,前往美國,在美國發起抵制袁世凱向美國借款的運動。1915年,袁世凱稱帝,黃興派人協助蔡锷将軍出逃北京,發動護國戰争。黃興四處奔走,動員社會名流和地方将領反對袁世凱稱帝,并且在南洋籌款接濟雲南護國軍。袁世凱死後,黃興回國,同孫中山恢複了往日的親密關系。
由于長期為革命事業奔波,積勞成疾。1916年10月10日,黃興因胃出血入院。10月31日,黃興因食道與胃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吐血而死,終年42歲。根據其死前多次大量吐血以及肝腫大所推測,為肝硬化常見之并發症。1917年4月15日,黃興被國葬于長沙嶽麓山雲麓峰下小月亮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