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警鐘長鳴,曆史上“父親建功,子敗業”一再上演

漢宣帝以平民之身登廟堂,面對權臣挾持并未意志低落,反而隐忍不發、鬥志昂揚,最終迎來屬于自己的春天。

漢宣帝以其聰明才智在曆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但其在經營事業的同時,卻無暇顧及幼年喪母的劉奭,給予其足夠的呵護,令多年辛勞創造的“孝宣中興”走向衰落。

曆史長河中王朝興衰的例子一再重制,漢宣帝曆經磨難創造“孝宣中興”,至其子漢元帝時衰落,與西周周宣王、周幽王父子極為相似。

當今社會父親辛苦數十載創造的财富傳至兒子手中被一夜敗光消息屢見不鮮,“曆史倪說”認為,漢宣帝、周宣王創造中興,傳至下一代,漢元帝、周幽王敗光祖業的曆史,對今天創造萬億财富帝國的企業家而言極具借鑒意義。

一、創造中興

1、元平元年,年僅二十歲的漢昭帝駕崩,漢廷經過一番商議,決定立昌邑哀王髆的兒子昌邑王劉賀為帝,輔政大臣、大将軍霍光立即征召劉賀主持喪禮,擁立為帝。

據史書記載,即位為帝的劉賀“淫戲無度”,其舉動令輔政大臣霍光深感憂慮。于是,霍光聯合朝臣将即位僅二十七天的劉賀廢黜。

此時,在漢武帝的後代中,具備即位資格的人已經不多,當群臣為即位人選發愁的時候,光祿大夫、給事中邴吉,推薦了流落民間的漢武帝的曾孫劉病已。而且邴吉極力贊揚這位十八歲的皇孫“通經術,有美才,行安節和”。

漢宣帝即位之後,大将軍霍光象征性地請求還政于天子,欲以試探漢宣帝的态度。漢宣帝雖來自民間,卻深知其中利害關系,立即予以謙讓,不肯接受。

警鐘長鳴,曆史上“父親建功,子敗業”一再上演

即位之初的漢宣帝

地節二年,專權三朝的大将軍霍光病逝,漢宣帝立即進入帝王狀态,着手收回“霍氏集團”大權。

“霍氏集團”叛亂被鏟除之後,漢廷上下一心,國家空前團結,漢宣帝繼承并發揚了霍光專政期間“與民休息,鼓勵農桑”的基本國策,令西漢王朝的國力得到極大恢複,曆史上将其執政取得的政績稱為“孝宣中興”。

2、西周統治至周穆王之後開始逐漸衰落,而到了周厲王時期,即已經民不聊生,可是貴族們依然沉湎于酒色。周厲王揮霍無度,據記載“王好利”,進而寵幸“好專利而不知大難”的榮夷公。

針對這種情況,大夫芮良夫勸谏周厲王“榮公若用,周必敗”,令人遺憾的是“王不聽,卒以榮公為卿士”。周厲王一意孤行令諸侯列國強烈反對,最後落得個“諸侯不享”的結局。

為了聚斂更多的财富以供揮霍,周厲王竟然任用榮夷公實行專利,即強行宣布山林川澤為王有,也就是歸國家所有,不許平民上山打柴、打獵,也不許平民下水捕魚。

當百姓反抗之聲愈演愈烈之際,周厲王不但不罷手,反而“得衛巫,使監謗者”,并告谕國中,有私議朝政者,殺無赦。

周厲王三十七年,國人實在無法忍受周厲王的暴虐。于是,國人大規模暴動,周厲王被迫出逃到一個叫做彘的地方。

警鐘長鳴,曆史上“父親建功,子敗業”一再上演

彘之亂

而此時,周厲王的太子靖“匿于召公之家”,于是“國人乃圍之”。無奈之下,召公“乃以其子代王太子”交給了暴動的國人,太子靖才得以脫險。由于此次國人暴動周厲王逃亡在彘,史稱“彘之亂”。

周厲王不思進取,還做出了暴虐無道的事情,造成了國人暴動,最終落得個居外十四年客死他鄉。周厲王的太子靖經曆了磨難,成為天子後在周公、召公的輔佐之下“修政”,效法周初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重振周王朝威風,并任用申伯、仲山甫、張仲,最終實作了“諸侯複宗周”的壯舉。

警鐘長鳴,曆史上“父親建功,子敗業”一再上演

周宣王創造“宣王中興”

周宣王親身經曆了“彘之亂”,深知人民的力量,在日常事務中常常以身作則。據《綱鑒易知錄》收錄的記載:宣王承厲王之烈,内有撥亂之志,遇災而懼,側身修行,欲消去之。天下喜于王化複行,百姓見憂,故仍叔作詩以美之。

在周宣王任内,一度恢複周王室往日的雄風,出現了短暫的中興。

二、傳子之後迅速敗落

1、漢宣帝的太子劉奭性格仁厚,且以酷愛儒術。太子劉奭見漢宣帝任用的官員大多為精通法令的人,依靠刑法控制臣下,曾借與漢宣帝共同進餐之機,谏言應避免過于依賴刑法官吏,而重用儒生。

漢宣帝對太子劉奭的谏言非但未褒賞,反而十分生氣。漢宣帝明确告知太子劉奭,漢家本來即以“王道”與“霸道”‘兼用,而非如周朝一般,僅有“禮義教化”,且儒家有時不識時務,喜歡以古論今令人無所适從,難以厘清何為“名”,何為“實”。

