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趙立波
作為大唐盛世的開拓者,同時更是李唐王朝的重要創始者,李世民的一生可謂騎馬射箭縱橫沙場,下馬後揮毫潑墨,指點江山,是曆史上少見的文武雙全的人物。從16歲頂着貴族光環的他跟随父兄強勢崛起走上軍旅路途,18歲充當先鋒官,24歲已經威名遠揚,縱橫沙場取得赫赫戰功。在29歲登基後,他俯仰江山,開啟了中華文明重要的盛世典範,這些均與李世民的個人風采、能力有着直接關系。
李世民畫像
(一)、二十九歲的李世民意氣風發指點江山,诠釋了盛唐的青春活力。
武德九年(626年)的六月,雖然天氣炎熱,大唐卻剛剛經曆了令人顫抖的“玄武門之變”。老皇帝李淵作為這個親情悲劇的最大沖擊者,開始變得心灰意冷,在事變的第三天,正式向天下釋出李世民為皇太子的诏書。“皇太子世民夙禀生知,識量明允,文德武功,平一宇内。朕付托得人,義同釋負。”最後一句話更加重大意義:“自今後軍機兵杖倉糧,凡厥庶政,事無大小,悉委皇太子斷決,然後聞奏。”【1】
”玄武門之變“
幾天後,李淵正式提出“朕當加尊号為太上皇。”以此正式完成了父子的權力過渡。二十九歲的李世民意氣風發,與此對應的是精力充沛和對帝國事務處理的快速反應的高效運轉,進而為全面開啟“貞觀之治”提供了充分準備。衆所周知,李淵是靠着如狼似虎的兒子們最終奪得天下,将一盤散沙收攏整合。在締造大唐時,李世民的能力和功績是最大的。當然,李淵的也絕非範範無能之輩,而是“素懷濟世之略,有經綸天下之心。”的一個人。【2】也正因虎父無犬子,李世民在關鍵勝利戰争中,獨立指揮了四大戰役,從武德元年抗擊薛舉,到五年後平定劉黑闼前後四十六個月,李世民自己在戰場一線就多達二十七個月,戰争這個放大器全面展示了李世民卓越的軍事才能。對于戰争,他曾站在高度總結說:“吾自少經略四方,頗知用兵之要,每觀敵陣,則知其強弱,常以吾弱當其強,強當其弱。”【3】這是典型的“田忌賽馬”戰術,也是李世民活學活用的典範。甚至李世民深谙“持久戰”的精神要領,在兩軍對壘呈膠着狀态時,他會采取拖延敵軍,磨耗對方耐力和糧饷,最後關鍵一擊,所謂的“堅壁挫銳“、“敵饑以持久弊之”的戰術成了青年李世民的制勝法寶,從16歲到29歲的青春年華,李世民終于走上了人生巅峰,诠釋了年輕有為的真正内涵。
李世民影視形象
(二)、大唐軟實力的建設者,用人藝術成就了盛唐内涵。
對于軟實力他首重的是人才,曾說:“為人君者,驅駕英才,推心待士。”【4】李世民之是以有如此深刻的體會就是源自于早年創業關于人才力量的重大認識。在那個門閥制度長期壟斷的情況下,李世民率先打破出身資質,“不以卑而不用,不以辱而不尊”【5】
面對“士大夫以亂離之後,不樂仕進,官員不充”的情況,李世民迫切地希望“擢将于行伍之中,取士于凡庸之末”。在制度上全面繼承和完善科舉制度,最後讓所有讀書人都汲汲于功名,時人對此說:“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6】當李世民看到新科進士魚貫而出的盛況時,情不自禁地說:“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這種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迫切,最終讓李世民收獲了大量人才,進而充實到各地,為盛唐源源不斷注入了活力。
此外,李世民選人用人最大的特點是,早年秦王府的心腹,如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高士廉等“親故”和早年李建成手下的人才也都被李世民成功争取過來,如魏征、王珪、張玄素等。最後就是其父李淵留下的股肱重臣如蕭瑀、封德彜等人。
