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紹義,清東陵二次盜寶案主犯,河北一山區農民,表面上是一個彈棉花的手藝人,實際上卻是個隐藏了多年的盜墓賊。在清東陵旁邊的新立村裡,他呆了十幾年,謀劃了幾十年,為的就是就為盜清東陵,并對11座墓進行盜掘,擷取珍寶無數。被一些網友稱為“最有毅力的盜墓者”。
1928年7月,孫殿英以 “為祖宗報仇、革死人的命”為由盜掘了乾隆皇帝的裕陵和慈禧太後的定東陵,被世人稱之為 “東陵第一盜案”。 1945年,這個被稱為“最為粗魯盜墓者”當年用過的炸藥包聲已經遠去,但王紹義的機會卻來了。這一年8月15日,日本帝國主義投降了,僞警察散了,清東陵的守護和管理出現了前所未有的 “真空”,無形中成為了王紹義作案的最佳時機。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說說這中間的一些趣事。
娘娘“活着”,吓昏王紹義的兒子
先來介紹一個人,孝哲毅皇後,1854年7月25日-1875年3月27日,阿魯特氏,清穆宗同治帝皇後,蒙古正藍旗人(後因封後而擡旗入滿洲鑲黃旗),大學士賽尚阿的孫女,顧命八大臣鄭親王端華外孫女,顧命八大臣肅順是端華的弟弟,也就是阿魯特氏的叔外祖父,三等承恩公戶部尚書崇绮之女,孝貞顯皇後(慈安太後)姑表外甥女,恭肅皇貴妃侄女。清代唯一一位阿魯特氏皇後,最後一位蒙古族皇後。
這個皇後也算是清朝的悲情皇後,19歲被欽點為後,3年後因皇帝駕崩而無奈早逝,隻活了22歲。《清宮詞》裡有一首贊美她的詩:“蕙質蘭心秀并如,花钿回憶定情初。珣瑜顔色能傾國,負卻宮中左手書。”
珣、瑜指珣妃阿魯特氏和瑜妃赫舍裡氏。意思是珣、瑜二妃雖有傾國傾城之美貌,但在文才上卻遜于善長左手寫字的中宮皇後。孝哲皇後喜好文學,對著名的唐詩能“背誦如流”。平時她“氣度端凝,不苟言笑”,“曾無亵容狎語”,頗有母儀之風。
惠陵是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同治帝)和孝哲毅皇後阿魯特氏的合葬陵寝,位于景陵東南三公裡處的雙山峪。當年10-12月間,王紹義一夥盜開了這座陵墓,他們先是撬開同治的棺材,看見同治的龍袍在閃光,以為裡面包裹的隻是一具枯骨,但當王紹義手一伸,卻因同治筋肉腐爛,滿身帶着刺鼻的腥臭,一抓猶如泥屎,十分令人作嘔。盡管這樣,為了珠寶,十幾隻手在臭氣沖天的泥骨裡亂攪,直到搜羅幹淨為止。
接下來便輪到了同治的皇後,嶽南《日暮東陵》中有過這樣一段描寫:打開皇後的棺材,光亮下人們全發呆了:這娘娘像個活人,面如荷花而溫馨地閉目養神呢!王茂(王紹義長子)“哎呀”一聲吓昏過去。負責盜墓的頭目見幾個人目瞪口呆的,大聲吼道:“他媽的,都愣着幹啥?還不快動手搜羅東西!”大家這才動作起來,有的扯衣服上的珍珠,有的取身旁的寶物,有的摘頭上的鳳冠霞帔,有的取簪環首飾……(新世界出版社,1998年版)
這個事兒很有趣,孝哲活着沒吓着誰,但死了卻吓着了二代盜墓賊。都說沒做虧心事,就不怕鬼敲門,在盜墓賊那裡這個事卻是反的,做虧心事,撬開墓門,被吓昏也就成了一件正常的——這個世界,吓着活人的往往不是活人,而是死人,也許是專門說給盜墓賊的。
雷管炸藥掩人耳目,發明了“拐打鑰匙”
其實,王紹義一夥最初的目标并不是惠陵。他們作案的第一個目标就是鹹豐的陵寝定陵。時間是1945年9月23日。這天,他們進入陵區,王紹義将盜陵的隊伍分成了兩撥:一撥在陵西用雷管炸藥打石頭以掩人耳目,另一撥盜陵。
