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從太平軍小卒變成淮軍名将,被陸軍趕了出來,卻成了海軍統帥

丁汝昌是淮軍乃至清軍中的一個異類,出身于“發匪”,成名于淮軍陸軍,最後卻亡于北洋海軍。

他出身貧寒,是以才會被太平軍裹挾,也正因為被太平軍裹挾,才有了後來意氣風發的北洋水師丁提督。

他18歲投入太平軍,和當時多數太平軍一樣,也是為了給自己的生活謀一條出路,老話說“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生活真要過得去,他當然也不願意投入朝廷眼裡的“賊軍”當個丘八。

他從太平軍小卒變成淮軍名将,被陸軍趕了出來,卻成了海軍統帥

丁汝昌投的是太平軍哪一部呢?程學啟部,這位程将軍後來背叛了洪、楊,投入了曾國藩麾下,然後成了湘軍一時之名将。

程學啟即便在洪、楊一方也能聲名鵲起,隻不過投了曾國藩之後有了更好的舞台讓他施展身手而已。

程學啟之是以會投入湘軍,說起來也是曾國荃用了不太光彩的手段,當時程學啟駐守安慶,曾國荃久攻不下,便讓人去将程學啟的養母和養母的親生兒子給綁到了軍營,然後恐吓程母,你不讓程學啟投降,本将軍便砍了你這親兒子!

程學啟孝順,聽完養母的一番話之後,心有所動,随後此事被主将葉芸來發覺,程學啟恐葉芸來對自己不利,于是率數百人直奔湘營,後為湘軍攻占安慶立功,進而獲得了曾國藩的信任。

丁汝昌恰好和程學啟交情不錯,是以,他也跟着程學啟背叛他們的“上帝”轉投湘軍了。

程、丁二人投了湘軍,為了擷取曾國藩的信任,也為了在湘軍中站穩腳跟,理所當然地得給曾氏遞上一份投名狀——當“帶路黨”,和湘軍一起攻打安慶。

湘軍攻下安慶之後,程學啟升任遊擊,丁汝昌當然也不例外,升任了千總。

後來,曾國藩讓李鴻章去組建淮軍,一則為了讓李鴻章能夠迅速完成淮軍的組建工作,二則也是為了更好地控制淮軍,是以從湘軍這邊撥了一批軍官過去,程、丁二人又恰好是安徽人,是以被劃給了李鴻章。

丁汝昌自此便在李鴻章手下沖鋒陷陣,獲得了李鴻章的賞識,然後一路高升了。

他從太平軍小卒變成淮軍名将,被陸軍趕了出來,卻成了海軍統帥

丁汝昌之投“發匪”,多有不得已之處,哪怕後來投入湘軍,也同樣如此,說到底那時候的丁汝昌隻是随波逐流而已。

他在太平軍中,是為了吃一口飯。

他背叛太平軍而投入湘軍,是因為程學啟。

但是到了湘軍之後,他找到了自己的目标,他不用再為了吃飯而發愁,可是打仗這麼危險,又是為了什麼?說他是為了清朝,恐怕也沒人會信,說白了他所圖者不過“升官發财”四字而已。

這也是一個小人物的蛻變,一個小兵如果不想當将軍,如果不敢想當将軍,那他隻能永遠是一個小兵。

人一旦有了目标,才會去拼,并且是一邊拼一邊讓自己變得更優秀。

1862年劉銘傳率銘字營和程學啟的開字營攻打四江口,丁汝昌也是這時候被劉銘傳看中,然後讓李鴻章調他到銘字營。丁汝昌一入銘字營,便深受劉銘傳器重,讓他統領馬隊,從步兵到騎兵,丁汝昌仍然遊刃有餘。

因為他不僅作戰英勇,并且善于學習和總結作戰經驗,這也正是劉銘傳和李鴻章看重他的原因所在。

也正是有這股勁在,他才能成為湘軍、清軍中的一個異類。

他從太平軍小卒變成淮軍名将,被陸軍趕了出來,卻成了海軍統帥

丁汝昌後來因為裁撤馬隊之事徹底和劉銘傳鬧翻,并且險遭殺害,也正是這次經曆才徹底地改變了他後半生的命運。

他和劉銘傳鬧翻之後,當然不甘心一直在家賦閑,是以跑去找李鴻章,李鴻章不用猜也知道他的來意。

可是,丁汝昌畢竟出身“發匪”,又和劉銘傳鬧得這麼僵,再将他安排到淮軍陸軍當中顯然不妥當,恰好此時李鴻章興起“海防”,正有意建立海軍,是以打算讓他來統領海軍。

當時左宗棠也盯着丁汝昌呢,他也很欣賞丁汝昌這個悍将,想把丁挖到自己的楚軍中,然後和自己一起收複新疆。倘若當時丁汝昌去了,那他的人生便又是另外一番模樣了,但李鴻章又怎麼可能放他去呢?

許多人說李鴻章讓丁汝昌統領海軍,是以外行指揮内行,是後來北洋艦隊覆滅的不可忽視的因素。

但實際上,丁汝昌在歐洲期間多次進行過考察,即便回國後也在不斷地在學習,李鴻章說他“與中西各員研究觀摩,頗有心得”、“于西國船炮制造,運用之妙,體會更深”,或有誇詞,可再不濟也算是半個内行。

當然,對于海軍之敗,丁汝昌也有不可推卸之責任,隻是劉步蟾這樣的海軍高材生尚且無措,丁汝昌又能有神辦法呢?

他從太平軍小卒變成淮軍名将,被陸軍趕了出來,卻成了海軍統帥

海軍之敗,甲午之敗,說到底還是因為李鴻章和慈禧。

丁汝昌是有戰略眼光的,他在1894年便提出為主力艦配備18門克虜伯快炮和3門新式後膛炮,可清政府什麼态度?

慈禧忙着給自己辦60歲的萬壽節呢!丁汝昌這提議得花60多萬兩白銀,别做夢了!李鴻章呢,當然也一切惟慈禧馬首是瞻,哪敢答應給丁汝昌錢。

倘若這筆錢花了,再怎麼樣也能多撐一會吧?

别看李鴻章辦海軍辦得響亮,可實際上海軍衙門在當時隻是讓諸公多了一個更撈錢的地方而已,為什麼這麼說呢?海軍都給辦到頤和園的昆明湖裡去了,打着在昆明湖辦海軍學堂的旗号使勁修園。

清政府的不在乎和李鴻章的戰略失誤,丁汝昌、劉步蟾之輩又能如何?

不過,丁汝昌在兵敗之際吞食鴉片自盡,倒也保全了自己的身後名,不負“以身許國”之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