警鐘長鳴,曆史上“父親建功,子敗業”一再上演

漢宣帝憂心身後之事

太子劉奭的谏言令漢宣帝對身後之事憂心忡忡,擔心漢家天下所托非人,即做出一番安排“選大臣可屬者”,立即召出身外戚的侍中樂陵侯史高、太子太傅蕭望之、少傅周堪來到宮中,并當即任命史高為大司馬、車騎将軍,蕭望之為前将軍、光祿勳,周堪為光祿大夫,共同輔佐朝政,主管尚書事務。

蕭望之、周堪因為是漢元帝的老師而被尊重,且屢次于閑暇時與天子“言治亂,陳王事”,深得漢元帝贊賞。漢元帝的信任與支援,讓蕭望之等儒臣看到推行改革的希望,但他們并未得償所願。

蕭望之、周堪多次推薦名儒作谏官,其中出身宗室、明經達學的散騎谏大夫劉更生為給事中,侍中金敞為拾遺。蕭望之、周堪、劉更生、金敞四人同心謀議,以古制勸導漢元帝劉奭,提出許多匡正的建議,且多被采納。

警鐘長鳴,曆史上“父親建功,子敗業”一再上演

儒臣蕭望之谏言

随着蕭望之、周堪等儒臣的影響力與日俱增,令受命承擔主要輔政之責的大司馬、車騎将軍史高到了“充位而已”的境地。大司馬、車騎将軍史高絕非善類,其發迹于揭發霍光家族陰謀政變,對付蕭望之之類的儒士綽綽有餘,他被邊緣化後,心理上難以平衡,便對蕭望之等人懷恨在心,一場權力争鬥即将降臨漢廷。

另外,漢元帝即位之初,漢廷的情況是外戚放縱、宦官擅權,蕭望之甚為憂慮,便谏言漢元帝革除弊政,即廢棄宦官掌管中書,改由賢明公正之士掌管。

由此,史高與宦官有了共同的敵人,他們裡應外合極力反對蕭望之的改革。

當蕭望之的谏言觸及漢廷實質問題時,漢元帝的性格缺陷立即暴露無遺。漢元帝以初等大寶為由怠于做出任何變動,實則是其性情懦弱,缺乏主見。蕭望之的谏言在漢元帝那裡久議不決,卻給對手以可乘之機,宦官中書令弘恭、仆射石顯等人與史、許外戚聯手,共同發難蕭望之,兩個回合下來,蕭望之即被逼自殺。

蕭望之自殺,令漢元帝震驚不已,且為之痛哭流涕,但其口頭責怪中書令弘恭、仆射石顯等人害死蕭望之,卻并未追究他們的責任,事後對他們的寵信依然如故。

經此一役,弘恭、石顯之流賺的可謂缽滿盆滿,他們不但鏟除政敵,還對漢元帝有了一個深刻了解。此後,弘恭、石顯之流一手操控漢家權柄,漢元帝成為名義上的天子,大權卻握在石顯手中。

警鐘長鳴,曆史上“父親建功,子敗業”一再上演

漢元帝大權旁落,石顯弄權

2、西周統治到了周宣王的兒子的周幽王時,不但未能繼承周宣王勵精圖治恢複周王室的精神,反而将昏庸無度,最終釀成了“烽火戲諸侯”,落得個國破、身死的下場。為此在我國曆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豐富了周王朝的史料。

據記載,“褒人有罪”,請求以豔如桃李的褒姒“于王以贖罪”。令周幽王美中不足的是褒姒雖然貌美,卻冷若冰霜,自進宮以來從未有過笑容。

周幽王為了博得褒姒的開心一笑,可謂煞費苦心,最終皆以失敗告終。但是周幽王并未“氣餒”,不惜懸賞求計,若能引得褒姒一笑,賞金千兩。佞臣虢石父提議以烽火台一試。一時間,狼煙四起,烽火沖天,各地諸侯一見警報,以為犬戎打過來了,果然帶領本部兵馬急速趕來救駕。到了骊山腳下,連一個犬戎兵的影兒也沒有,隻聽到山上一陣陣奏樂和唱歌的聲音,一看是周幽王和褒姒高坐台上飲酒作樂。諸侯們周幽王被戲弄,雖然怨氣沖天,但也隻能忍氣吞聲打道回府。

警鐘長鳴,曆史上“父親建功,子敗業”一再上演

烽火戲諸侯

褒姒見千軍萬馬召之即來,揮之即去,如同兒戲一般,覺得十分好玩,禁不住嫣然一笑。周幽王大喜,立刻賞虢石父千金。周幽王為此又數次戲弄諸侯們,後來諸侯們漸漸地再也不來了。

周幽王為進一步讨褒姒歡心,竟然廢黜王後申氏和太子宜臼,并且冊封褒姒為後,褒姒生的兒子伯服自然而然就被封為太子。

與此同時,周幽王腦子進水了“王欲殺故太子宜臼,求之于申”,申侯當然不能把外甥交出去了。“申侯弗予”,周幽王得寸進尺“王伐之”,申侯采取了先發制人的政策,還聯合了缯侯,以及西北的犬戎一起出兵,進攻鎬京。

周幽王聽到犬戎進攻的消息,驚慌失措,急忙指令烽火台點燃烽火。烽火是燒起來了,可是諸侯們再也不理會周幽王了。最終,“犬戎遂殺王于骊山下,虜褒姒,并殺鄭桓公,盡取周寶賂而去”。

警鐘長鳴,曆史上“父親建功,子敗業”一再上演

犬戎破鎬京

“曆史倪說”認為,漢宣帝與周宣王以天下為己任,勵精圖治,一時間令王朝中興,成為萬世楷模,但他們在建功立業的同時均忽視了對下一代的教育與呵護,最終未能擺脫“父興子壞”的魔咒,令中興偉業昙花一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