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序:
上篇裡,我們把Attribute“粘”在類的成員方法上show了一把,讓Attribute跟大家混了個臉兒熟。中篇裡,我們将探讨“究竟什麼是Attribute”和“如何建立及使用Attribute”這兩個問題。
準備好了嗎?Let’s go!
正文:
從上篇裡我們可以看到,Attribute似乎總跟public、static這些關鍵字(Keyword)出現在一起。莫非使用了Attribute就相當于定義了新的修飾符(Modifier)嗎?讓我們來一窺究竟!
先把下面這個例子編譯出來:
#define OK
using System;
using System.Diagnostics;
namespace Sample
{
class Program
{
[Conditional("OK")]
public static void TargetMethod()
{
Console.ForegroundColor = ConsoleColor.Green;
Console.WriteLine("\t=<水之真谛>=\nhttp://blog.csdn.net/FantasiaX\n\n");
}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argetMethod();
}
}
毋庸置疑,它的運作結果會是這樣:
接下來,讓我們把編譯出的結果(.EXE檔案)用“微軟中間語言反編譯器”打開,檢視存儲在程式集(Assembly,這在個例子中就是這個.EXE檔案)中的中間語言代碼(中間語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通用語言)。
如果你認為反彙編是件很神秘的事情,那你可就錯了!比起x86彙編語言來,對.NET程式集的反彙編要簡單得多——甚至可以說是與C#語言一一對應:
嚴格地來說,用來形成上圖中樹狀結構的代碼并不是程式集中的中間語言,而主要是中繼資料(Metadata)的功勞。包含在程式集中的中繼資料記錄了這個程式集裡有多少個namespace、多少個類、類裡有什麼成員、成員的通路級别是什麼……而且,中繼資料是以文本(也就是Unicode字元)形式存在的,使用.NET的反射(Reflection)技術,很容易就能把它們讀取出來并形成各種各樣的漂亮視圖——上面的樹狀圖、VS裡的Object Browser視圖和自動代碼提示功能,都是中繼資料與反射技術結合的産物。一個程式集(.EXE或.DLL)能夠使用包含在自己體内的中繼資料來完整地說明自己,而不必像C/C++那樣帶着一大捆頭檔案,這就叫作“自包含性”或“自描述性”。
扯的有點兒遠了——讓我們回到正題,輕按兩下反編譯器中的TargetMethod:void()。這回彈出視窗裡顯示的内容是真正的微軟中間語言代碼了。這些代碼也都是文本形式的,需要經過.NET的“虛拟機”再編譯後才能被CPU所執行。順便說一句:VB.NET代碼也會編譯成這樣的中間代碼,是以,.NET平台上所有語言的編譯結果都是通用的。換句話說,你用C#編寫了一個元件,把它編譯成一個DLL檔案并交給VB.NET程式員,VB.NET程式員可以直接使用,絲毫不必有任何擔心J
今天我們不打算研究中間語言的編譯和執行,主要是打算通過中間語言對一些被C#語言所掩蓋的事實一窺究竟。
仔細觀察中間代碼之後,Attribute變得了無秘密!圖中藍色箭頭所指處是兩個“真正的”修飾符——Attribute并沒有出現在這裡。而在紅色箭頭所辨別的位置,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這分明是在調用mscorlib.dll程式集System.Diagnostics名稱空間中ConditionalAttribute類的構造函數。可見,Attribute并不是修飾符,而是一個有着獨特執行個體化形式的類!
