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農挖出國寶級青銅器,卻送去供銷社熔化,送進熔爐最後一刻救下

雖然每個國家都有曆史,但是能夠有我們這麼上千年的可是不多,在這些曆史長河中,我們還有各個時代獨有的文化産物,這些都成為現代人研究當年生活文化的工具。但是因為在近代我們經曆過一段動蕩期,是以很多文物散落各地,還有很多慘遭毒手,其實作在能夠在博物館中看到的那些,已經算是比較幸運了。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件,它就是在銷毀的前一刻被人救了下來。

老農挖出國寶級青銅器,卻送去供銷社熔化,送進熔爐最後一刻救下

上世紀五十年代,熱河省的一個小村子裡,有一位叫唐永興農民在幹活的時候發現了異常,他覺得地下有硬東西,于是他小心翼翼地往出挖,這一挖不要緊,竟然挖出了16件青銅器。其實我國老百姓對文物的意識是從七八十年代開始的,是以那個年頭大家不覺得這事什麼好東西,就以為是一堆破銅爛鐵,而且國家當時正處于建設時期,他們一合計就将這些青銅器賣給了供銷社,讓他們熔化了支援國家。

老農挖出國寶級青銅器,卻送去供銷社熔化,送進熔爐最後一刻救下

手續也都辦妥了,唐永興順手拿起一件看了一下,結果發現這“破銅爛鐵”上居然有字,他隐隐覺得有點不對勁,于是他拿着這件東西找到了學校的老師,雖然他們也不知道這是什麼,但是好像和曆史書上說的周朝文物有點像,于是他們趕緊跑到供銷社準備将之前簽訂的合同廢棄,那十六件青銅器就在進入熔爐的最後一刻被救了下來!後來人們才搞清楚這些東西的來曆,這裡面最讓人慶幸的就是西周的那件匽侯盂。

老農挖出國寶級青銅器,卻送去供銷社熔化,送進熔爐最後一刻救下

這件文物上布滿了雲雷紋和夔風紋,看上去簡單大氣。古時候對用具比較講究,不同的用途叫法也不一樣,就像這件匽侯盂,它被叫做“盂”,說明它是一個盛水的工具。當然确定其身份的就是内壁上刻着的五個字:匽侯作饙盂。匽侯指的就是西周年間燕國國君,說明這件文物之前還是國君使用的東西,另外,從時間上來看,燕國國君的爵位發生變化是在齊桓公支援燕莊公重新得到公爵之後,是以它的确來自西周。

老農挖出國寶級青銅器,卻送去供銷社熔化,送進熔爐最後一刻救下

另外,“饙”這個字的意思是熟飯,也就是說,當年國君用這東西主要是盛飯的,這一點倒是打破了之前大家對“盂”的了解,不過其實這種命名可能也是從器皿的形狀上做區分的,具體用途還是要因人而異,是以也不能下定論。如今,這件文物已經被收藏在了國家博物館中,從熔爐前搶下這麼一件國寶,還真是不容易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