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們好,非常感謝朋友們打開小編的文章,我将一如既往的給大家開誠布公的分享一些知識和看法,如果說接下來的内容哪怕能對您産生一些小小的快樂,筆者将不勝榮幸!
《清史稿》裡記載了一個乞丐,他也是正史中唯一有記載的乞丐。他還有一個稱号是“清朝最富”乞丐。自古以來,街頭要飯的乞丐數不勝數,在武俠小說中,丐幫是天下第一大幫會,其中的乞丐大多身懷絕技,不過現實生活中,乞丐很悲催,往往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
那麼這個乞丐是誰,憑什麼能夠載入史冊呢?他叫武訓本來沒有名字,因為家裡太窮,排行第七,也就得名為武七。武訓這個名字是大清朝廷為了表彰他的功績,為他改的名字。7歲的時候武七的父親去世,家裡窮得實在揭不開鍋了,武七就跟母親一起出門以乞讨為生。幾年以後,母親也撒手而去。為了活下去,武七隻得到處去當幫工。
但是雇主欺負他是文盲,做假帳騙了他三年工錢,武七據理争辯反遭毒打。遭打之後的武七回到家中不吃飯也不說話,痛定思痛,武七認為自己受到欺淩,主要是自己沒有讀過書的緣故。他最終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重新當乞丐,并且決定用乞讨所得用來辦學,讓更多的貧困孩子能夠讀書。确定目标之後,21歲的武七開始了他的行乞之路,像苦行僧一樣日夜奔走行乞,受盡了白眼和譏諷。
終于,在他48歲的時候,攢夠了辦義學的錢。清光緒十四年,在當地鄉紳、文人幫助下,他創立第一所義學''崇賢義塾''。其實,這時候的武訓是挺富有的,但是他一直都吃剩菜爛菜葉子,住的也是破廟這樣的地方,從來不會給自己享受人生的機會,他一心隻為了自己的夢想創辦義學而努力。後來随着自己影響力的擴大,也募捐來了很多錢财,可是武訓一點也沒有拿來改善自己的生活水準。
之後又辦了第二所義學、第三所義學,而武七一心一意興辦義學,為免妻室之累,他一生不娶妻、不置家,武訓如此偉大的壯舉,他的事迹,早已轟動朝野,都感動了内憂外患的清廷,山東清廷封其為“義學正”,當時的光緒帝破例賞給武訓一件代表榮譽的黃馬褂,并且讓當地的官員為武訓修建牌坊,賜予“樂善好施”的牌匾。
武訓雖說隻是一名乞丐,但是所做所謂卻堪稱教育界的先驅。當武訓離開人世時,他也是在學童們的朗朗讀書聲中,含笑而走的,附近的村民官員都來送葬,道路兩旁都跪滿了近10000人,哭聲震天,大家都悲痛欲絕。他的精神值得我們後世人學習與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