盜陵,王紹義精心準備多年,用不了多少力氣,也不用像孫殿英一樣蠻幹。據說,他在盜陵前就通過觀察與收集資料,發明了一種“鑰匙”。這種鑰匙用鋼闆做成,叫 “拐打鑰匙”,是用來對付頂門石的。資料顯示,定陵的每道石門都厚達半米,所用材料全是漢白玉和大理石,石門之外也沒有鎖和門栓,即使千鈞之力也休想從外面推開,因為在石門的後面有一塊從裡面牢牢頂住的自來石。這自來石就是我們說的頂門石,就像老百姓家裡用來頂門的木棍,但要比木棍強有力多了。
王紹義發明的“拐打鑰匙”就是從門縫直抵頂門石,然後,用力敲打“鑰匙”,“放倒” 頂門石。這樣一來,門就自然而然地開了。為了讓大家能看明白,我們專門找到了下面這張圖檔。“放倒”頂門石,王紹義就能進入地宮大行其盜了。就是靠着這個簡單的工具,王紹義在定陵盜後,又選了個日子,将慈安太後的陵寝盜掘一空。因為外界有在以雷管炸藥打石頭掩人耳目,在“拐打鑰匙”失靈的時候,他們就用手榴彈,綁在一起往開炸。
用木匾做船,劃行在有水的地宮裡
幹很多事不是靠一把“鑰匙”就能成功的,據說,定陵的地宮裡當時是有積水的,很深,王紹義他們眼看着要到手的寶貝,因為積水的阻隔,拿不到手。怎麼辦呢?暢銷書作家倪方六在《中國人盜墓史》裡向人們講述了事情的經過:
這夥盜墓賊都是當地人,又都是盜墓熟手,很快便挖到了墓道入口。他們将通往地宮的石門炸開後,發現地宮内有很深的積水。孫殿英盜乾隆裕陵時曾碰到過這種情形,當時是用抽水機将水抽幹,盜陵方得成功的。王紹義這一夥人顯然一時不具備這個條件。
但畢竟挖了幾天,金銀财寶就在眼前,放棄太可惜。于是他們想了個辦法,據說是從隆恩殿上拆下了一塊大木匾,又卸下了兩扇門闆,現場“造船”,臨時做了一個簡易木筏子,與1930年(民國十九年)4月盜端慧皇太子園陵的那夥盜墓賊一樣,劃進了地宮,将帝後兩口大棺材先後劈開,盜空了裡面的随葬寶物……
當然,盜掉11座陵墓也并非王紹義一人能為,最初,他的同夥中至少還有這樣4位:
1.楊芝草,盜陵主犯之一,王紹義的得力幹将,人稱“小諸葛”。年歲不大,壞事沒少幹,年輕時曾挨土匪綁票,後來投靠日本人當僞警察,覺得油水不大,回家種地。王紹義發現機會,找到的第一個人就是他,二人一拍即合,決心要以盜墓發家。
2.穆樹軒,盜陵主犯之一,祖輩守陵人。對陵區的情況比較了解,是陵區的“熟人”, 孫殿英當年盜陵時,也曾找過這種“熟人”,省了不少蠻幹的力氣。在穆樹軒的背後還有一個叫“四海紅”的土匪頭子,他們一起幹了幹了不少綁票、打劫的壞事,“四海紅”的一些手下也參與了二次盜寶案。
3.關會增,盜陵主犯之一,外号“關老七”,家住裕大村。其祖上是修帝王陵地宮的名匠,了解清東陵的底細,對地宮結構一清二楚。
這些人經過籌劃,先是用銀子買通了一個的張小秃守陵人,才得以進入陵區開始作案。有人引路,有人熟悉地形,還有土匪壯膽和萬能的鑰匙,他們很快就盜了定陵和惠陵。手上有了寶貝,他們又找到了“黑背景” 趙國正、張盡忠等人,一起發了盜墓的不義之才,甚至盜開了康熙皇帝的景陵,對對康熙皇帝拖骨暴屍。
打着“報仇”旗号,比孫殿英盜陵更嚴重
同樣,幹一件是光有頭目是不行的,王紹義等人為了能盜更多的寶貝,也為了美化自己的盜墓行為,吸引更多的人前來參加,他們提出盜陵就是“鬥争皇上大地主”、“幫助群衆度過饑荒”的口号,并聲稱“過去的皇帝就是頭号的大地主,是幾千年來騎在人們頭上拉屎撒尿的大壞蛋,雖說他們人死了,可他們搜刮的财寶不計其數啊!有的還帶進棺材裡去了。現在我們就要挖他們的墳,分他們的财,叫他們在陰間也過得不舒坦”。
