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劇越拍越“小”

作者|謝明宏

編輯|李春晖

《小敏家》裡黃磊對女兒說:“不要小瞧你爸,你爸年輕的時候還是很浪漫的。”女兒搖頭,不信他爹的“想當年”。

想當年,《小敏家》裡的離異男女黃磊、周迅,還是《橘子紅了》裡上演唯美不倫戀的耀輝、秀禾。2002年,秀禾作為容家小妾,隻能和丈夫的六弟耀輝暗中往來。19年後,周迅因為顧忌黃磊的前妻是母親認識的老家人,兩人也隻能在小區樓下大搞“中年羅曼蒂克”。

國劇越拍越“小”

但同樣是“偷情”,這對CP的藝術品質也太打折扣。大概是硬糖君看人濾鏡太重,始終不信劇中依舊清冷的周迅,家裡的陽台會挂上臘肉、香腸、醬鴨。

《橘子紅了》多少還有點大時代的浪漫。依稀記得紅色的橘園裡,秀禾和耀輝細雨談天。紅日銜山,天邊一抹金紅,把一樹樹的橘子都照亮。這裡有兩套社會性色彩系統,榮家大院的陰森與橘園炫目紅色,對比着封建倫理的強大與少女萌動的青春年華。

再看《小敏家》裡發福的黃磊再再再次演繹嘴碎暖男,雖是用心籌備戀愛周年,卻讓人不禁慨歎國劇的格局真是越拍越小。不再有《橘子紅了》裡的耀輝、秀禾,也不再有《人間四月天》裡的林徽因、徐志摩,隻剩下《小敏家》裡的教育焦慮和中年蹉跎。

國劇越拍越“小”

正如湯姆·甘甯所說:“每一個時期的電影,都會以新的方式建構它的觀衆。”電視劇亦是如此。告别了90年代到世紀初的“大時代書寫”,從郭敬明的“小時代”到檸萌影業的“小系列”,不管是小确幸還是小确喪,那些奔騰與沸騰一去不回,唯有長日瑣碎、羅曼蒂克消亡。

一個小敏家,三對離異者

三個女人的離婚綜藝搞得一堆人唏噓感悟,三個女人的離婚劇集更是收視密碼。《小敏家》故事一開頭,妹妹唐藝昕就告訴已經離婚十多年的姐姐周迅,自己也離婚了。老媽并不震驚,這下家裡三人都解鎖了離婚體驗。

國劇越拍越“小”

照理說,獨自在北京打拼的小敏(周迅飾)有人照顧,老媽不應該反對。可偏偏小敏的戀人陳卓(黃磊飾)的前妻李萍(秦海璐飾),不僅和小敏是老家九江的發小,小敏的前夫金波(塗岩松飾)的老爹還是李萍爸爸廠裡的老上司。

北京那麼多外地人,誰在意你老家的恩怨情仇?偏偏劇中人都有點抹不開面子,放不下沉重的過往。小敏曾和老家的蘇老師通信,但隻限于交流沒有發展成婚外情。蘇老師的老婆帶着金波找小敏大鬧一場,其中或許還有李萍的做證。

一氣之下離婚的小敏,逃離老家來到北京成了助産士,孩子就留在老家由金波和外婆養大。随着李萍發現前夫和小敏的戀情,這樁往事又萦繞在小敏心頭,令她夜不能寐。陳卓雖然大方表示“都過去了”,但小敏媽媽依舊讓這對中年CP“要低調”。

國劇越拍越“小”

《小敏家》想要拍家長裡短人情拉扯,但劇中的主要沖突卻有點“為賦新詞強說愁”。小敏的好大兒駿駿,和陳卓的好大女佳佳,都是年屆20的大齡聯考複讀生了。可身為父母的小敏和陳卓,卻生怕自己的戀情影響他們聯考。

這對地下戀情有多誇張?小敏在母親和駿駿來北京後,着急忙慌地藏安全套。陳卓剛和小敏在酒店溫存片刻,就要身上抹點小酒,回家騙佳佳自己在陪客戶。而據小敏和妹妹小婕(唐藝昕飾)坦白,她和陳卓從來沒在家裡過過夜,都是諜戰片似的“外面接頭”。

小婕離婚後認識新男生徐正(範世琦飾)的第二條故事線,更顯潦草。她的前夫佟兵是個隻知道玩遊戲的媽寶男,直到去民政局辦離婚,都還讓小婕等他打完這局。佟兵和她媽上小婕家裡翻錢這事兒,也讓人感覺和時代脫節。都什麼年代了私房錢還藏書和零食罐兒?敢問聽說過移動支付嗎。

總之這條線的目的,就是想讓觀衆痛罵媽寶男,順便為小婕的感情開路。當然還有兩個複讀生的故事,駿駿成績優秀但是和媽媽小敏不親,佳佳開朗活潑和爸爸陳卓親近,但是愛花媽媽李萍的錢。秦海璐飾演的富婆李萍,才是本劇的快樂源泉。都快2202年了,還能看見這麼誇張的暴發戶,實乃觀衆幸事。

國劇越拍越“小”

《小敏家》的古怪觀感在于,周迅過于文藝,根本不像會被狗血元素牽扯的樣子。中年離異、孩子複讀、老家輿論等元素,更像是硬塞進去的爆款砝碼,與叙事線偶見脫節。

“小系列”,中年危機與中産困境

檸萌刻意打造“小系列”,并且确實挺成功。但從《小别離》《小歡喜》再到《小敏家》,硬糖君确實已經看得有點小膩味。

國劇越拍越“小”

借用海清在《小歡喜》裡的話:“人到中年,危機要來絕對不會單獨來。”通常的情況下,“小系列”劇的主人公們總是面臨着一連串中産困境裡的中年危機。這是一種包含了事業、婚姻、健康、心理等多要素在内的集體症候。

