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修頤和園錢都撥給北洋水師添置軍艦,甲午海戰的結局也是一樣。慈禧的确挪用了經費,用于一些其他的目的,包含了這期間為了準備她的生日所有的一些事項。
至于慈禧挪用了多少經費用于修頤和園,說法不一,有說是8000萬兩的,而在《康有為年譜》的記載,改為3000萬兩,不過這些說法都沒有經過證明。但我們知道修頤和園費用很高,有記載的是慈禧挪用的海軍各項費用為500萬兩白銀上下。如果再加上其他專用款項,想必超過1000萬兩是綽綽有餘的吧。
那麼我們就按1000萬兩白銀算,這不是一個小數目,如果用于海軍不管是添置新艦,還是購買裝備,都可以使得海軍實力增加,這是客觀事實。但要明白甲午海戰失敗的原因恐怕就不會這麼想了。
至于甲午海戰失敗的原因有很多。
如果具體到甲午海戰我們不妨看一下。
大清對于日本的挑釁心知肚明,也知道日本是鐵了心的侵略北韓了。可大清雖說有所準備,但與日本相比差距太大了,骨子裡就不太敢與日本人争。
可以說對于甲午戰争的爆發,大清上下根本就沒有統一思想,到底是戰是和,根本弄不清楚。這也導緻延誤了戰機。
慈禧等人還一個勁的想着自己的生日呢,雖說規模縮小了,但還是很關鍵的,絲毫不知道面對的是多麼嚴重的戰争局面。
而戰争爆發後,李鴻章等人又極力奉行“避戰自保”的方針,使得一敗再敗。
相比之下,日本人蓄謀已久。正所謂不打無準備之仗,可以說戰前日本就已經把大清給吃透了。
如果說根本原因那還得歸咎于大清的腐朽無能,也就是說這是工業日本碾壓農業的大清。在當時日本幾乎全方位的領先大清,不僅僅是政治制度,還有軍事和科技。
如果從這個角度看,失敗早已是定局了,僅僅依靠着慈禧挪用的上千萬兩白銀,就打算扭轉戰局,是否是太異想天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