劇照
從制度上和有針對性地選人用人無不展現了李世民的戰略高度,此外他非常珍惜自己經營起來的人才梯隊。在根本上防止彼此傾軋。貞觀十七年,蕭瑀因為地位被房玄齡超過,于是對李世民進讒說房玄齡:“朋黨比周,無至心奉上”,還進而诋毀說:“此輩相與執權,有同膠漆,陛下不細谙知,但未反耳。”【7】李世民嚴肅駁斥了蕭瑀的讒言。此外對于曾經對立面争取過來的人才,李世民“洞然不疑”,通過不斷放手使用,最終這些人死心塌地為其出力。
(三)、李世民的個人風度,開啟了包容的盛唐氣象。
李世民在求谏和納谏上的風度是其一生最大的亮點,雖然貴為帝國之尊,卻經常能謙虛聽取納谏。早在被立為皇太子時,他就下令“百官各上封事”【8】此後不久即位,他的書案前如雪片般飛來的奏折湧到了這個年輕人的面前。對于這些建議,李世民對司空裴寂說:“有時候上書奏事,條數很多,朕總粘貼在屋壁,出入都看一次。是以孜孜不倦,要對得起臣下的一片苦心。每一思政理,或三更方寝。”【9】
李世民書法
李世民登基之初,行為舉止頗為嚴肅,許多臣下擔心谏言失當,是以很是顧慮。當他聽說後,馬上改變态度,跟臣下說話都是和顔悅色,誠懇地聽取。對此他解釋說:“人欲自照,必須明鏡;主欲知國,必籍忠臣……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須極言規谏。”【10】李世民的風度如暖暖的春風,吹進了帝國每個角落。對于求谏,李世民還想了許多獎勵辦法,當時有個叫元律師的被判死罪,主管官員谏言說:“根據法律,不該處死,怎麼可以濫用酷罰呢?”李世民聽了覺得非常有道理,于是就将蘭陵公主園賜給他,價值百萬錢。
貞觀之治
有人認為獎勵太重了,對此李世民回應說:“即位以來,從未有過這樣的谏诤,是以特給重賞”。此後對于官員谏言并得到獎勵的事情非常多,帶着特殊的體溫都被載入了那段曆史,而以魏征為代表的直谏将此推向了高度,生動展現了李世民的個人風度和開放包容的盛唐氣象。史載“征雅有經國之才,性又抗直,無所屈撓。”【11】李世民經常召見他到内室,征詢一切過失。短短幾年,魏征總結了二百多條重要谏言,讓李世民非常贊賞。然而李世民畢竟也是情感動物,有時對魏征的勸谏也有過激烈反感。貞觀六年的三月,退朝後,李世民忽然大罵說:“一定要殺了這個農家老頭”。長孫皇後問對誰如此發怒?李世民說:“魏征每廷辱我。”皇後勸解道:“妾聽說皇帝聖母,臣下才會憨直,今天的魏征的言論全都是因為陛下的英明,我應該向您祝賀。”【12】由此李世民給君臣和諧起到了經典規範。
李世民和魏征
兩年後李世民發現一些官員在向他奏事事,總是戰戰兢兢,恐懼不安,說話語無倫次,于是強調說:“尋常奏事,情猶如此,況欲谏诤,必當畏犯逆鱗。”【13】于是他安慰這些人說:“今後就算你們的谏言不一定對,我也不會生氣,如果斥責你們,恐怕你們再也不敢說話,今後誰還能給我提供建議。”李世民的風度影響下“諸臣之敢谏,實由于帝之能受谏也。”大唐的風度就是在如此情況下,逐漸形成,進而讓那段曆史雲蒸霞蔚,雍容大氣。
注釋:
【1】《冊府元龜》卷二五九
【2】《大唐創業起居注》卷一
【3】《舊唐書》薛仁杲傳
【4】《舊唐書》蕭瑀傳
【5】《帝範》卷一《求賢》
【6】《唐摭言》
【7】《舊唐書》蕭瑀傳
【8】《舊唐書》太宗本紀
【9】《貞觀政要》
【10】《貞觀政要》卷二《求谏》篇
【11】《舊唐書》為政傳
【12】《魏鄭公谏續錄》卷下
【13】《廿二史劄記》卷一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