值得玩味的現象是,女性承擔了幾乎所有“親情異化”的角色。《小别離》呈現了中年母親的無力感。公司高管童文潔雷厲風行,但是由于子代教育問題,她進入了所謂的“早更”狀态,直接引發母女間的親情危機,以及和丈夫的情感危機。

《小歡喜》中宋倩單身母親的身份轉變,給她帶來了強烈的不安全感。她把本該分給丈夫的關注和愛,全都壓在了女兒英子身上。她不斷對英子強調,“媽媽隻有你了,沒了你,媽媽可怎麼活呀?”為女兒她放棄了實體老師的職位,全盤掌控規劃女兒的人生,走向自我迷失。

當然還有《小舍得》裡的蔣欣,直接把孩子在高壓下弄出幻覺,造出了學霸娃娃撕卷子的名場面。《小敏家》的周迅看似風一般自由,也逃不脫一開篇就要為兒子上教育訓練班請托現男友的前老婆的尴尬。

國劇越拍越“小”

幸虧有現實裡教培行業的落幕,終于給這類劇集的“教育訓練班焦慮”劃上了休止符。硬糖君預測,下一部爆款可能就是呈現“雙減父母”的應對之策。

雖然質疑聲不少,但必須承認,“小系列”沒有選擇底層家庭樣本的做法是聰明的,否則沉重的觀感将讓觀衆難以代入、甚至難以忍受。

劇中人都不太差錢,偶爾穿戴相對其身份還有些過分鋪張。《小别離》裡最富裕的是張亮忠一家,頂配座駕、專門司機、為兒子上學捐贈圖書館。《小敏家》裡最闊綽的李萍一家,給女兒穿戴一身CHANEL,但好歹也是白手起家,如今也要繼續打拼。

國劇越拍越“小”

職場危機隻是點綴元素,它們所在意地是給中年主人公締造困境,進而完成社會、家庭、學校、公平、倫理、責任等文本的多重指涉。《小别離》裡方圓因險些釀成手術事故被迫辭職,最終又回到醫院。董文潔在機關被降職,和年輕人打了翻身仗重回總公司。這給後續劇集的職場描寫,打好了照貓畫虎的模子。

當然,這類劇集也免不了中年男人尋找“回春靈藥”那些事。《小别離》裡張亮忠通過年輕貌美的蒂娜找回青春。《小歡喜》的喬衛東不滿和諧的家庭,迎來了遲到的“叛逆”。《小敏家》則是幾對中年離異家庭的“情感重組”,不知老房子着火的重任将落在哪位大叔頭上。

告别大時代

“在明年春天到來的時候,這些勞工就會從外灘徹底地消失。他們會前往另一個需要他們的廢墟,用他們的血肉之軀,鑄造起新的長城——用來隔絕窮人看不見的透明磚牆。”

很難相信這是《小時代》書裡的話,刻意設定的批判與整部小說顯然是脫鈎的,更在影視化時被剔除得一幹二淨。作為80後作家,郭敬明顯然把握住了某種時代脈搏。他把90年代文學裡已經從時代領土逃逸出去的“個體”,重新拉回到“市場”這一時代大曆史中來。

國劇越拍越“小”

盡可以批評其中的消費主義崇拜,但不得不承認“小時代”裡角色仍然是有“大時代”的某種風韻的。不管做的是中國夢還是美國夢,偶像是蓋茨比還是比爾蓋茨,拜金與消費,依舊是一種進取型的人生。而不是像“小系列”劇中的70後父母,明明享受了經濟崛起的時代紅利,但已在個體困頓中瑣瑣碎碎、無暇遠方。

在90年代末的港劇《創世紀》中,幾乎全員角色都是進取型的,時代氣息撲面而來。大家赤手空拳想要搏出更好的生活,人格特征與社會大環境高度比對。葉榮亨、葉榮晉是把利益放在首位的商業價值型人物,隻講金不講心。霍景良、方建平把創業當成自我實作,不計較一時利潤得失。

國劇越拍越“小”

《小敏家》導演汪俊自己18年前拍的《别了,溫哥華》,也反映了那個時代國人對海外的無限浪漫想象。更典型的是《北京人在紐約》,将目光聚集到美國生活打拼的中國人,講述了80年代一群異域淘金的中國人的理想困境和身份焦慮。

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下,懷着某種激進或者異想天開的理想,整個社會彌漫着一股躁動甚至狂野氣息。這是20年前國劇的“時代書寫”,過把瘾就死的青年充斥着小熒幕。

在兒女升學的焦慮中,帶着望子成龍的期待或者臆想,整個時代散發着保守主義的凝滞和呆闆。這是20年後國劇的“時代書寫”,孩子比天大的父母演了一堆又一堆。黃磊在《小别離》裡的角色方圓,在不同的劇裡複制又粘貼。

從《過把瘾就死》到《北轍南轅》,大院子弟的貧嘴沒了精氣神。從《北京人在紐約》到《帶着爸爸去留學》,海外生活的中國人終于“不差錢”。從《橘子紅了》到《小敏家》,黃磊周迅CP承載的時代鏡像逐漸碎片化。

國劇越拍越“小”

我們不知道20年後的觀衆,回看我們這個時代的國劇是怎樣的感受。亦或者,這個時代的特征本就是碎片化、瑣事化和集體焦慮化的。批評“小系列”沒有整體反映時代,是因為我們也沒整體認識當下的時代。

究竟是創作者劍走偏鋒格局小了,還是觀衆在倒逼他們這樣做?“一切堅固的東西都煙消雲散了,一切神聖的東西都被亵渎了,人們終于不得不冷靜地直面他們生活的真實狀況和他們互相的關系。”馬克思的話,仍可借來當作注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