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6月12日電(記者宋玉軒)在第五批全國無遺物名錄公布中,柳州螺杆粉無疑成為"頂級流"之一。
資訊圖:人們用手機展示蝸牛粉。朱柳榮
許多網民在社交媒體上讨論,他們多麼無法停止嘗試獲得蝸牛粉。
微網誌截圖
但或許很少有人知道,柳州蝸牛粉其實起源于1970年代和1980年代的街頭夜市。
那麼,隻有幾十年的曆史蝸牛粉是與國家無遺的環節嗎?
這也要從柳州人的飲食習慣說起。
在柳州的食譜中,蝸牛和米粉是當地人的心。
而米粉和蝸牛的結合制作蝸牛粉,是柳州民間的一大創造。
20世紀70年代、80年代,柳州夜市逐漸繁榮起來,不少食客在吃米粉時,有意無意地要求在米粉上加入新鮮的辣蝸牛湯。
随着時間的流逝,攤主開始嘗試在蝸牛湯中煮米粉。柳州蝸牛粉也誕生了。
但說柳州蝸牛粉是全新的似乎并不準确。因為無論這些元素中的哪一個,都非常具有柳州的局部特色。
以螺絲釘中的蝸牛粉為例,柳州當地媒體曾發表過一篇文章,很久以前,柳州人對蝸牛有着特殊的愛好,加上柳州市郊區的池塘水坑遍布,蝸牛是當時柳州人最容易獲得的食物。許多居民捕撈蝸牛做飯或出售補貼家庭。
與柳州螺杆相比,蝸牛粉中酸芽的加工方法更值得一提。在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中,腌制的酸芽需要用在"祖傳的把戲"中。
舌尖上的中國截圖。
中國烹饪協會理事長、非遺食傳統技藝評審組組長馮恩健告訴媒體,沙仙小吃、獅子粉、辣湯、川菜,正如我們所熟知的,因為有着豐富的文化曆史,被這個社會的人們廣泛接受, 通過時代的進步來滿足人民群衆的生活需要。
事實上,2008年,柳州手工制作的蝸牛粉藝術品被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準許,并已被列入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第二批。
在柳州蝸牛粉中,既有傳統傳承,又有當代價值。
十多年前,柳州市鼓勵商家在北京、上海、廣州等主要城市開店,但很多食材隻能空運,大大增加了粉店的營運成本,目前的烹饪方式也很難滿足更多食客對正宗柳州蝸牛粉的需求。
資訊圖:蝸牛粉模拟模型。朱柳榮
您如何進一步品嘗當地美食?
作為一個長期以汽車、鋼鐵、機械制造為優勢的城市,"工業思維"為柳州提供了新的思維方式。
2014年,第一家袋裝螺旋粉企業誕生。此後,柳州出台了一系列蝸牛粉生産标準和發展規劃。
漸漸地,螺杆粉不僅走出了柳州,也從路邊攤位走向了近100億元的工業,甚至走出了國内。
資訊:從業人員正在包裝蝸牛粉。林鑫照片
在去年爆發期間,包括柳州蝸牛粉在内的快餐産品銷量激增,許多網民紛紛在社交媒體上發貨,這個話題一度備受追捧。
檔案照片:2020年2月10日,廣西柳州市螺杆粉企業複工,企業每天在門口、工廠中的房間、食堂測量勞工體溫三次,防止勞工疾病交叉感染。中國通訊社記者 王一召
廣西柳州市6月10日召開新聞釋出會稱,今年1-4月,預包裝柳州蝸牛粉出口額約700萬元,較2020年同期增長4.1倍。
在今年的非物質文化遺産日,柳州鼻涕蟲粉生産技能被列入第五批國家無遺名錄。
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産司司長王晨陽在此前的新聞釋出會上表示,此次審查,根據飲食中非遺物項的突出特點,成立了單獨的評估小組,主要發揮國家無殘留代表性項目目錄的指導作用,引導社會各界關注某一食品, 某一類菜肴在制作技藝的基礎上,更注重食品中非遺物項所包含的文化意義、社會功能和當代價值。
資訊圖:柳州市一所職業學校推出了蝸牛粉蛋糕。林鑫照片
記者注意到,廣西壯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已在其網站上公布了蝸牛粉的生産步驟:
1.豬骨,大料,沙姜,幹棗,棗,蘑菇和水湯使用;
2.油炸竹子後,切塊使用;
3.将腐爛竹子的油炒,趁熱倒入裝滿辣椒粉的碗中,制成辣椒油;
4.幹鍋(不加油)油炸幹酸芽,加入辣椒油,加鹽炒,加骨湯,腐竹,蝸牛湯沸騰;
5.将開孔的水燒成米粉,煮熟後撈出碗,加入适量的油性水,在骨湯中撒上切碎的酸豆、香菜、韭菜、辣味可口的蝸牛粉。
你準備好參加這個非遺物項目了嗎?(完整)
參考資料:《蝸牛粉》背後《爆紅》《探索柳州蝸牛粉的起源》系列報道《蝸牛粉今生》《蝸牛粉、沙縣小吃等非遺物"街頭小吃"為什麼這麼熱?》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