Attribute執行個體化有什麼獨特之處呢?還是讓我們再次觀察中間語言代碼——它有兩個獨特之處。
1. 它的執行個體是使用.custom聲明的。檢視中間語言文法,你會發現.custom是專門用來聲明自定義特性的。
2. 聲明的位置是在函數真正的代碼(IL_0000:至IL_0014)之前。
God,我懷疑是不是講的太深了。沒關系,上面關于中間語言的東西你都可以不care,隻需要記住一個結論就可以了——我們已經從“底層”證明了Attribute不是什麼“修飾符”,而是一種執行個體化方式比較特殊的類。
Attribute的執行個體化
就像牡蛎天生就要吸附在礁石或船底上一樣,Attribute的執行個體一構造出來就必需“粘”在一個什麼目标上。
Attribute執行個體話的文法是相當怪異的,主要展現在以下三點上:
1. 不使用new操作符來産生執行個體,而是使用在方括号裡調用構造函數的來産生執行個體。
2. 方括号必需緊挨着放置在被附着目标的前面。
3. 因為方括号裡空間有限,不能像使用new那樣先構造對象後再對對象的屬性(Property)一一指派。是以,對Attribute執行個體的屬性的指派也都擠在了構造函數的圓括号裡L
說實話,寫代碼的時候對于第1、第2兩條适應起來還算容易,第3條寫出來怎麼看怎麼别扭……而且尤其要記着的是:
1. 構造函數的參數是一定要寫的——有幾個就得寫幾個——因為你不寫的話執行個體就無法構造出來。
2. 構造函數參數的順序不能錯,這個很容易了解——調用任何一個函數你都不能改變參數的順序——除非它有相應的重載(Overload)。因為這個順序的固定的,是以有些書裡管這些參數稱為“定位參數”,意即“個數和位置固定的參數”。
3. 對Attribute執行個體的屬性的指派可有可無——反正它會有一個預設值。而且,先對哪個屬性指派、後對哪個屬性指派不受限制。有些書管這些為屬性指派的參數叫“具名參數”——令人匪夷所思。
OK,百聞不如一見,還是讓我們自己寫一個Attribute類來體驗一下吧!
自己動手寫Attribute
這回我們抛棄.NET Framework給我們準備好的各種Attribute,從頭寫一個全新的Attribute——Oyster。
下面我給出一個完整的小例子:
//======水之真谛=======//
// 上善若水,潤物無聲 //
/* [url]http://blog.csdn.net/FantasiaX[/url] */
namespace OysterAttributeSample
class Oyster: System.Attribute // 必需以System.Attribute類為基類
// Kind屬性,預設值為null
private string kind;
public string Kind
get { return kind; }
set { kind = value; }
// Age屬性,預設值為
private uint age;
public uint Age
get { return age; }
set { age = value; }
// 值為null的string是危險的,是以必需在構造函數中指派
public Oyster(string arg) // 定位參數
this.Kind = arg;
[Oyster("Thorny ", Age=3)] // 3年的多刺牡蛎附着在輪船(這是一個類)上。注意:對屬性的指派是在圓括号裡完成的!
class Ship
[Oyster("Saddle")] // 0年的鞍形牡蛎附着在船舵(這是一個資料成員)上,Age使用的是預設值,構造函數的參數必需完整
public string Rudder;
// ... 使用反射來讀取Attribute
為了不把代碼拖的太長,上面這個例子中Oyster類的構造函數隻有一個參數,是以對“定位參數”展現的還不夠淋漓盡緻。大家可以再為Oyster類添加幾個屬性,并在構造函數裡多設定幾個參數,體驗一下Attribute執行個體化時對參數個數及參數位置的敏感性。
能被Attribute所附着的目标
讓我們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牡蛎可以附着在船底、礁石上、橋墩上……甚至是别的牡蛎身上,那麼Attribute呢?都可以将自己的執行個體附着在什麼目标上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隐藏在AttributeTargets這個枚舉類型裡——這個類型的可取值集合為:
=============================================================================
All Assembly Class Constructor
Delegate Enum Event Field
GenericParameter Interface Method Module
Parameter Property ReturnValue Struct
一共是16個可取值。
不過,上面這張表是按字母順序排列的,并不代表它們真實值的排列順序。使用下面這個小程式可以檢視每個枚舉值對應的整數值。
// =<水之真谛>=
// [url]http://blog.csdn.net/FantasiaX[/url]
namespace AttributeTargetValue
Console.WriteLine("Assembly\t\t\t{0}", Convert.ToInt32(AttributeTargets.Assembly));
Console.WriteLine("Module\t\t\t\t{0}", Convert.ToInt32(AttributeTargets.Module));
Console.WriteLine("Class\t\t\t\t{0}", Convert.ToInt32(AttributeTargets.Class));
