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不快難砍柴,孩子不教難成才。”我們都知道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孩子是擁有自己的思想的,是活生生的人。怎樣讓孩子懂得道理,明辨是非,是一代與一代人都在想盡方法一直在進行嘗試的,但是這似乎并沒有一個标準的答案。
每位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都有自己的方法,其中有些方法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不同年代的家長,教育方法也不盡相同。山東省一對“90後”的夫妻,就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教育孩子的新思路。
7歲男孩離家出走,90後父母開車尾随并加油打氣
他們的孩子是一位7歲的小男孩,從視訊中可以看出,小男孩虎頭虎腦,十分可愛。但是小男孩都免不了會調皮、叛逆一點。這不,因為一點小事,男孩就決定要“離家出走”,再也不管爸爸媽媽了。小男孩兩手空空,氣鼓鼓的走在路上,頭也不回,看上去十分堅決。
他或許以為父母會及時追上來,并答應他的條件哄他回家。但現實卻給了小男孩沉重的打擊。
他的爸爸媽媽都沒有阻止他,甚至還在他後面一路開車尾随。父母能在車裡舒服地坐着,但是自己卻隻能靠雙腿在路上走,小男孩心裡十分不平衡,于是打算加快速度甩掉父母。但他的力量和汽車比起來還是太渺小了,父母就不遠不近地一直跟在小男孩身後,甚至對小男孩拍起了照,還知道小男孩拍照的姿勢。爸爸在拍照的間隙還為小男孩加油打氣:“加油,加油,跑起來,跑起來。”
男孩崩潰大哭,最終上車承認錯誤
男孩發現自己已經感到很累了,但是爸爸媽媽并沒有讓自己上車的表現。自己都已經走了這麼久了,爸爸媽媽除了追着嘲笑自己什麼都沒做,于是又累又氣,一邊走一邊痛哭起來。但是他還是不想先和爸爸媽媽認輸,但是爸爸媽媽卻不為所動,依然在車上嘲笑他。
又走了一會,過度傷心以及開始時走得太快,讓小男孩蹲在地上嘔吐起來。他發現,自己的父母仍然坐在車上,絲毫沒有下車的意思。小男孩一邊走一邊觀察父母,終于在掙紮了很久以後,小男孩決定回到車上。叫停爸爸的車後,小男孩自己爬上車,這時媽媽卻嚴肅地問小男孩:“你還敢嗎?”或許是認識到了自己的任性,小男孩邊哭邊承認錯誤,表示:“我不敢了,再也不敢了。”
爸爸媽媽表示這是體驗式教育,目的是讓孩子自己意識到錯誤
這位媽媽也解釋了為什麼要這麼對待孩子。這位媽媽淡定地表示,這可以看成是一種體驗式教育,目的就是讓孩子自己充分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這樣的事就算說一萬遍他也不會懂,他說走就讓他走。他自己走累了,摔跤了,走吐了就會明白自己是不對的。”
可能在這對父母的眼裡,自己當年做的事可要比兒子的事迹“光榮”得多,自然也就知道怎麼對付孩子最管用。雖然這種處理方式非常“90後”,但也确實行之有效。或許社會在不斷進步,我們教育孩子的方式也确實應該不斷更新。
對此您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