這樣一來,就吸引了很多遊手好閑和不務正業的人參加,根據今天的資料顯示,清東陵二次盜寶案參與者多達300餘人,他們都受到了王紹義等人和蠱惑和吸引。但是,在分贓的問題上卻顯得極為不公,甚至在現場出現了多次分贓大火拼的醜劇。一是以打槍誰打得準來定輸赢,決定得到寶物的多少;二是讓人假扮“上面的人”盤查過間,以打點為名對寶物進行獨吞。據說,在盜陵頭目中,得到寶物最多的人要算王紹義和張盡忠。
今天,這些人具體盜走了多少寶物,已經沒有人能夠說得清楚了。僅就惠陵而言,據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四月二十二日《世界日報》略載:“三十四年十二月清三陵被盜,一、同治惠陵,棺兩口。一同治,一陪妃,屍體俱面目如生。金棺前供桌上同治翠印一、金表一。棺内外珠寶、玉翠、金屬等品,用麻袋裝出,再用香爐量分,金子約二十餘斤。”
又據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五月二十九日《華北日報》略載,惠陵被盜開後,“第一層有四個架子,分列兩旁。一邊是皇帝翠印一顆、皇後翠印一顆,一邊是書籍及印刷闆之類。第二、三層沒有東西。第四層有棺兩個,用斧錘等将棺劈開,由皇棺内取出半斤重金墨匣一方、重四兩金八卦一個、美國贈品四邊鑲白珠可走半年之金表一個、朝珠白缂各兩串、二十四顆的白珠子兩串、翠扳指一個、金火盆一個、翠煙袋一支。在後棺内取出鳳冠一頂,白玉镯、金镯各一對,翡翠、珍珠、瑪瑙及木質朝珠各一串,重三兩金九連環一件,鳳凰簪子一件,瑪瑙扳指、金鑲白珠戒指、翠牌各一個,長翠簪一件,其他零星物品無法統計。”
惠陵隻是清東陵中的一座,也就是我們前面說到的娘娘“活着”的那座,其餘可想而知——今天,人們在展覽館中看到的那些被孫殿英、王紹義之流在盜墓過程中被遺漏的珍寶,仍散發着璀璨光芒,不禁會問:究竟有多少珍寶被盜墓分子擄掠而去?徐廣源《清東陵史話》:二次被盜的陵寝有康熙帝的景陵、鹹豐帝的定陵、同治帝的惠陵和慈安陵(普祥峪定東陵)。被盜陵寝之多,損失之慘,比上次(孫殿英東陵第一盜案)更為嚴重(新世界出版社,2010年)。
結語:王紹義在八仙山被抓,人間難容盜墓賊
有句話叫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惡就要受到懲罰,它看起來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終不會放過一個壞人。比喻作惡的人終究逃脫不了天法的懲處。清東陵二次盜寶案案發後首犯王紹義、張盡忠畏罪潛逃。張盡忠潛往唐山唐家莊一個小煤礦,1946年6月27日被軍統特務抓獲,1948年2月28日病死于北平地方法院看守所。慣匪王紹義依仗手中有槍,且槍法又準,1946年初外逃。我公安人員行程萬餘裡,曆經三個縣和上百個村莊,連續緝捕五年之久,最後終于在八仙桌子山上将其抓獲,1951年3月21日王紹義被槍決。
八仙桌子山也叫八仙山,是天津市地勢最高、群峰彙集的地方,900米以上的山峰有19座,八仙山主峰海拔1052米,為天津市第二高峰。相傳,鐵拐李等八位散仙遨遊東海經過此地,被這裡雲遮霧罩的奇峰、峽谷、幽林、秀水所吸引,便降下祥雲,在一塊兩米見方的巨石旁野餐小憩,後來人們把這塊巨石稱為八仙桌子,這萬畝山林是以得名八仙山。
這仙境般的人間,怎麼會容下一個盜墓賊?而這要比王紹義長子王茂在看到娘娘“活着”,被下暈了“有趣”得多——也許,世界真的有好幾層,關鍵在于人們走向哪一層。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來關注西部人文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