Console.WriteLine("Struct\t\t\t\t{0}", Convert.ToInt32(AttributeTargets.Struct));
Console.WriteLine("Enum\t\t\t\t{0}", Convert.ToInt32(AttributeTargets.Enum));
Console.WriteLine("Constructor\t\t\t{0}", Convert.ToInt32(AttributeTargets.Constructor));
Console.WriteLine("Method\t\t\t\t{0}", Convert.ToInt32(AttributeTargets.Method));
Console.WriteLine("Property\t\t\t{0}", Convert.ToInt32(AttributeTargets.Property));
Console.WriteLine("Field\t\t\t\t{0}", Convert.ToInt32(AttributeTargets.Field));
Console.WriteLine("Event\t\t\t\t{0}", Convert.ToInt32(AttributeTargets.Event));
Console.WriteLine("Interface\t\t\t{0}", Convert.ToInt32(AttributeTargets.Interface));
Console.WriteLine("Parameter\t\t\t{0}", Convert.ToInt32(AttributeTargets.Parameter));
Console.WriteLine("Delegate\t\t\t{0}", Convert.ToInt32(AttributeTargets.Delegate));
Console.WriteLine("ReturnValue\t\t\t{0}", Convert.ToInt32(AttributeTargets.ReturnValue));
Console.WriteLine("GenericParameter\t\t{0}", Convert.ToInt32(AttributeTargets.GenericParameter));
Console.WriteLine("All\t\t\t\t{0}", Convert.ToInt32(AttributeTargets.All));
Console.WriteLine("\n");
程式的運作結果是:
可能出乎你的預料——它們的值并不是步長值為1的線性遞增。你觀察出什麼規律來了嗎?提醒你一下:從二進制的角度來考慮喔!!
我想你一定發現了規律——除了All的值之外,每個值的二進制形式中隻有一位是“1”,其餘位全是“0”。這就是枚舉值的另一種用法——辨別位。那麼,辨別位有什麼好處呢?
考慮這樣一種情況:我們的Attribute要求既能附着在類上,又能附着在類的方法上,應該怎麼做呢?
我們知道,C#中有一個操作符“|”(也就是按位求“或”)。有了它,我們隻需要書寫
AttributeTargets.Class | AttributeTargets.Method
就可以了。因為這兩個枚舉值的辨別位(也就是那個唯一的“1”)是錯開的,是以隻需要按位求或就解決問題了。我想,聰明的你一定立刻就能解釋為什麼AttributeTargets.All的值是32767了吧:p
OK,了解了這些之後,我們應該怎樣控制一個Attribute的附着目标呢?
預設情況下,當我們聲明并定義一個新Attribute類時,它的可附着目标是AttributeTargets.All。大多數情況下AttributeTargets.All就已經滿足需求了,不過,如果你非要對它有所限制,那就要費點兒周折了。
還拿我們上面建立的OysterAttribute舉例——如果你想把它的附着目标限制為隻有“類”和“值域”,你就應該這樣書寫:
[AttributeUsage(AttributeTargets.Class|AttributeTargets.Field)]
class Oyster : System.Attribute
// OysterAttribute類的具體實作
沒想到吧!原來是用Attribute(的執行個體)附着在Attribute(類)上!本來嗎,Attribute的本質就是類,而AttributeTargets.Class 又說明Attribute可以附着在類上,是以,使用Attribute來“修飾”Attribute也就順理成章了J
最後,細心的讀者可能會問這樣兩個問題:
1. 如果一個Attribute附着在了某個類上,那麼這個Attribute會為會随着繼承關系也附着在派生類上呢?
2. 可不可以像多個牡蛎附着在同一艘船上那樣,讓一個Attribute的多個執行個體附着在同一個目标上呢?
Very good! 這真是兩個好問題!請看下面的代碼:
[AttributeUsage(AttributeTargets.Class | AttributeTargets.Field, Inherited = false, AllowMultiple = true)]
原來,AttributeUsage這個用來專門修飾Attribute的Attribute除了可以控制修飾目标外,還能決定被它修飾的Attribute是否能夠随宿主“遺傳”以及是否可以使用多個執行個體來修飾同一個目标!
OK,大家猜一猜,修飾ConditionalAttribute的AttributeUsage會是什麼樣子呢?
TO BE CONTINUE
敬請關注:
《深入淺出Attribute(下)——Attribute V.S. Property》
本文轉自 水之真谛 51CTO部落格,原文連結:http://blog.51cto.com/liutiemeng/29203,如需轉載請自行聯系原作者